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对比角度谈汉英翻译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iry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即以译入语的形式转换原语言形式, 表达原文本的内容。而英、汉语言的对比对于翻译之中的语言转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英汉对比浅谈自己在英译《孤崖一枝花》过程中,自己对汉译英的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英汉对比 翻译
  翻译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活动。不论是口译还是笔译、文学翻译还是科技翻译、人类翻译还是机器翻译,归根结底都涉及到两种语言的比较与对应。 不论是严复的“信、达、雅”,还是傅雷的“神似”抑或钱钟书的“化境”,都离不开对两种语言的差异的研究。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句法、篇章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要把别人说的话、写的东西,遵照原文的内容、风俗、情感忠实地表述出来,就必须重视英、汉语在词汇、句法、篇章等方面的差异。
  一、原文及译文简介
  《孤崖一枝花》是一篇散文随笔。作者林语堂先生在这篇短文中以孤崖上的一朵红花取喻,阐发了“率性之谓道”这一理念,文章蕴含哲理。作者用字简约,寥寥数语便将人性终会张扬这一道理说清了,而且耐人寻味。
  由于原文不属于现代汉语,其中多处表达不符合今天的汉语表达的习惯。在将此类语体风格的文字译成英文时,译者必需准确领会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才能让译文尽可能在风格与意义上原文保持一致。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加之本人才识尚浅,英文文字让本人颇难经营,很难保持原文的神韵。
  二、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原文与译文的差异
  1.词法角度
  (1)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倾向,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为此英语中常用名词原来属于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概念,如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动作、行为、变化、状态、品质、情态等概念。
  例如:原文中“详细一看,原来根生于石罅中,不禁叹异。”“一看”,原是动作,然而在译文中用了名词词组“a closer look”。
  (2)名词优势造成介词优势。介词前置于名词性词语,由于英语多用名词,必然也要多用介词,因而产生了介词优势。介词优势与名词优势结合,使英语的静态倾向更为显著;英语常用介词短语取代动词短语,即以“静”代“动”。同样引用上面的例子,介词短语“with a closer look”最终取代了原文的动词短语“详细一看”。另外原文中的,“故置花热闹场中”,“使生万山丛里”,以及“甚至使生于孤崖顶上”,在译文中分别用“in flower market”,“in cluster of flowers”,“even in the crevice of rocks”取代。
  (3)词的对比。“向路人迎笑”。“which seems like smiling to the climbers.”汉语“路人”,英语等值词应为“passers-by”,然而在此篇散文的语境中,似乎用“the climbers”更为恰当。由于全文开篇“行山道上,看见崖上一枝红花”,若非“the climbers”,一般的“passers-by”是无法看见崖上的红花。
  2.句法角度
  (1)综合是指通过形态变化来表达意义的变化,而分析是指利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不同的意义。形态变化是指单词的形式的变化,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的词缀变化,以此来表达人称、性、数的不同。汉语则没有字形的变化,而是通过变换字的顺序和增减虚词来表达不同的意义。例如:“拂其性禁之开花,则花死。”“If flowers are banned to blossom, they will definitely wither and die.”此句中没有字形的变化,而是通过虚词“则”来表示“花死”这一动作发生在“开花 ”之后。而英文句中,怎可以用“are banned to blossom ”,“will wither and die” 利用词形的变化来表达时态的现在、将来,另外英文句中“flowers”单复数的不同通过加词缀来体现。
  (2)英语常物称与被动,汉语常人称与主动。物称是指从事物的角度来叙述,通常以客观事物做主语。而人称是指以人的口吻和角度来叙述,以人做主语,这是由中西思维方式不同决定的。
  例如:“故置花热闹场中花亦开,使生万山丛里花亦开,甚至使生于孤崖顶上,无人过问花亦开。” “Therefore, the flowers will be sure to blossom no matter where they are: left in flower market, in cluster of flowers or even in the crevice of rocks and no matter whether they are noticed.”
  汉语中,虽然主语被省略,但是不难看出“置花热闹场中”的主语应该是人,是从人的角度叙述。而英文句中的主语为事物“the flowers”,物称更加含蓄委婉,通常带有拟人的修辞效果,而人称则比较直接简单,注重人的主体感觉。
  (3)英语重形合与聚集,汉语重意合与流散。形合是指句中不同成分或小句之间用语法词和逻辑词连接,而意合指不用连接词、只靠各分句的意义表达整个句子的含义。聚集指英语句子中的严谨的主谓结构,句子严格按照主谓宾的结构进行,严密规范,各个成分之间讲究语法、意义的一致;而汉语并不注重严格的语法规则,主语可有可无,句子灵活多样,无特殊的形式要求。
  例如:“香为兰之性,有蝴蝶过香亦传,无蝴蝶过香亦传,皆率其本性,有欲罢不能之势。”“Sending out fragrance is the nature of cymbidium, and its fragrance can be spread regardless of whether it has butterflies as its visitors or not.”   汉语中,分句与分句之间没有连词连接,而英语句中,用了“sending out”这一非谓语动词词组以及连词“and”,将主句与实际上的分句连接起来。之后又有“regardless of whether”这一连接词将主句跟另一分句连接在一起,尽管汉语句中没有连接词。
  再例如:“行山道上,看见崖上一枝红花,艳丽夺目,向路人迎笑。”“Once walking on the mountain road, I caught sight of a red flower on the cliff, with dazzling beauty which seems like smiling to the climbers.”
