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的歌 (二十七)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mfw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百一十三支歌
  
  蝉儿爬上树
  蝉鸣你不听
  你前脚进后脚也进
  我开一扇门
  再开一扇窗
  蝉儿与蝉儿做迷藏
  你数一,我数二
  月儿高高照心坎
  野猪往前拱
  我骑你肩上摘星星
  我给你套花环
  我给你剥了一只核桃仁
  不做饭,不睡觉
  好事情好得不得了
  
  第一百一十四支歌
  
  日落时分我的脸
  闪出了半边
  我镀了金身
  我欲借松树遮掩
  我欲借野牡丹藏脸
  我打山脊梁上走
  你斜刺里扛我跑
  我一半搁在云里边
  我一身是金
  斑豹斑豹,追赶云头
  我贴紧山脊
  让你逮个正着
  你一匹野性
  我恼还是不恼?
  
  第一百一十五支歌
  
  你上山来把花枝儿采
  我要独个儿的开
  我要你把个瓷瓶儿端出来
  
  你上山来把花枝儿采
  天太冷我要迟些儿开
  你要呵出一口热气来
  
  你上山来把花枝儿采
  我一睡就是一个春
  你一杯茶喝完了再斟满一杯
  
  你上山来把花枝儿采
  你把个太阳唤了出来
  我要开就一个水灵灵的开
  
  第一百一十六支歌
  
  金黄色的岩石也躺了下来
  清泉爬过它的腹沟
  旁边长着些儿绿树
  青鸟声声啁啾
  
  我洗干净一只苹果
  又摆上了一壶热茶
  我邀请你到此
  这清泉是不是我的故事?
  
