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时候,会听到政治课教师如此发牢骚:“这帮学生简直没法说的,课堂上金口难开,个个木然地看你在讲台上表演,一声都不吭。”是啊,这种现象已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了。担任政治教师两多年的我,从一开始摸不着门路到现在终于有点“柳暗花明”的感觉了。如何使课堂摆脱死气沉沉,让课堂跳起快乐的音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呢?下面简述我的做法与同行探讨。
一、创设问题,引发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设疑探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我在上“拥抱美好未来”这一框时,讲到当代青少年应具备创新精神,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比比谁更有创新精神。我先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你是个推销员,你如何把梳子推销给和尚?问题一出来马上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学生说:“可以让和尚买下来送给香客。”“可以拿梳子来梳头,促进血液循环,使头脑更加聪明”“可以等他还俗后,结婚送给他的老婆”……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我趁热打铁马上问:“那么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呢?谁来归纳一下。”学生通过刚才的活动马上归纳出几个要点:①多动脑筋;②思考问题从多角度去想;③善于观察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等。一节课一个成功的环节不仅可以达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也符合当前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探究、思维创新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导入,新颖独特
有这样一句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一定要“奇”,精彩的开头像无形的磁铁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教学时,我经常采用多种形式导入新课,诱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有一次,我要到别班去上公开课。大多数人一进教室后一般先自我介绍,说一些鼓励赞美之言了。为了不落俗套,我一进去问好后,马上对同学说:“同学们,现在我不是孙老师而是孙老板,要来我们班招聘人才,招聘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工程师,博士学历,月薪5000元;二是清洁工,初中毕业,工资500元;三是泥匠工……看看你们想应聘哪种工种,并说说你们的看法。”学生马上应和起来,“我应聘工程师,因为得钱多。”同学们哄笑起来,“我应聘清洁工,虽说工资低,但能为人们服务也光荣。”“我应聘水泥工,因为我不是读书的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看出工资的高低跟什么有关了吗?”学生答道:“知识文化。”“对了,同学们,你们的学识越高拥有的财富越多。所以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文化,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那么,今天我要录用谁还得看你们这堂课的表现,大家有没有信心自己应聘过关呀!”“有!”同学们大声喊道。就这样我成功导入新课,并精彩地上完了一节课。最后,我还不忘说了一句:“同学们,如果我是老板,你们统统都被录用。”教室里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就在掌声中走出了教室。
三、直观形象,寓教于乐
人的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产生的。教师要善于在课堂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形成激昂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课堂上可以采用小品表演、播放歌曲、借助漫画、讲小故事等小活动来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我在上八年级下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时,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我们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我给学生自导自演一些被侵害的例子,如父女之间的矛盾、社会上不道德的营业性网吧、师生之间的体罚现象……学生身临其境种种的侵害后,又让同学们请出“诸葛亮”献策,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出了许多妙招。课堂上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而且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又如上“学会合理消费”这框时,刚上课就播放宋祖英的《越来越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春风带给我们祖国巨大的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再结合教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达到教学目标;上“拥抱美好未来”我又以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落下帷幕,达到情感升华的效果。总之,通过形象直观的手段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焕发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从被动获知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更利于思想品德课育人宗旨的实现。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创设问题,引发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设疑探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我在上“拥抱美好未来”这一框时,讲到当代青少年应具备创新精神,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比比谁更有创新精神。我先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你是个推销员,你如何把梳子推销给和尚?问题一出来马上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学生说:“可以让和尚买下来送给香客。”“可以拿梳子来梳头,促进血液循环,使头脑更加聪明”“可以等他还俗后,结婚送给他的老婆”……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我趁热打铁马上问:“那么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呢?谁来归纳一下。”学生通过刚才的活动马上归纳出几个要点:①多动脑筋;②思考问题从多角度去想;③善于观察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等。一节课一个成功的环节不仅可以达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也符合当前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探究、思维创新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导入,新颖独特
有这样一句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一定要“奇”,精彩的开头像无形的磁铁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教学时,我经常采用多种形式导入新课,诱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有一次,我要到别班去上公开课。大多数人一进教室后一般先自我介绍,说一些鼓励赞美之言了。为了不落俗套,我一进去问好后,马上对同学说:“同学们,现在我不是孙老师而是孙老板,要来我们班招聘人才,招聘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工程师,博士学历,月薪5000元;二是清洁工,初中毕业,工资500元;三是泥匠工……看看你们想应聘哪种工种,并说说你们的看法。”学生马上应和起来,“我应聘工程师,因为得钱多。”同学们哄笑起来,“我应聘清洁工,虽说工资低,但能为人们服务也光荣。”“我应聘水泥工,因为我不是读书的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看出工资的高低跟什么有关了吗?”学生答道:“知识文化。”“对了,同学们,你们的学识越高拥有的财富越多。所以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文化,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那么,今天我要录用谁还得看你们这堂课的表现,大家有没有信心自己应聘过关呀!”“有!”同学们大声喊道。就这样我成功导入新课,并精彩地上完了一节课。最后,我还不忘说了一句:“同学们,如果我是老板,你们统统都被录用。”教室里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就在掌声中走出了教室。
三、直观形象,寓教于乐
人的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产生的。教师要善于在课堂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形成激昂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课堂上可以采用小品表演、播放歌曲、借助漫画、讲小故事等小活动来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我在上八年级下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时,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我们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我给学生自导自演一些被侵害的例子,如父女之间的矛盾、社会上不道德的营业性网吧、师生之间的体罚现象……学生身临其境种种的侵害后,又让同学们请出“诸葛亮”献策,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出了许多妙招。课堂上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而且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又如上“学会合理消费”这框时,刚上课就播放宋祖英的《越来越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春风带给我们祖国巨大的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再结合教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达到教学目标;上“拥抱美好未来”我又以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落下帷幕,达到情感升华的效果。总之,通过形象直观的手段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焕发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从被动获知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更利于思想品德课育人宗旨的实现。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