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理念下幼儿探究活动的行与思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yxx_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基于主动学习理念,探讨了支持幼儿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以寻找教师工作的新方向。对幼儿来说,班级益智区是充满吸引力并极具挑战性的。在班级益智区,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等,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自由探究,结合探究条件的改变,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幼儿的优秀品质。
  关键词:益智区;主动学习;多元融合;学习品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1-0084-02
  一、问题提出
  对幼儿来说,班级益智区是充满吸引力并极具挑战性的。他们喜欢通过操作材料进行逻辑思维活动,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发展,形成多种学习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游戏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影响幼儿的行为方式,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因此,在大班益智区“筑造万里长城”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在将近一周的时间内,幼儿齐心筑造万里长城,完成了一项庞大的工程,实现了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游戏中,教师如何支持幼儿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案例描述
  (一)回放活动初期
  观察时间:第1-3天(9:55-10:35)
  观察地点:大一班益智区《聪明屋》
  观察对象:4名幼儿
  投放材料:报纸、剪刀、胶水、卡纸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对新投放材料的兴趣度,材料是否适合大班幼儿年龄水平。
  记录过程:在连续三天的小组活动中,幼儿拼贴长城的城墙,会目测大小进行熟练剪贴,操作方式也由单一的自我实践走向合作分工;城砖的形状由最初大小不一走向有意识的几近相似,粘贴的城砖也从杂乱无序走向整齐有序。在小组游戏后的分享交流中,教师将拼城砖游戏充分展开说明,并提出问题:“今天拼贴城砖时,你们有什么发现?”同时,教师组织幼儿欣赏长城的城砖,探究现代大厦的外瓷砖拼贴的排列规律,拓展了幼儿的视野,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二)直击活动现场
  观察时间:第4天(9:55-10:35)
  观察地点:大一班益智区《聪明屋》
  观察对象:西西和丁丁
  投放材料:报纸、剪刀、胶水、卡纸
  观察目的:观察教师的支持策略及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活动过程:
  今天选择小组活动时,西西和丁丁又一次走进这个益智区,这次提供了城墙的图片,他们很熟练地使用剪刀剪出一块块方砖,规整地粘贴在城墙上。丁丁一排一排贴得整整齐齐,西西依照教师提供的城墙图片,采用错位方法拼贴城砖。此刻他们都在专注地做着,一刻也不停歇,也不说一句话。
  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然然走过他们身边瞧了一眼,笑着说:“你们也太慢了吧,这么长时间才做完这两小段,要我来帮忙吗?”西西回过头来说:“我们自己行,不需要。”说完又低头做起来。过了好久,西西悄悄对丁丁说:“丁丁,我们这样一块一块剪真的太慢,你有什么好办法?”丁丁停下手中的活,紧皱眉头思考着,很快又无奈地摇摇头,继续忙起来。西西拿着报纸翻来覆去地捣鼓着,已无心拼城砖了。教师发现了并走了过来,西西赶紧寻求帮助,但是教师却摸摸她的头说:“自己想办法,相信你可以的。”说完便微笑着离开了。报纸在西西的手中被折成了一个小长方形,在丁丁的催促下,她打开报纸准备继续剪,这时她惊喜地发现报纸上出现了许多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她欣喜若狂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丁丁。丁丁也来劲了说:“我来试试把他们都剪下来。”他将报纸按照折痕一一剪下,果然一下子剪出很多长方形,节省好多时间,于是教师走过来表扬了她。
  听了教师的鼓励与表扬,西西剪得更来劲了,终于剪出了好多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看到边缘不太整齐,她又尝试了不同的折法,将几张报纸叠起来剪,越做越顺手,丁丁也参与进来。他们动作非常迅速,很快贴完了教室窗边那一大片墙。此刻墙上的城砖大小相同,粘贴整齐,效果非常好。
  三、分析思考
  城砖沿着四周墙面及窗台,一直顺延至盥洗室、走廊,遍布了几十平方米的活动室的每个一角落。这项庞大的工程在一周的时间内完工,两个幼儿经历了选择区域→熟练剪贴→同伴介入→西西求助→自己探究→惊喜发现→共同完梦→体验喜悦的过程。梦想的成功、快乐的喜悦让两个幼儿都获得了满足感。
  (一)教育价值——看到幼儿的整体成长
  1.看到幼儿经验的重组与整合
  幼儿的经验是在不断重复游戏的基础上重组和整合起来的。在这次游戏中,我们看到了幼儿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成长。第一,西西在拼贴时已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拼贴规律,并以教师提供的新材料为参照尝试错位拼贴。丁丁在其后也将错位拼贴经验运用在自己的活动中。第二,对折后的图形对称,他们在美工活动中已有接触,之前的剪小砖都是凭感觉目测大小一一剪下,自从发现多次对折会出现大小一致的图形后,他们便迅速将这一经验迁移到墙砖的剪贴中,而且能多次尝试不同次数的对折带来的变化,体验乐趣。
