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今我们国家的建筑设计是一门相当热门的学科,有许多外国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思潮都涌入我们国家建筑设计的行业中。然而急于事成的心态却导致许多先进设计理念引进之后没有真正融入我们的设计思维,而变为某些设计工作者追求利益的口号。本文结合建筑设计实例,从多个角度进行人性化建筑设计的解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人性化;原因;思想内涵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之始是建筑设计相关理念空前活跃的时期,对于建筑设计样式及方法方面的研究更是多种多样,“百家争鸣”。而在这些设计理念之中人性化建筑设计得到较多关注,并且慢慢地构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设计潮流,对建筑设计相关行业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现今我们国家中某些建筑使用者、建筑项目开发商、建筑设计师对于人性化建筑设计的理念往往过于笼统,对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具体内涵,以及在进行建筑设计之时如何做才是满足对于人性化的关怀不甚了解。以对建筑使用者终极人性关怀作为设计的根本进行人性化的设计,还仅仅建立在较为浅层次方面,甚至仅是作为一个广告用语而出现在各楼盘宣传之中,在建筑作品中没有从根本上体现这个设计理念。
一、人性化建筑设计概念
建筑设计从最初发展至今,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关注使用效率及功能的功利主义阶段,其次是关注建筑质感、空间结构、色彩搭配的形式主义阶段,而当前是处于第三个阶段,也是建筑设计较为成熟的阶段,关注的焦点在于建筑使用者,换句话说也就是以建筑使用者作为设计之本,将人性关怀放在设计的中心,在这个设计基础之下开展建筑创造性的设计。
要深入认识人性化建筑设计,第一步就需要先了解人性。作为建筑的实际使用者,既是一个自然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人,他们有着什么样的需求呢?著名心理学家曾将人类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处于最低层次的是生理方面的需求,其次是安全方面的需求,再然后是社会交往、被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是处于最高层次的需求。所谓的人性化建筑设计指的是通过应用某些建筑技术策略,尽量实现建筑使用者的各方面需求,让其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可以更舒心,提高工作效率。
二、人性化建筑设计潮流出现的原因
1.社会方面的原因
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处于比较低的情况之下,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自然是较为简单的,最求功能的实用性,也不会要求过多较为复杂的设计。因此在建筑设计行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设计师更多的是考虑解决建筑使用方面或功能方面的难题。如在1851年所建成的水晶宫(如下图),虽然这座建筑在建成之初在建筑行业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比不上现代,因此当初在设计的时候,建筑设计工作者不会过多地考虑内部结构是否合理、有没有较好的通风等可能影响使用舒适度的问题。
而当社会经济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之时,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建筑实用功能之外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在这个时候对于建筑设计的人性化需求也就随之产生了。
2.人类需求阶梯上升的内在需求
人类是一种高级动物,它有着丰富的情感、善变、爱幻想,同时还具有脆弱、敏感等特点,正是这样人类会期望其所居住的环境能够给人以温馨的情感体验,同时满足舒适安逸的需求。例如当一个图书馆达到造型独特、功能科学等需求之后,使用者就会开始不满图书馆底板的大理石底板产生不满的情绪,因为图书馆本应当是一个较为安静的建筑场所,使用这种容易产生敲击声音的地面材质不够合理,而且这种材质在底板有水的情况之下比较易于致人滑到等等。推动建筑设计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就在于不断满足建筑使用者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需求,人类新需求阶梯不断上升,进而不断推动建筑设计朝着更人性化的目标前进。
3.反思现代建筑设计思潮的结果
由Bauhaus-Universitaet Weimar所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以其理性化、高度统一的特色赢得了全球的众多追随者。持有这种建筑设计理念的建筑设计工作人员是在强调建筑使用功能的理性的设计原则之下进行建筑设计的,并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方法而尽可能地靠近人性,然而人类在行事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完全全根据其理性进行的,人类也并不是仅有理性,过度强调理性反而会离人性化越来越远。因此现代主义在获得巨大成功之时,也越来愈受到新晋建筑设计师的置疑。到今天,建筑设计工作者都在考虑建筑设计及理性应用什么样的形式结合,进而设计出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建筑,更好地为建筑使用者服务。
三、人性化建筑设计的思想內涵
1.物理层面的关怀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融入人体工程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人类在物理层面的需求。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大量建筑设计工作进行了相关的探究,并运用在实际设计中。例如上海地铁一号线的设计,该设计工作者将离站台大约50厘米之内都用金属进行装饰,并用不同颜色的大理石嵌了一条警示线,有了这条线乘客在过于接近站台的时候就会有了警惕。
