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满二十岁的时候,我当上了一群聋哑孩子的班妈妈。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已经和聋哑孩子一起共同成长了十二年。每当想起我教的第一批孩子现在都能自立于社会,能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自食其力的时候,我心底就泛起阵阵的欣慰,如果不是“班妈妈”们耐心的引导、悉心的教育,这群聋孩子会是什么样子呢?也许到成年还目不识丁;也许未成年就加入犯罪团伙违法犯罪,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我认为一个聋哑孩子能在一个好的班集体中健康成长,是他一生的幸福!那“班妈妈”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好的班集体呢?
一、要重视班干部的培养
班干部在管理班集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选拔好班干部,培养一支有力的干部队伍,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保障。我是这样做的:第一,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让同学们知道当班干部就是老师的小助手,是非常光荣的,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争取,并有信心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第二,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可以自荐,也可以是同学推荐,并说出理由,最后由师生投票决定。第三,定期召开班干部培训会。把责任落实到人头,分工合作,互相监督。同时,班主任要教给班干部管理班集体的方法,培养自我服务能力,树立自信心,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在思想上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二、要重视校纪宣传,建立班规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也一定要有约束它的制度保障。我常常利用班会或主题队会向学生宣讲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制定出具有本班特色的班规叫“我们共同的约定”,把它贴在教室的显眼处,像一盏警示灯,时时引导同学们的思想行为方向。
三、要正确看待孩子所犯的错误
每个孩子都有犯错的时候,何况他们是这样一群十几岁的聋哑孩子。当他们犯下大人们所说的“错”时,班妈妈一定不能盲目发火,一味指责,也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找出真相,才能对症下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即使是批评孩子,也要讲究“艺术”。我曾做过一个实验,用两种态度对待犯同樣错误的两个孩子:我对一个孩子生气地吼到:“你怎么又打架了,我上午才批评了你,只这么一会儿,你又做错事,你真烦!”对另一个孩子,我是这样跟他说的:“你今天表现得很好哦,刚才我还看见你帮助同学捡铅笔了,这是你关心同学的表现,也是热爱班集体的表现。可是这件事,你确实做的不对,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也影响了我们班的声誉,万老师希望你能改正,好吗?”结果,前一个孩子翻着白眼,满脸不在乎的样子,好像在说:“谁让他惹我呢?他活该!”后一个孩子则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主动向同学道了歉,表示自己以后再不会这样了。可见,班妈妈在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时,不同的教育态度会换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四、要成为孩子愿意听从的人、信赖的人
这是班妈妈在培养班集体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一点。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下班之前,和每个孩子说几句话。比如:你今天过得开心吗?有什么烦恼吗?作业有没有困难?记住遵守我们的约定哦等等。然后,微笑着和孩子们道再见。第二天早晨,我总是提前到校,通过向晚寝值班老师询问、班干部的汇报、个别谈话等途径,了解同学们的最新情况,便于及时而准确地发现问题,调整教育方式。如果他们表现好,我会在上课之前告诉他们:“你们真棒!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万老师非常高兴,月底评比的时候我会奖励你们,继续加油!”(奖励一定要兑现)如果有个别同学出现了问题,我也一定先在班上表扬做得好的地方,接下来把“问题”带到办公室“私下”解决,在“别人都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孩子乐意接受批评,也愿意改正缺点。这样,渐渐地,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们越来越可爱了。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喜欢与别人交流,到了十五六岁就有了心事。刚开始的时候,她是不会主动找老师寻求帮助的,只有老师成了她所信赖的人,她才会把内心真实的想法或困惑告诉你。有一次,我发现班上有位女生总是无精打采的样子,上课也走神,脸色也不太好。我以为她病了,关切地要带她去看医生,结果她说没病,我再问她:“那你为什么没精神?为什么上课开小差?”她一听,忽地跑开了,接连几天都有意躲着我。我从别的同学处得知,她晚上还偷偷地哭。于是,我不再追问她原因,而在生活上更关心她;学习上给予她更多的个别辅导;天气变化时,多提醒她加减衣服;课余时间多和她们一起做游戏;在班上大力宣传团结互助精神,要求同学们都要互相关心等等。同时,我丝毫不放松观察她的行为动向,猜测她的内心想法,寻找“病因”。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她终于主动找我了,原来是因为感情问题,我用师者的思维,与她像朋友一样谈心,慢慢解开了困扰她许久的心结。现在,她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学习起来更有劲了,也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班上其他同学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也都愿意跟我谈,我成了学生心中最值得信赖的人。