  2.看到幼儿的学习品质
  每个幼儿一出生就是有能力、有自信的主动学习者。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优秀的学习品质,如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勇于探究、乐于创造、自信合作等。游戏中,他们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同伴然然的质疑和评价推动了西西勇于挑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剪出大小相同的方形,体现了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
  3.看到内容的多元融合
  教师仅提供几样常见的材料,幼儿却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筑造万里长城”。《指南》目标部分提到大班幼儿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社会);能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在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科學);能用工具、材料或不同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艺术)。这些目标在该游戏中均有体现。   4.看到师生共建的环境
  探索活动所需要的时间、空间、材料都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创造的,几十平方米的活动室,每个角落都有了城砖的影子,这些都是幼儿的手笔,幼儿也获得了满足感,这才是儿童与教师真正共建的环境。
  (二)指导策略——优化了教师的指导行为
  对教师来说,任何游戏的游戏材料都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物化体现;对幼儿来说,游戏材料则是主动建构经验和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和桥梁。此案例中,教师提供了低结构的材料——废报纸、卡紙,让幼儿通过实际剪贴、排列,发现对折后裁剪及排列规律所带来的神奇变化,让我们看到了适宜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地活动和学习。
  1.投放的材料要有层次性
  教师投放材料要有层次性,这样才会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例如,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提供画好短线的纸,让幼儿练习一刀剪断,要求相对较低;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提供线段长一些的纸,让幼儿练习连续剪,要求有所提高。对被剪贴的报纸或卡纸,也可以提供大小不一、厚薄不同的多种品种,带给幼儿更多的挑战。还可以把这个区域里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放到同一框子里,贴上不同的标志,如一颗星材料、二颗星材料等,以供幼儿自主选择。如果投放的材料有了不同的挑战性,就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注重个体差异,才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发展。
  2.增加的材料要有挑战性
  教师可以不断地对原材料进行抽取和添加,这既是对原有材料的提升和创新,又能以新的任务吸引幼儿。例如,在贴好墙砖的板块上随意抽取一块或几块砖,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添补完整。另外,还可以在贴好墙砖的板块上更换几块砖,让幼儿发现问题,自己探索。
  3.要注重以“问题”为导引
  游戏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途径,也是教与学的基本途径。在游戏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主动学习的本质是以“问题”为导引的经验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幼儿的主动学习不仅要求有具体的学习材料可以“操作”,还要有能够引起幼儿产生“问题”或“认知冲突”的情景。案例中,幼儿在同伴介入质疑后出现困惑,产生问题;在同伴支持和教师引导下,他们开始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展开师生互动和对话,构建新策略。
  4.让“交流分享”改变幼儿学习方式
  游戏后的交流分享是教师指导作用的突出体现,它集中了观察、判断、回应、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对幼儿共性特点及其差异性的把握等专业能力,与教师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关。在初次游戏后的交流分享中,教师选取拼贴城墙作为交流的重点,针对城砖的排列规律与幼儿交流经验,同时引导幼儿欣赏长城城砖及现代大厦的外瓷砖排列规律,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幼儿的学习经验,调动了全班幼儿参与这个游戏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究作了铺垫。