大部分人性化建筑设计都是体现在建筑的细节方面,建筑空间使用的尺度把握、布局、舒适程度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建筑材料,都应当从人类的心理及生理方面进行考量。例如德国建筑设计师Mies van der Rohe就曾提到:“魔鬼来自细节。”在他看来,不论设计方案看起来如何雄伟大气,假设对建筑细节把握不好,就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当今全美国最好的剧院不少出自密斯之手,他在设计每个剧院时,都要精确测算每个座位与音响、舞台之间的距离以及因为距离差异而导致不同的听觉、视觉感受,更重要的是他在设计是要一个座位一个座位地去亲自测试和敲打,根据每个座位的位置测定其合适的摆放方向、大小、倾斜度、螺丝钉的位置等等,密斯这样细致周到考虑人的需求时,建筑的人性化设计近于苛刻地从每一个角落的细微之处呈现出来。
2.心理层面的关怀
心理层面上的满足感,建立在建筑功能的满足和对人物理层次的关怀基础之上,心理层面上的满足感不像物理层面上的满足感那样直观,它往往难以言说和察觉,甚至连许多使用者也无法说清为什么会对某些建筑情有独钟,人性化建筑设计注重改善建筑与人之间冷冰冰的关系,力图将人与物的关系转化为类似与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一种可以相互交流、寻求心理安慰的关系。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总是向往着和大自然亲近、拥抱,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楼大厦中工作的人们常用灯光代替日光,整日在空调吹出的凉风中度日,也就产生了所谓“空调病”诺曼•福斯特设计瑞士保险公司伦敦总部时就考虑到这一点,在高达179.8 m的单体建筑中,设计了一序列螺旋上升的空中花园,这样即创造了绿色与人性相互交融的空间,一定程度上缓解工作压力和疲劳,让人在工作时更贴近阳光、空气和自然,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生态效果。
3. 社会层面的关怀
人性化设计对社会层面的关怀是建筑师对人的生存环境的关怀。我们的设计不能只关心个别人群,我们的设计不能只考虑自己这一代人的舒适,我们更重要的是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看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正是这样,建筑理论界有人提出“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的理念,试图给设计行为重新定位,以防止建筑设计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社会过于物质化,防止传统文化的葬送和人性的失落,防止人类异化,让人类过健康的生活,这就要求建筑师应将设计的职业道德作为履行社会职责的基础,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之前,应考虑他的设计是否对社会有益,从而抵制不良设计,这个也是人性化建筑设计的最高层面,也是最难实现的层面。
例如建于1998年的威斯塞斯水资源总部,比较具有代表意义。建筑总平面布局迎合太阳辐射面和主要的风向,内部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对整个建筑全面控制,外百叶立面与窗户百叶相结合,从而有效地平衡过多太阳辐射和足够自然光,大部分雨水被收集起来用于绿化灌溉和厕所冲洗,经过测量,该建筑年能源消耗量还不到一般办公楼地三分之一。
四、结束语
人性化建筑设计是建筑师的一种理想,是建筑设计前进的一个“路标”,建筑设计工作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何晓佑.人性化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2]周胜.设计人性化趋向的表达与思考[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9.
关键词:建筑设计;人性化;原因;思想内涵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之始是建筑设计相关理念空前活跃的时期,对于建筑设计样式及方法方面的研究更是多种多样,“百家争鸣”。而在这些设计理念之中人性化建筑设计得到较多关注,并且慢慢地构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设计潮流,对建筑设计相关行业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现今我们国家中某些建筑使用者、建筑项目开发商、建筑设计师对于人性化建筑设计的理念往往过于笼统,对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具体内涵,以及在进行建筑设计之时如何做才是满足对于人性化的关怀不甚了解。以对建筑使用者终极人性关怀作为设计的根本进行人性化的设计,还仅仅建立在较为浅层次方面,甚至仅是作为一个广告用语而出现在各楼盘宣传之中,在建筑作品中没有从根本上体现这个设计理念。
一、人性化建筑设计概念
建筑设计从最初发展至今,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关注使用效率及功能的功利主义阶段,其次是关注建筑质感、空间结构、色彩搭配的形式主义阶段,而当前是处于第三个阶段,也是建筑设计较为成熟的阶段,关注的焦点在于建筑使用者,换句话说也就是以建筑使用者作为设计之本,将人性关怀放在设计的中心,在这个设计基础之下开展建筑创造性的设计。
要深入认识人性化建筑设计,第一步就需要先了解人性。作为建筑的实际使用者,既是一个自然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人,他们有着什么样的需求呢?著名心理学家曾将人类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处于最低层次的是生理方面的需求,其次是安全方面的需求,再然后是社会交往、被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是处于最高层次的需求。所谓的人性化建筑设计指的是通过应用某些建筑技术策略,尽量实现建筑使用者的各方面需求,让其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可以更舒心,提高工作效率。
二、人性化建筑设计潮流出现的原因
1.社会方面的原因
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处于比较低的情况之下,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自然是较为简单的,最求功能的实用性,也不会要求过多较为复杂的设计。因此在建筑设计行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设计师更多的是考虑解决建筑使用方面或功能方面的难题。如在1851年所建成的水晶宫(如下图),虽然这座建筑在建成之初在建筑行业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比不上现代,因此当初在设计的时候,建筑设计工作者不会过多地考虑内部结构是否合理、有没有较好的通风等可能影响使用舒适度的问题。
