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慢性心衰( CHF)患者的诱因和早期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7.01-2018.12间我院接收的老年CHF患者共100例,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對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前,两组FACT-G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FACT-G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CHF患者,应针对其不同诱因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衰;诱因;生活质量;早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4-0218-01
慢性心力衰竭( CHF)是各类心血管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的结果,该病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6-10%[1],具有病程较长、病情变化较快、易反复发作以及预后较差等特点,是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恢复能力较弱,疾病出现后会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需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本文就老年CHF患者的诱因进行分析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成效,现进行以下陈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01-2018.12间我院接收的老年CHF患者共100例,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共28例,女性共22例。年龄范围在61-72岁,平均是(65.28±3.27)岁。原发病类型:21例为风湿性心脏病,14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为肺源性心脏病,4例为心肌病,3例为缺血性心脏病。观察组中男性共27例,女性共23例。年龄范围在62-73岁,平均是(65.31 3.25)岁。原发病类型:20例为风湿性心脏病,15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为肺源性心脏病,3例为心肌病,3例为缺血性心脏病。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分析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等。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患者因病程较长以及疾病反复发作,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加强交流与沟通,发现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向其详细讲解疾病发生、发展、治疗、临床症状以及康复指导等,必要情况下可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剂,使其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缓解其忧郁和焦虑等情绪,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自信心;(2)休息和运动:依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给其确定活动量,嘱患者多卧床休息或者坐位休息,对于严重心衰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给予氧气吸人,帮助其定期翻身并活动四肢,恢复心功能后可适当开展活动,如骑单车、打太极拳、爬楼梯、散步、绘画等,运动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不感觉到疲劳为宜;(3)用药指导: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服药时应注意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对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输液速度过快或者过慢而诱发各种疾病,使病情加重,用药期间出现异常应及时通报医师予以处理;(4)自我监测及管理:积极开展自我评估,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学会体重、脉搏、血压的自我监测方法和心衰症状识别方法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选择生命质量评定量表( FACT-G),主要包括社会家庭状态、情感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功能状态四个方面,总分在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纠。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选择x2检验,P值在0.05以下表明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FACT-G评分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两组FACT-G评分均有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心衰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多见,因老年人常合并多器官及多系统疾患,会使其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出现改变,抗病能力和各器官储备功能明显下降,因此,极易诱发心衰。有研究提出[3],给予老年CHF患者早期护理干预能减少诱因发生,进而减少心衰出现,使患者得到有效及时的救治,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水电紊乱、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气候变化以及情绪激动均为CHF的诱因,老年人群对心衰诱因较敏感,更易出现心衰,分析原因可能和老年患者机体代偿能力明显降低有关,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和其家属每日对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同时对高血压等疾病应及时进行控制,日常生活中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当气候出现改变应及时增减衣物,每日进行血压和脉搏测量,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医师,能有效减少诱因的出现;伴随年龄增长,老年人性格也会出现改变,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以及情感脆弱等,常以自我为中心,会影响其人际关系,需要护理人员给其讲解情绪改变引发心衰的机理,同时指导其掌握心理疏导方法等,取得家属支持与配合,共同制定出有效措施,避免情绪激动;劳累也是CHF的一个重要诱因,部分患者的社会活动较多,活动量过大,因此,需指导患者正确评估自身状况并给其制定出合理运动量;呼吸道感染也会诱发CHF,因此,需要积极给予患者健康宣教,注意季节更替,流行性感冒期间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区域,同时病房内应谢绝探视,做好空气消毒,能减少致病菌,有效控制呼吸道传播。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较对照组高,提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CHF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老年CHF患者应根据其诱因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慧丽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6. 36( z1): 256-257
[2]冯月群补偿差异化需求评估的护理干预在慢性心衰老年患者中的应用[T]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3):1774-1776
[3]马艳伟快吸慢呼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 1): 117-118
【关键词】慢性心衰;诱因;生活质量;早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4-0218-01
慢性心力衰竭( CHF)是各类心血管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的结果,该病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6-10%[1],具有病程较长、病情变化较快、易反复发作以及预后较差等特点,是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恢复能力较弱,疾病出现后会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需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本文就老年CHF患者的诱因进行分析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成效,现进行以下陈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01-2018.12间我院接收的老年CHF患者共100例,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共28例,女性共22例。年龄范围在61-72岁,平均是(65.28±3.27)岁。原发病类型:21例为风湿性心脏病,14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为肺源性心脏病,4例为心肌病,3例为缺血性心脏病。观察组中男性共27例,女性共23例。年龄范围在62-73岁,平均是(65.31 3.25)岁。原发病类型:20例为风湿性心脏病,15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为肺源性心脏病,3例为心肌病,3例为缺血性心脏病。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分析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等。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患者因病程较长以及疾病反复发作,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加强交流与沟通,发现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向其详细讲解疾病发生、发展、治疗、临床症状以及康复指导等,必要情况下可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剂,使其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缓解其忧郁和焦虑等情绪,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自信心;(2)休息和运动:依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给其确定活动量,嘱患者多卧床休息或者坐位休息,对于严重心衰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给予氧气吸人,帮助其定期翻身并活动四肢,恢复心功能后可适当开展活动,如骑单车、打太极拳、爬楼梯、散步、绘画等,运动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不感觉到疲劳为宜;(3)用药指导: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服药时应注意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对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输液速度过快或者过慢而诱发各种疾病,使病情加重,用药期间出现异常应及时通报医师予以处理;(4)自我监测及管理:积极开展自我评估,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学会体重、脉搏、血压的自我监测方法和心衰症状识别方法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选择生命质量评定量表( FACT-G),主要包括社会家庭状态、情感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功能状态四个方面,总分在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纠。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选择x2检验,P值在0.05以下表明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FACT-G评分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两组FACT-G评分均有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心衰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多见,因老年人常合并多器官及多系统疾患,会使其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出现改变,抗病能力和各器官储备功能明显下降,因此,极易诱发心衰。有研究提出[3],给予老年CHF患者早期护理干预能减少诱因发生,进而减少心衰出现,使患者得到有效及时的救治,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水电紊乱、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气候变化以及情绪激动均为CHF的诱因,老年人群对心衰诱因较敏感,更易出现心衰,分析原因可能和老年患者机体代偿能力明显降低有关,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和其家属每日对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同时对高血压等疾病应及时进行控制,日常生活中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当气候出现改变应及时增减衣物,每日进行血压和脉搏测量,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医师,能有效减少诱因的出现;伴随年龄增长,老年人性格也会出现改变,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以及情感脆弱等,常以自我为中心,会影响其人际关系,需要护理人员给其讲解情绪改变引发心衰的机理,同时指导其掌握心理疏导方法等,取得家属支持与配合,共同制定出有效措施,避免情绪激动;劳累也是CHF的一个重要诱因,部分患者的社会活动较多,活动量过大,因此,需指导患者正确评估自身状况并给其制定出合理运动量;呼吸道感染也会诱发CHF,因此,需要积极给予患者健康宣教,注意季节更替,流行性感冒期间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区域,同时病房内应谢绝探视,做好空气消毒,能减少致病菌,有效控制呼吸道传播。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较对照组高,提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CHF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老年CHF患者应根据其诱因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慧丽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6. 36( z1): 256-257
[2]冯月群补偿差异化需求评估的护理干预在慢性心衰老年患者中的应用[T]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3):1774-1776
[3]马艳伟快吸慢呼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 1): 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