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快乐体育”情境的创设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课实施中,因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情调情境的创设,重视在每节课中都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
  教师如能将体育教学活动置于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贴近生活的感受,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的场地就是学生的课堂、要布置得赏心悦目,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同时,从组织学生进课堂便配以雄壮的《进行曲》,随着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悦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二.游戏法
  快乐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没有快乐的体育课将会扼杀人的天性。游戏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但经常做同一种游戏,小学生会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可利用儿童好奇、好新、好胜的心理,设计饶有趣味的游戏。如“投掷”运动游戏化。利用垒球作“炮弹”,设计模拟“放人”的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奋勇歼“敌”,训练结束比“战绩”。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寓教于乐,培养了投掷能力。
  三.巧喻法
  体育课大部分是在户外进行的,因此,组织教学历来是体育教学的一大难点。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集队中常你推我挤,吵吵嚷嚷,对有趣的活动争先恐后,对不感兴趣的一个劲推别的同学上场……针对这种情况,单凭训斥、指责是难奏效的。教师可巧打比方,借物喻理,学生易于接受。如守纪律的雁群;听指挥的鸭子,按顺序走的驼队……教师可运作丰富生动的语言,形象逼真的动作表情,使学生进入角色,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
  四.模拟法
  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学起来才津津有味,感到快乐无比,才能爱学、会学,才能学得好,让学生模拟表演是学生乐而愿为的活动。体育教学要投其所好,开展教学活动。如训练学生用前脚掌先着地跑,我们可根据儿童关于模仿的特点,组织学生模拟南极企鹅走路,模拟草原儿童骑马舞蹈表演……学生在有趣的模拟表演中掌握了要领。
  五.表现法
  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如体育教材中的基本体操、跑、跳、投、游戏等重要教学内容,无不起源于生活。因此可设计生活原型的活动,让学生乐学。如给自行车打气、搬运工人推板车、司机把握方向盘等日常劳动生活的原型动作练习,学生特感兴趣,运动中始终情绪高涨,他们不但注意动作的节奏,还会十分形象地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许。
  六.激励法
  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体育教学中的耐力锻炼项目最适宜采用激励法。耐力锻炼是最单调,易疲劳的运动,假如只简单地强制性运动,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创设适合学生锻炼的场地,即:铺设垫子作“草地”,架一条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作“钢丝网”,用实心球作“地雷”,用白粉划两条有一定间隔距离的横线作“水沟”或“战壕”,让学生进行爬、钻、绕、跨等动作的练习。尽管锻炼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学生累得满头大汗,可兴趣未消。
  七.争胜法
  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又一天性。体育教育要充分利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运用争胜法于体育教育中。如爬山登顶、夺红旗追赶“逃敌”等。另外,课前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也是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很容易为一些新异刺激所激动。如课前布置,器材放置,美化的教具都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进入体育教学情境。
  总之,在“快乐体育”中,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体的发展,即激“疑”、激“思”、激“智”,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
其他文献
我们总是在不断地重复错误——通往真理的终点只有一条正确的路,但却有999条歧路。那我们将如何找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走出学习低效的陷阱呢?  一. 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  对学生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心理及学习能力测评,同时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一并进行测评。找出影响孩子学习的所有因素,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就像看病一样,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同时给孩子整个学习过程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放空枪、乱放枪的情况。教师如何端好手中的枪,有的放矢打好靶呢?答案可能众说纷纭,并且无法最终达成一致。下面结合教师和学生,上课和听课,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瞄准教学内容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水平,以己之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对文本有深入的解读,并且在此基础上有个性化的解读。以学为主不仅指向学
期刊
作文训练是以学生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为表达形式,以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在实际的作文训练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布置一道作文题目叫学生自己写,老师不做分析和讲解,学生只能东拼西凑。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训练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要走近学生生活,多用学生身边发生的
期刊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引导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倡导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来调动幼儿学唱歌曲的主动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审视歌唱教学活动,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协调统一。  一.选择幼儿喜欢的歌曲,激发幼儿学唱的好奇心  
期刊
作文能力的训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作,二是修改。文成于思,文成于改。修改应是学生自己的事。可以说,凡是不会修改的人,他自己也就不会写作文。学会修改作文很重要,学生要在长期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种能力。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水平的逐渐提高,同教师准确、全面、公正的评语密切相关。现将作文评语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如何写好作文评语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 作文批语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文批语
期刊
语文学习,不仅事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担负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民族精神的弘扬。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课堂以生命的活力的创新精神。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谈谈个人的意见。  一.对话文本,深挖人文教育内容,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学要构建人文精神,就要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只有
期刊
“我的手机里写着你的名子,就象我的心里收藏着你的影子,在每个被记念的日子里,你注定要被我想起,只愿我的祝福能送到你的心里。”这是我的学生吴欣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的手机短信祝福语。  “董老师,你不会看不起我吧!我当了一名厨师,我今天来看你。”这是我的学生黄涛今年4月份来我们学校一见面时的话语。  他们曾经是我眼中的“差生”,但“差生”这个概念却永远藏在我心灵的某个角落,正如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颗善良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体育能力,还要把它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以饱满的热情和自信投入体育之中。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以锻炼身体为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兴趣  兴
期刊
在校园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组镜头:有的老师,因为学生敬重他(她),见面就会主动向他(她)打招呼,并喜欢上他们的课,他们常常一呼百应,学生对他们“惟命是从”;有的老师,学生总是躲着他(她),尽管他(她)也“发号施令”,却没有几个响应。同样是老师,为什么学生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其实,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吸引学生、支配着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提出的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实施课程改革,解析新课程,吃透新理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刻不容缓。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握新课程理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不但要面向全体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还要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通过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