而当社会经济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之时,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建筑实用功能之外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在这个时候对于建筑设计的人性化需求也就随之产生了。
2.人类需求阶梯上升的内在需求
人类是一种高级动物,它有着丰富的情感、善变、爱幻想,同时还具有脆弱、敏感等特点,正是这样人类会期望其所居住的环境能够给人以温馨的情感体验,同时满足舒适安逸的需求。例如当一个图书馆达到造型独特、功能科学等需求之后,使用者就会开始不满图书馆底板的大理石底板产生不满的情绪,因为图书馆本应当是一个较为安静的建筑场所,使用这种容易产生敲击声音的地面材质不够合理,而且这种材质在底板有水的情况之下比较易于致人滑到等等。推动建筑设计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就在于不断满足建筑使用者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需求,人类新需求阶梯不断上升,进而不断推动建筑设计朝着更人性化的目标前进。
3.反思现代建筑设计思潮的结果
由Bauhaus-Universitaet Weimar所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以其理性化、高度统一的特色赢得了全球的众多追随者。持有这种建筑设计理念的建筑设计工作人员是在强调建筑使用功能的理性的设计原则之下进行建筑设计的,并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方法而尽可能地靠近人性,然而人类在行事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完全全根据其理性进行的,人类也并不是仅有理性,过度强调理性反而会离人性化越来越远。因此现代主义在获得巨大成功之时,也越来愈受到新晋建筑设计师的置疑。到今天,建筑设计工作者都在考虑建筑设计及理性应用什么样的形式结合,进而设计出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建筑,更好地为建筑使用者服务。
三、人性化建筑设计的思想內涵
1.物理层面的关怀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融入人体工程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人类在物理层面的需求。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大量建筑设计工作进行了相关的探究,并运用在实际设计中。例如上海地铁一号线的设计,该设计工作者将离站台大约50厘米之内都用金属进行装饰,并用不同颜色的大理石嵌了一条警示线,有了这条线乘客在过于接近站台的时候就会有了警惕。
大部分人性化建筑设计都是体现在建筑的细节方面,建筑空间使用的尺度把握、布局、舒适程度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建筑材料,都应当从人类的心理及生理方面进行考量。例如德国建筑设计师Mies van der Rohe就曾提到:“魔鬼来自细节。”在他看来,不论设计方案看起来如何雄伟大气,假设对建筑细节把握不好,就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当今全美国最好的剧院不少出自密斯之手,他在设计每个剧院时,都要精确测算每个座位与音响、舞台之间的距离以及因为距离差异而导致不同的听觉、视觉感受,更重要的是他在设计是要一个座位一个座位地去亲自测试和敲打,根据每个座位的位置测定其合适的摆放方向、大小、倾斜度、螺丝钉的位置等等,密斯这样细致周到考虑人的需求时,建筑的人性化设计近于苛刻地从每一个角落的细微之处呈现出来。
2.心理层面的关怀
心理层面上的满足感,建立在建筑功能的满足和对人物理层次的关怀基础之上,心理层面上的满足感不像物理层面上的满足感那样直观,它往往难以言说和察觉,甚至连许多使用者也无法说清为什么会对某些建筑情有独钟,人性化建筑设计注重改善建筑与人之间冷冰冰的关系,力图将人与物的关系转化为类似与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一种可以相互交流、寻求心理安慰的关系。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总是向往着和大自然亲近、拥抱,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楼大厦中工作的人们常用灯光代替日光,整日在空调吹出的凉风中度日,也就产生了所谓“空调病”诺曼•福斯特设计瑞士保险公司伦敦总部时就考虑到这一点,在高达179.8 m的单体建筑中,设计了一序列螺旋上升的空中花园,这样即创造了绿色与人性相互交融的空间,一定程度上缓解工作压力和疲劳,让人在工作时更贴近阳光、空气和自然,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生态效果。
3. 社会层面的关怀
人性化设计对社会层面的关怀是建筑师对人的生存环境的关怀。我们的设计不能只关心个别人群,我们的设计不能只考虑自己这一代人的舒适,我们更重要的是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看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正是这样,建筑理论界有人提出“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的理念,试图给设计行为重新定位,以防止建筑设计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社会过于物质化,防止传统文化的葬送和人性的失落,防止人类异化,让人类过健康的生活,这就要求建筑师应将设计的职业道德作为履行社会职责的基础,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之前,应考虑他的设计是否对社会有益,从而抵制不良设计,这个也是人性化建筑设计的最高层面,也是最难实现的层面。
例如建于1998年的威斯塞斯水资源总部,比较具有代表意义。建筑总平面布局迎合太阳辐射面和主要的风向,内部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对整个建筑全面控制,外百叶立面与窗户百叶相结合,从而有效地平衡过多太阳辐射和足够自然光,大部分雨水被收集起来用于绿化灌溉和厕所冲洗,经过测量,该建筑年能源消耗量还不到一般办公楼地三分之一。
四、结束语
人性化建筑设计是建筑师的一种理想,是建筑设计前进的一个“路标”,建筑设计工作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何晓佑.人性化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2]周胜.设计人性化趋向的表达与思考[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