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东北地区成人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具有完整资料的某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5 635例,其中男9 037例,女6 598例,男女之比为1.37:1,年龄16~95岁,平均年龄(47.85±13.21)岁。通过性别、年龄分层后比较脂肪肝的患病率,并将脂肪肝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测结果与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超共检出脂肪肝患者5 955例,总患病率为38.1%,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48.8%vs23.4%,χ2=1039.853,P<0.001);30~69岁的男性脂肪肝的患病率超过50%,尤以40~49岁最高(55.2%),女性在39岁之前脂肪肝的发生率不足10%,50岁后骤然上升至35%以上,60~69岁达到高峰并超过男性(43.4%vs40.5%),70岁以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仍显著高于同龄男性(35.5%vs28.3%,χ2=7.670,P<0.006)。非脂肪肝人群超重者占35.6%,肥胖占7.5%,而脂肪肝人群两者分别为51.0%,36.8%。脂肪肝组的血压、血糖、甘油三酯(TG)等增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检出率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P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TG、空腹血糖(FBG)和血尿酸(UA),以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脂肪肝组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均<0.001);相反,HDL-C则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t=47.17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脂肪肝危险因素包括BMI、TG、UA、FBG、舒张压、胆固醇等,OR值分别为3.590、1.936、1.567、1.508、1.346和1.177。结论东北地区城市男女脂肪肝的发生率在各年龄段有明显差异,脂肪肝的发生与代谢综合征的组分明显相关,尿酸的增高也与脂肪肝的发生明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