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车展看汽车未来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al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行业都最怕半路杀进来的黑马,因为它们从不按传统思路出牌。有专家已经断言,再过5年,传统汽车公司可能就会面临类似今天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困境。
  4月20日一大早,7点钟刚过,上海内环高架芳甸路下匝道出口处就已经堵了个结结实实。各种品牌的汽车一辆挨着一辆,像整块铁板一样缓慢而杂乱地向前挪动着。它们的目的地,都是几百米开外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两年一届的上海国际汽车展,就在这样一个拥挤而尾气弥漫的空间里拉开了帷幕。
  在今天这个日益富裕的中国,大部分人——无论是富起来的还是即将富起来的——都在以一种异乎寻常的热情对汽车——这个20世纪最重要的工业发明之一——敞开怀抱,尽管道路越来越堵、车祸越来越多、汽油越来越贵、空气越来越毒。所有这些由汽车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副产品丝毫阻挡不了人们对“汽车梦”的追求和渴望。
  在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城市,从最廉价的国产小车到超豪华的法拉利、保时捷等豪车塞满了大街小巷;而在三四线城市乃至更偏远的城镇,并不富裕的工薪阶层即使贷款也要买车,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妇和上班族也像赶时髦般涌向驾校。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一些走路就能上下班的小县城,很多年轻的上班族也神气活现地开车上路,即使让他们拉风的时间可能只有5分钟。
  对于大部分正陷入衰退困境的国外汽车商而言,如此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它们仿佛回到了六七十年前的纽约或伦敦。深耕中国,早在数年前就已成为它们自我救赎的法宝。
  然而,现实却是灾难性的。还记得北京2007年和2010年的两次全城瘫痪事件吗?还记得中国的交通死亡人数已连续十余年“蝉联”世界第一的事实吗?还记得中国90%以上的国土上空雾霾弥漫吗?在拉动经济与解决环境和拥堵问题的两难选择上,面临压力的政府正推动实施严格的安全及排放标准和鼓励发展新能源车政策,而类似更严格的监管和政策导向,也将迫使汽车商们做出改变。
  最新出版的《经济学人》杂志就认为,更严格的法规和更智能的技术正将汽车变得更清洁、燃油效率更高以及更安全。
  谁将笑到最后?
  两年一度的车展总是无比热闹,热闹的背后毫无疑问是庞大消费市场的吸引力。尽管日本和欧洲的汽车市场停滞不前,但是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市场的勃勃生机有望在可预知的未来得以持续。
  据美国咨询公司AlixPartners预计,全球轿车和乘用车市场将从现在的每年8000万辆,扩张到2020年的1.07亿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每年的销售量有望从去年的1900万辆,扩大到2020年的3100万辆。该公司预计,未来7年内,中国的内陆汽车市场将成长为欧洲市场的规模。
  为争夺这一市场,全球各大车企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将传统汽车打造得更清洁、更具燃油效率且更为经济。
  在此次车展中,沃尔沃汽车公布了一项新的柴油发动机技术和一项新的燃油压力传感器技术。此外,中国糟糕的空气质量,也为该公司在瑞典本土毫无用武之地的I.C.E空气质量解决方案提供了绝佳机遇。这一解决方案是沃尔沃空气质量系统(IAQS)、清洁驾驶舱(Clean Cabin)和有害气体排放(Emission)的缩写。其工作原理是:IAQS系统通过复合活性炭过滤器能过滤95%的PM2.5颗粒和有害气体,清洁驾驶舱技术能严格控制内饰挥发物、避免接触性过敏源和气味检测;同时,还有“鼻子小组”为车内气味把关。据称,这个鼻子小组与品酒师非常相似,只不过没有品酒师的工作更有趣。
  雪铁龙公司在车展上展出了空气混合动力系统,其融合燃油动力与压缩空气动力,百公里油耗可低至3升以下,且无需配备电池。该技术具备油电混动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三大优势:对环境影响更低、造价更有吸引力、不占用驾乘空间。
  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则依然以令人眩目的设计和先进的动力科技取胜。它首次推出的全新A级车凭借缸内直喷和涡轮增压技术、全新研发的双离合变速器、ECO启动/停止功能,以及低至0.27的同级最佳风阻系数,将综合油耗降低到6.2升/百公里。
  对于那些对未来汽车有着前瞻思考的人而言,这些仍在传统技术领域里打转转的跨国公司是令人失望的。但这些公司却坚信,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庞大的潜在需求一定会使传统汽车行业在未来几十年长盛不衰。这话只说对了一半,需求一定是庞大的,但关键是,未来谁才是真正的获利者?
  谷歌的创想
  雾霾天气的愈演愈烈,让中国开始实施更严格的欧洲标准,以控制有害的氮氧化合物和细微颗粒的排放。对汽车厂商而言,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顺应这些要求。
  然而,纯电动汽车至今仍然令人失望。除了价格昂贵、活动半径有限之外,有时候甚至比它们看上去更“脏”——比如,有的电动车的运转电力来自燃煤电站。此外,一位豪华车品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该品牌电动车已经可以量产且实现了家庭充电,但有多少人能拥有安装了充电桩的私人车库?
  不过也有好消息。汽车厂商正在大规模投入对其他清洁技术的研发。未來的驾驶员将会有更多选择,比如使用超高效汽油和柴油的汽车、油电混合动力和由天然气或氢气驱动的汽车。至于纯电动汽车,毫无疑问也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驾驶辅助”科技正出现在新车上。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消除驾驶过程中的疲劳感和压力,还能预防交通事故。
  越来越多的新型车能够自动泊车,识读信号灯,在平衡驾驶中自动保持安全距离,以及能够自动刹车。一些汽车厂商甚至研发出能保护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人身安全的技术。
  比如在本届车展中,沃尔沃汽车带来了它们引以为自豪的安全创新科技。该公司致力于将“安全”的概念延伸到普通道路使用者。此次它们带来了全球首款带自动刹车功能的行人和骑车人检测系统,这一独创的检测系统可检测突然出现在车辆前方的行人及骑车人,并实施自动刹车。对于行人和骑车人来说,自动刹车系统可在每小时80公里以内的速度下启动,而行车速度在每小时15公里以内时更可实施全制动力刹车。
其他文献
轴距,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辆车的内部使用空间,既包括乘坐空间,又包括储物空间。2700mm,似乎是家用汽车的黄金轴距,既不会因为轴距过长而影响汽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同时又可以提供不俗的乘坐体验。正因为如此,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2700mm轴距的汽车,有合资品牌,也有自主品牌,有六万元左右的,也有二十万元上下的。  不过,除了轴距相同之外,它们几乎找不到第二点相似之处。你了解它们吗?它们之中,谁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