  5.思想转变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策略、回应技巧是推进幼儿游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活动中,教师巧妙使用回应技巧,采用了陪伴游戏、倾听问题、适当鼓励等来回应和了解幼儿的方法,站在幼儿的立场来思考问题,深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在《指南》引领下,教师的教育理念正在发生转变,“以生为本”、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幼儿发展需要,成了教师工作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黛安·翠斯特·道治.幼儿园创造性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霍力岩.学习品质——关键发展指标与支持性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本名宋利萍,满族。河北省作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首届丰子恺散文奖获得者。河北散文名作集一等奖获得者。作品见于《民族文学》《美文》《散文选刊》《诗选刊》《解放军文艺》《青年作家》《读者》《意林》等刊物。数篇散文入选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以及高考优秀课外阅读。出版散文集《绿窗人静》。  ·—— 01  我一屁股坐下去,看也没看。早起跋山涉水至下午太累了,好不容易在菩提树下发现一个木墩。就在屁股
李白的名声,大多来自他第二次去长安的时候,皇帝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此后“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这段非凡的履历,被记载在唐代李阳冰的《草堂集序》。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也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有同时代见证者在,我想李阳冰也不敢太忽悠吧。  李白的天性是喜欢吹牛,或者说,那不叫吹牛而叫狂。吹牛是夸大,至少在李白看来,不是他自己虚张声势,而是他确实身手了得。比如在那篇写给韩朝宗的“
蒙古族,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内蒙古大学首届文学创作高研班学员。曾在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艺报》《民族文学》《草原》《山东文学》 《羊城晚报》 《作品》 《朔方》《红豆》《都市》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多万字,有小说集《成桃》出版。曾发表电影剧本《再见,兰亭序》《逃离》,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读者》等
学生街的午餐有三大王者——拉面、咖喱、炸鸡,特点是量大管饱、味道够咸,与一般人对日本料理精细、味鲜的印象相去甚远。  止不住好奇,趁着“武道家”拉面难得出现空位,我钻进店里。店里只有8个吧台席位,平常门口总是有三五成群的学生在排队。进门先跟伙计选面的硬度(软、中、硬)、汤的浓度(淡、中、浓)、猪背油的多少(少、中、多)。我根据自己的口味选了“中、中、少,加半熟蛋(味玉)”,头上裹着白毛巾的伙计朝我
记忆里,2007年的夏天热得似乎特别急。初夏刚到,一出门就已经会被空气中的热浪烫伤。无聊的我蹲在空调房里,狼狈地啃着西瓜看电视。一个大男孩突然出现在屏幕上,白衬衫和金色小领带,有一种干干净净的美好。他唱一曲《Truly Madly Deeply》,表演松弛、眼神笃定,我猝不及防被一击即中。  后知后觉,我才知道彼时湖南卫视的大型选秀已经开场,打动我的那个男孩叫苏醒,23岁,留学悉尼7年,为了自己的
当村子里最后的一缕炊烟淡化在夜色的甬道时,月亮俨然一匹白色的骏马,在群山的掌纹间驰骋。它的瞳子投射于大地,梳理着村庄的每一点亮光、每一个皱褶。一年四季的植物缠绕着,循序生长。羊齿的、蕨类的、灌木的、乔木的,它们散发出的气息刺激着月亮。月亮忍不住打了个响鼻,村庄微微地晃动了一下,影影绰绰地重叠出黑白交替的幻影。渐渐地,它与月亮一样闪闪发光。  有月亮的晚上,故乡的村庄蠢蠢欲动,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小说,古龙的武侠小说只是武侠。  那个叫古龙的作家,要是还活着,今年就80岁了。我在他活着的时候就读到了他的作品——这样的句子一般用来说那些怀才不遇生前落魄的作家。但是古龙不是,他在30岁前就已经是港台武侠小说界一只会下金蛋的鹅,一位30岁前就已经完成了《大旗英雄传》《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的作家,怎么夸他都不为过吧。另一个世界的人  古龙去世的1985年
村莊里的孩童总爱玩闹,累了便倚着粗壮的树干歇息,让清风在树的荫庇下吹开黏着头发与皮肤的汗水。这棵树对我而言便是我的父亲,他远在千里之外,但我仍有愧于他。  父亲在我小学时便调往外地工作,一个星期也见不了几次面。每次回来,他总是带着许多需要换洗的衣服,偶尔有些许零食——这是他特意为我而备,可我却不曾用一朵花迎接他的回家。  他进屋后总是匆忙单手撑着墙脱掉鞋子,然后大步走向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快速而细致地
一度因为“造型太丑”掀起争议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揭开庐山真面目后,成了今年暑期档的爆款。“丑哪吒”逆风翻盘,这是一个经典人物原型的正常打开方式——“经典”之所以有存续的能量,在于历史的遗产中不断被注入当下的活力,“谁动了我们的哪吒”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哪吒闹海》公映,电影里矛盾冲突的顶点,是白衣少年在滂沱大雨里自尽:“爹爹,我把骨肉还给你,不连累你。”自此,
我和书的故事,从我出生时就开始了。我的名字里有一个“书”字,妈妈说,希望我能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我的第一本书是《三字经》。妈妈给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我才两三岁,不识字。于是,《三字经》就成了我的启蒙教材,每天晚上妈妈忙完工作后,都会给我读上一两句,然后讲背后的典故。当时的我懵懵懂懂地看着“人之初、性本善”这类深奥的句子,想着妈妈什么时候给我讲下一个故事。就这样,妈妈牵着我的手,翻过一页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