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就是考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吗?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m200630990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就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答记者问时强调,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增加了中华优秀文化的考核内容,如在语文中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古代文化常识在2014年全国大纲卷第9题已经开始考了,2015、2016年连续两年全国卷也考了古代文化常识,所以,古代文化常识不是新增的考核内容,只不过2014至2016三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没有提到罢了。这里还要重点讨论一下,考试中如何体现考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是可以简单理解为考核古代文化常识?
  首先,我们要理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常识的关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有一篇题为《中华文化精神》的附录,作者是袁行霈,该文说“文化,就广义而言,指人类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该文把中华文化概括为强烈的人文精神、尚群、尚和、注重整体思维等四大特征。以此为标准,凡是符合这四个特征的中国文化可以说就是中华文化,其中的精华部分应该可以称做中华优秀文化。而古代文化常识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般的常识性知识,通常包含古代政治制度、古代官职名称、天文历法、古代地理、风俗礼仪、文史典籍、饮食器物等。这些文化常识里面有一部分应该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遗产,如天文历法,文化典籍等,他们符合前面提到的中华文化精神的特征。但是古代文化常识里面也有一部分是历史糟粕,如皇权思想,封建统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奴役劳动人民的封建思想及其制度,一些繁琐而落后的礼仪制度等。可见,古代文化常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个有交集的概念,如果不加辨别地一股脑儿去考古代文化常识,从根本上体现不出考核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2016年全国乙卷第5题A项“中宫是皇后所居之所,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的道理”,这个项中考查了“中宫”“东宫”与皇帝相关的一些常识,这些体现皇权思想的常识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何关系?其实类似这样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没有丝毫联系的概念多充斥于近四年(从2014年至2017年)的全国卷考题中。比如“首相、建储、陛下、两京、太子、庙号、嗣位、姻亲与血亲的关系、私禄”等等。所以,单纯地以为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内容就是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是片面的,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甚至与考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丝毫没有关系。
  其次,考古代文化常识与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坚持的原则及育人导向相背离
  在考试中心负责人答记者问中,考试大纲修订坚持的第三条原则是“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那么,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就笔者了解的有说是听、说、读、写、思五种行为,也有说“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的能力。在这些说法中唯有“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似乎与古代文化常识有关联,但“文化的传承”显然是要传承真正的中华优秀文化,前文已经说过“古代文化常识”中有一部分不属于中华优秀文化,而不属于的这一部分近四年的高考题偏偏考得较多。同时考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属于“识记”,不属于“理解”,这几年的考题也证明了学生甚至可以撇开原文,不需要理解文意,直接凭记忆就可以判断这些题目中选项的对错。可见考古代文化常识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无关。古代文化常识列入考试大纲中,从能力层级上是“识记”,这一点在修订的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中也是明确规定的。如果古代文化常识考题中考查了历史知识,那就要识记历史学科的有关知识(如首相、建储、陛下、兵部、吏部、庙号等),如果考查了地理知识(如两京、京师等),那是识记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增加古代文化常识实际上是在原来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的基础上加大了记忆的内容,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学生记忆负担,学生为应付这样的考题必然要熟记、辨析大量的古代文化常识,仅仅是古代官职制度中的官职名称、官职的管辖范围、官职的历史沿革(这些死记硬背的知识连历史高考也不考了)等,就足以让学生背得昏天黑地;另一方面,这些记忆的古代文化常识中夹杂的封建思想意识与考试大纲修订的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育人导向”相违背。
  第三,考古代文化常识是种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田,荒了语文学科的地
  试看从2014年至2017年全国语文卷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考题。2014年考了“解褐、南面、故事、《春秋》”,2015年考了“登进士第、兵部、庙号、太子、古代男子的名和字、谥号、嗣位、阙、诣阙”,2016年考了“首相、建储、有司、契丹、中宫、陛下、吏部、移疾、礼部、教坊司、致仕、两京”,2017年考了“字与名的关系、姻親与血亲的区别、母忧、私禄、下车、收考、车驾、京师、状元、上元、近侍、告老”,这四年考过的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到古代的官职制度、礼仪制度、科举考试、古人称谓、地理知识、历史知识、血缘关系等,可谓五花八门,如果不说是语文试题,乍一看,还以为有的是历史试题或地理、生物试题。虽说文史哲不分家,但这许多知识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常识性知识,甚至许多知识连政、史、地学科的教y币也不清楚。教师教学生学这些古代文化常识已经明显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建议把“卷土重来”的古代文化常识考题(上世纪90年代考过)从语文高考试题中剔除,选择另外更合适的途径去考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实考试大纲中考查古代诗文的阅读与背诵默写本身就是考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考查形式,不必在文言文中强行加入古代文化常识的考题去单独考查。实际上,出这个考题的老师要编出四个选项也是在东拼西凑,与其这样让出题人勉为其难,不如把这种题型直接删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现行消费税制度自身存在的缺陷再加上"营改增"的助推,就使得现行消费税制度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就弱化了消费税引导和
国学经典浓缩了古代圣贤先哲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建构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华优良传统传承和延续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最
2019年4月27日,机械行业先进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首届理事会议暨先进装备制造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全国的150余名高职院校长、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汇聚一
目的探讨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护理.方法对14例NRDS患儿,于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应用PS治疗,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准确配置药液、正确
大肠癌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是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25万,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发达地区已上
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也成为了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热点问题。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在融入专业教育、
目的调查从胆汁中分离出的302株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将胆汁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和肉汤培养基中,分离出的致病菌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药敏用K-
作文在高考中占据了较高的分数比重,因此教师需要重视高中作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及考纲合理地开展作文过程化指导教学,改善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传统的高中写作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对作文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了作文的教学质量,而使用过程化指导方法开展作文教学,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写作过程化指导分析  高中写作过程化指导适用与高中作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提出了一种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改进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应用方案。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结构、主要功能及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中的主要功能体现。重点分析了物联网技术中的射频识别技术、动态监测技术、智能信息技术在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中的主要应用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图表说明。
作文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涵养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甚至是延续一个人生命的一种特殊方式。而对于中学生而言,作文是他们把获取到的知识进行分享、传达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我们直面山区中学作文教学现状时,发现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一重又一重,这种状况是不容乐观、令人担忧的。其中,作文教学处于无序状态尤其显得特别突出,主要有以下三個问题:  一是作文教学无目标。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