  清泉中透明的虾苗
  你一把捧在掌上
  它仍然左右游玩
  一如我水淋淋的自身
  
  我纵然有数不清的小腿儿
  贪恋了你的掌心
  无奈一捧水漏干
  我回到清澈的水中
  
  第一百一十七支歌
  
  有多少花儿开放
  我这不经意的一朵
  你发现和拍摄
  永驻在阳春三月
  
  我有一滴露珠
  有粉红色的羞涩
  有脆薄的身子
  有甜美的笑意
  
  你睡山顶上面
  头顶有蓝天
  身边有风
  唇边衔一枚绿叶儿
  
  我开在你身旁
  一瓣二瓣三瓣七八瓣
  盖上你的眼睛
  盖一座野外的宫殿
其他文献
2004年我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这个原本陌生的城市。   在家乡的小县城里,虽然有家人的疼爱,邻里的照顾,但我不幸福。因为他们的关爱和同情,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是一个不健全的女孩子。   在这个城市里,没有人知道我的秘密,这让我感到无比的轻松。只是,我会本能地抗拒身边每一位“有意”的男孩子。   直到遇到了大华,我们相爱了。大华是家中的独子,我不该对不起他。我知道自己是鼓了多大的勇气才把事实
期刊
舅舅打来电话说表弟恋爱了。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呀,表弟虽然才25岁,但在乡亲们眼里表弟已属于大龄未婚青年了。为此,舅舅和舅妈都快愁成了祥林嫂,见人就说:“留点心啊,有合适的女孩子了,给我们家林子介绍一个,拜托了啊。”现在,终于听到表弟恋爱了!我还没来得及把祝贺的话说出口,电话里舅舅急急地说:“霞,林子和你最能谈得拢,你就劝劝他,和那个女孩子散了吧。”   原来,表弟相中的女孩子是和他在同一个酒店做事
期刊
春风有一把好嗓子,把我从昏睡里  喊醒,河北河南,草青青一片  麻雀还在屋檐,花朵儿还在去年的高枝  我还住在自己的肉体,没有老去    春风啊你要喊醒,我爱着的容颜,活着的勇气  墙角的锄头,墙上的镰刀,我要用一滴滴  莹莹的溪水,磨去落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锈痕    春风啊,你还要试着把我坟墓里的祖父喊醒  我需要一把硬骨头,撑过这人间风雨  (518109深圳宝安大浪石观工业区F栋银思奇电子有
期刊
从《诗经》里走出的忘忧草   你走进江南的风景画里   从苏东坡的词里走出的忘忧草   你走进母亲的叮咛里     那位栽种萱草的少妇   她让萱草花开满了前园   开满了后园 她期盼   远征的人儿早日归来     就是那棵忘忧草   她纤细的叶片如温婉之手   橘红色的花瓣如红唇   绽放慈母般的和蔼与端庄     就是那棵忘忧草   从岭南的“罗汉斋”里走来  
期刊
许多人都知道,写文章搞报道打官司,那是新闻记者与律师的事情,而在报刊上稿,电台有声,为别人讨公道,对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一个只有小学文化身处贫寒的农民,偏不信邪,在逆境中崛起,自学成才,坚持勤写作,苦锻炼,取得不菲成绩,发表各类新闻作品,1200多篇幅,获各级奖励70多次,被多家报社聘为特约记者,又利用自学的法律知识,为弱者撑起一片维权的蓝天。在广西资江河畔,被人们亲切地誉为
期刊
绿豆糕VS普切塔     2007年的第一天,阳光格外的好,梁小筑刚走到楼梯的折角处,就看到了刘宇呈。他在踱着步子数数,就像小时候等她一起去上学时的样子。他们一起去了外婆家附近的面包店,那里有很好吃的普切塔。   梁小筑向他极力推荐着这种烤成金黄色的面包,上面铺着的意式馅料是多么的诱人可口。而刘宇呈只是撇撇嘴、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她说:“我要吃绿豆糕。”   于是他带着她穿过大大小小的街道,找到
期刊
六月初六日那天,太阳非常的灿烂、明朗。农村有句俗语道:“六月六,晒龙衣。”我把箱子里的所有衣服都一件一件的翻出来挂在太阳下凉晒,把霉气赶走。   最后,我在箱底下发现一套沉睡多年的旧西装,脑海里便跳出二十多年前的往事来,那年我在上海打工,这是姨姐帮我订做的一套黑色的西装。   这套西装,被我穿得由黑变白。前些年,我把它洗干净放进箱子里,从此就没有再穿它了。   1986年的秋天,我刚到上海打
期刊
小时候,我常去街边的理发摊理发。   既然是摊位,摆设自然简单,一把A3纸大小的镜子挂在墙上,在镜子对面一米左右的位置放一张木椅。来理发的人不像现在这样有很多的要求,选择平头或者光头后就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这时,理发师傅就在顾客身上围一块一米长的粗布,是为了防止剃下的头发掉到衣服上。   那时,没有人称呼“理发师”、“美发师”的。叫得最礼貌的就是“理发师傅”,多数人直接称呼“剃头匠”。因为当时
期刊
她下晚班回到家打开门,眼前一片狼藉。儿子蜷缩在铺在地板的凉席上,但身子已大半落在了地板上,电视依然在那自娱自乐,而他依旧四仰八叉的躺在沙发上呼呼睡着。转身进入厨房,水池里满满的碗筷,个个眦牙咧嘴,异常丑恶的看着她。   她无名火腾腾的往上升,还有那积累已久的厌恶感再一次涌上心头。她决定再也不能这样了。   他一个月就赚那么1000来块钱,每次都让他学点东西,要么赚点外块,要么也是技多不压身。可
期刊
1     本来,这一切都不关我的事。但在他们眼里,我好像就是这一切的纲绳,抓住我,似乎就能拎起整个网,还能看到网兜里白花花的鱼。   日怪了。世上有很多事就这么日怪。   我所说的他们,譬如我的老乡梁山。   梁山自坐到我家的客厅里,连茶都来不及喝一口,张嘴就说,这是一条命啊,一条命值多少钱?无价之宝!个狗日的,老子问他们要老板的电话号码,他们竟然说不知道。个狗日的,比赵本山还会忽悠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