  英语句中,有“once”,“walking”,“with”,“which”等连接词表达时间,同位,定语从句的语法含义,句子严格遵循主谓宾严谨结构。而汉语句中,小句之间没有此类语法意义的词作为连接, 也没有严格按照主谓宾的结构进行。
  (4)英语多繁复,汉语多简短。由于英语大多遵循严格的语法规则, 注重形式的一致和语法的连接与逻辑,所以多长句、复合句。而汉语是意合,因此句子松散短小、结构精简,多流水句。所以,在翻译中需要注意转换。
  例如:“老子骑青牛上明明要过函谷关,避绝尘世,却仍要留下五千字孽障,岂真关尹子所能相强哉?”“Laozi rode on bufflo’s back, went through Hangu Pass and decided to be a recluse, yet he still left over 5,000 words to express his understanding of philosophy, which others could do nothing about.”
  3.语篇角度。Halliday 和 Hasan 先生曾给 text 下过定义:“‘Text’is a linguistic term that refers to any passage, spoken or written, of whatever length, which forms a unified whole.” 也就是说,作为语篇,必须是具有完整含义。而用来使语意保持连贯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则被称为 “Cohesive devices”—“衔接手段”。
  省略和替代一样,也是避免重复的一种重要手段。英语常常省略相同的谓语动词或谓语动词词组的一部分;汉语则较常承前省略相同的主语而重复相同的动词。
  例如:“置花热闹场中花亦开,使生万山丛里花亦开,甚至使生于孤崖顶上”“in flower market, in cluster of flowers or even in the crevice of rocks”
  此句中,介词“in” 富于了动词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原文汉语的“置”,“使”的含义。这样翻译,充分考虑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
  三、结语
  总之,两种语言在词汇, 句法及语篇衔接上存在诸多差异。但此种差异也只是程度之差,轻重之异而已,并无非此即彼的绝对界限,例外可以说举不胜举。我们进行比较的目的并非判定孰优孰劣,而是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其在语法特征, 表达风格, 思维习惯, 及某些文化上的差异, 有助于我们把握两种语言的主流倾向, 进而掌握更多的翻译技巧, 以更好地实现译文的流畅地道, 清晰易懂以及保持译文和原文语体风格上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刘宓庆.汉英对比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
  [3]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赵琳秀,1980年10月,女,浙江人,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桂林理工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在读,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定语从句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高三二轮复习还是要一些重点难点的句型,容易出错的题型进行归纳讲解,下面是我对几类学生不易掌握的定语从句的归纳与分析。  一、分割定语从句(朗读并翻译下列句子,认真查看定语  从句的特点:  1.I was the only person in my office who was invited.  2.Do you remember one afte
一、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当我们走进小学英语公开课的课堂的时候,看到的是上了彩,涂了色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五颜六色,学习形式五彩缤纷,课件绚烂多姿,课堂上热热闹闹,气氛活跃,看似一道华丽的景色。但是,就在这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背后,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与交流、情境的创设的真实有效很值得怀疑。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跟得上教学的步伐、课件的动画大展示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能走进学生的课堂?  通过仔细的观察,我
【Abstract】Jane Austen (1775—1817),the famous writer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she was well-known and regarded as one of female novelists,her work “Pride and Prejudice”,is one of most popular one among
摘 要: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高中英语语言接受技能到生成技能的转换。本文提出:从培养学生语言生成技能的角度去设计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的参与和实践、感悟和体验来发展语言技能,进而逐步获得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言技能;接受技能 生成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整体性;主体性  一、引言  自2004年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就迅速成为了各地的主流教材。教
【摘要】“同课异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同一课题的富有鲜明个性的教学设计,谋求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育比较研究方式。笔者通过二位教师对译林牛津英语新教材7A 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 /Reading 1这一堂课的对比分析,探讨怎样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效率,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同
【Abstract】This article offer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of Brothers,both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texts,focused on review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through which the reception of t
【摘要】意识形态对翻译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借助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讨论意识形态对白睿文《活着》英译本的影响,并从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个人意识形态的角度探讨白睿文的文学翻译观及其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意识形态 文学翻译 文化相对主义  意识形态对翻译过程有深远的影响。译本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原作在原文化里的影响,更要取决于译入语文化读者对异域文化的接纳程度。翻译的文化派认为,翻译活动充斥
第三章、前无后无(第二部分)    从2001年开始看职业联赛的VOD,当时是Game-Q的比赛,2003年开始看职业联赛直播(Olympus 0sL)至今已经有7年时间。星际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陪伴我们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当小学四年级第一次接触星际这个游戏时,我们并没有想到它会给我带来这么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后来看VOD还是直播,都会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the use of chat rooms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cyber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As a commnication window, Cyber nicknames are very pivotal to find desirable
【摘要】伴随教改进展,高职英语特有的日常授课正被改变。在应试路径下,高职英语侧重单纯英语知识传输,师生缺失互动。因此需要改善常用模式,探析最适宜的新颖模式,把学生设定成授课的中心。构建互动桥梁,师生依托这一新颖模式来顺畅沟通,提升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有效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教学  在旧的教学模式内,教师演示示范,学生被动接纳。这类授课路径可提升原有的科目分数,却没能培育学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