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对话教学”概念的提出为教学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和谐性、民主性、体验性的特点。在初中语文学科阅读课中深入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顺应了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自主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推动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对话;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主要形式。可见,语文阅读教学逐渐从“讲解——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向“对话式”教学方式转变。对话型阅读教学以其独特的价值出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话型阅读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学双方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强化对话意识,使对话成为语文阅读中的内在需要。
一、创设和谐情境,营造对话氛围
对话阅读教学的实施需要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专制、武断的教师很难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多和学生交流,从形式上、心灵上、人格上营造民主、平等、尊重、开放的氛围,让学生敞开心扉,真诚交流,愉快的融入到教学对话中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改变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布置,采用半圆形或者马蹄形等多样化的座位形式,拉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环境上营造人人平等的氛围。其次,规范对话行为。在对话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没有权威、主次之分,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
以讲解《山中访友》为例,在上课之前,教师播放了一段展现自然风光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整体感知了作者拜访的是古树、树林等自然界的朋友。接着,教师设置了一个问题:散文的美是令人震撼的,让我们在文章里品味这份美吧!请精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优美的句子,哪些是你喜欢的,说说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学生们会认真的讨论和思考,思考过后,学生踊跃发言。如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山泉,因为它能照出我身上的肮脏。教师问:仅仅是身上的肮脏吗。学生经过思考,会意识到这里的“浑浊”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身上的灰尘,二是心灵上的污迹。通过学生和教师的逐次对话,让学生逐渐理解文中的山泉不仅能照出山上的美丽景色,也能照出人心灵的脏污。
二、设置话题,调动对话热情
语文阅读教学常常围绕某一话题而展开。好的话题能够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使对话活动广泛而顺利的开展下去。优秀的话题具有涵盖性、层次性、跳跃性、生活性、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在设置话题的过程中,应选择那些紧密练习文本内容、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话题,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对话中来。
如在学习《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话题:“这能怪我吗?”“到底该怪谁?”,让学生深入探讨各人的对错,思考友情和家庭教育问题。通过讨论和思考,教给学生如何处理好“伤心事”“难过事”,如何化解家庭矛盾。设置这样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对话欲,并让他们在对话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三、学会用心聆听,推进深入思考
在对话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倾听,不仅要做一个温柔的听众,还要做一个仁者,拥有广阔的胸襟和气度,播撒爱的种子,走进学生的内心,更要做一个为学生指导方向的智者,将对话引向深处。
第一,教师应学会倾听文本的声音。阅读就是通过文本内容倾听文中人物和作者心声的过程。语文教师,作为对话型教学的指引者,担负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作者内心的责任。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文,学会倾听文本的声音,理解作者的心声。第二,教师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声音。首先,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把话说完;其次,要倾听学生疑问,善于抓住主要问题。
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倡导个性阅读
由于学生在个性气质和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便对同一文本的阅读,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进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理解。由此可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育的本质就是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以个性化方式进行,充分认识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差异,使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适应学生发展要求。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语文阅读是个人行为。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思维特征不同,阅读解文的心理活动会大不相同,会收获到不同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去解读作品。同时,以一种欣赏和积极的态度听取和接受学生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作为教学理论中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对话阅读教学顺应了素质教育改革的社会大趋势。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拓宽思路,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和创新性的人才。当然,对话型阅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寻求对话型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途径,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治国.新课标下的语文对话教学解读[J].现代语文, 2005(10).
[2] 宋丽莉.关于阅读教学对话的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12).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语文;对话;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主要形式。可见,语文阅读教学逐渐从“讲解——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向“对话式”教学方式转变。对话型阅读教学以其独特的价值出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话型阅读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学双方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强化对话意识,使对话成为语文阅读中的内在需要。
一、创设和谐情境,营造对话氛围
对话阅读教学的实施需要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专制、武断的教师很难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多和学生交流,从形式上、心灵上、人格上营造民主、平等、尊重、开放的氛围,让学生敞开心扉,真诚交流,愉快的融入到教学对话中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改变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布置,采用半圆形或者马蹄形等多样化的座位形式,拉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环境上营造人人平等的氛围。其次,规范对话行为。在对话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没有权威、主次之分,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
以讲解《山中访友》为例,在上课之前,教师播放了一段展现自然风光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整体感知了作者拜访的是古树、树林等自然界的朋友。接着,教师设置了一个问题:散文的美是令人震撼的,让我们在文章里品味这份美吧!请精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优美的句子,哪些是你喜欢的,说说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学生们会认真的讨论和思考,思考过后,学生踊跃发言。如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山泉,因为它能照出我身上的肮脏。教师问:仅仅是身上的肮脏吗。学生经过思考,会意识到这里的“浑浊”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身上的灰尘,二是心灵上的污迹。通过学生和教师的逐次对话,让学生逐渐理解文中的山泉不仅能照出山上的美丽景色,也能照出人心灵的脏污。
二、设置话题,调动对话热情
语文阅读教学常常围绕某一话题而展开。好的话题能够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使对话活动广泛而顺利的开展下去。优秀的话题具有涵盖性、层次性、跳跃性、生活性、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在设置话题的过程中,应选择那些紧密练习文本内容、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话题,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对话中来。
如在学习《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话题:“这能怪我吗?”“到底该怪谁?”,让学生深入探讨各人的对错,思考友情和家庭教育问题。通过讨论和思考,教给学生如何处理好“伤心事”“难过事”,如何化解家庭矛盾。设置这样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对话欲,并让他们在对话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三、学会用心聆听,推进深入思考
在对话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倾听,不仅要做一个温柔的听众,还要做一个仁者,拥有广阔的胸襟和气度,播撒爱的种子,走进学生的内心,更要做一个为学生指导方向的智者,将对话引向深处。
第一,教师应学会倾听文本的声音。阅读就是通过文本内容倾听文中人物和作者心声的过程。语文教师,作为对话型教学的指引者,担负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作者内心的责任。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文,学会倾听文本的声音,理解作者的心声。第二,教师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声音。首先,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把话说完;其次,要倾听学生疑问,善于抓住主要问题。
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倡导个性阅读
由于学生在个性气质和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便对同一文本的阅读,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进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理解。由此可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育的本质就是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以个性化方式进行,充分认识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差异,使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适应学生发展要求。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语文阅读是个人行为。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思维特征不同,阅读解文的心理活动会大不相同,会收获到不同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去解读作品。同时,以一种欣赏和积极的态度听取和接受学生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作为教学理论中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对话阅读教学顺应了素质教育改革的社会大趋势。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拓宽思路,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和创新性的人才。当然,对话型阅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寻求对话型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途径,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治国.新课标下的语文对话教学解读[J].现代语文, 2005(10).
[2] 宋丽莉.关于阅读教学对话的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1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