总之,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离不开班主任与聋哑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你用了“心”,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它将是一个特殊教育者一生的光荣。
一、要重视班干部的培养
班干部在管理班集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选拔好班干部,培养一支有力的干部队伍,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保障。我是这样做的:第一,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让同学们知道当班干部就是老师的小助手,是非常光荣的,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争取,并有信心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第二,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可以自荐,也可以是同学推荐,并说出理由,最后由师生投票决定。第三,定期召开班干部培训会。把责任落实到人头,分工合作,互相监督。同时,班主任要教给班干部管理班集体的方法,培养自我服务能力,树立自信心,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在思想上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二、要重视校纪宣传,建立班规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也一定要有约束它的制度保障。我常常利用班会或主题队会向学生宣讲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制定出具有本班特色的班规叫“我们共同的约定”,把它贴在教室的显眼处,像一盏警示灯,时时引导同学们的思想行为方向。
三、要正确看待孩子所犯的错误
每个孩子都有犯错的时候,何况他们是这样一群十几岁的聋哑孩子。当他们犯下大人们所说的“错”时,班妈妈一定不能盲目发火,一味指责,也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找出真相,才能对症下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即使是批评孩子,也要讲究“艺术”。我曾做过一个实验,用两种态度对待犯同樣错误的两个孩子:我对一个孩子生气地吼到:“你怎么又打架了,我上午才批评了你,只这么一会儿,你又做错事,你真烦!”对另一个孩子,我是这样跟他说的:“你今天表现得很好哦,刚才我还看见你帮助同学捡铅笔了,这是你关心同学的表现,也是热爱班集体的表现。可是这件事,你确实做的不对,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也影响了我们班的声誉,万老师希望你能改正,好吗?”结果,前一个孩子翻着白眼,满脸不在乎的样子,好像在说:“谁让他惹我呢?他活该!”后一个孩子则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主动向同学道了歉,表示自己以后再不会这样了。可见,班妈妈在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时,不同的教育态度会换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四、要成为孩子愿意听从的人、信赖的人
这是班妈妈在培养班集体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一点。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下班之前,和每个孩子说几句话。比如:你今天过得开心吗?有什么烦恼吗?作业有没有困难?记住遵守我们的约定哦等等。然后,微笑着和孩子们道再见。第二天早晨,我总是提前到校,通过向晚寝值班老师询问、班干部的汇报、个别谈话等途径,了解同学们的最新情况,便于及时而准确地发现问题,调整教育方式。如果他们表现好,我会在上课之前告诉他们:“你们真棒!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万老师非常高兴,月底评比的时候我会奖励你们,继续加油!”(奖励一定要兑现)如果有个别同学出现了问题,我也一定先在班上表扬做得好的地方,接下来把“问题”带到办公室“私下”解决,在“别人都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孩子乐意接受批评,也愿意改正缺点。这样,渐渐地,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们越来越可爱了。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喜欢与别人交流,到了十五六岁就有了心事。刚开始的时候,她是不会主动找老师寻求帮助的,只有老师成了她所信赖的人,她才会把内心真实的想法或困惑告诉你。有一次,我发现班上有位女生总是无精打采的样子,上课也走神,脸色也不太好。我以为她病了,关切地要带她去看医生,结果她说没病,我再问她:“那你为什么没精神?为什么上课开小差?”她一听,忽地跑开了,接连几天都有意躲着我。我从别的同学处得知,她晚上还偷偷地哭。于是,我不再追问她原因,而在生活上更关心她;学习上给予她更多的个别辅导;天气变化时,多提醒她加减衣服;课余时间多和她们一起做游戏;在班上大力宣传团结互助精神,要求同学们都要互相关心等等。同时,我丝毫不放松观察她的行为动向,猜测她的内心想法,寻找“病因”。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她终于主动找我了,原来是因为感情问题,我用师者的思维,与她像朋友一样谈心,慢慢解开了困扰她许久的心结。现在,她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学习起来更有劲了,也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班上其他同学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也都愿意跟我谈,我成了学生心中最值得信赖的人。
总之,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离不开班主任与聋哑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你用了“心”,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它将是一个特殊教育者一生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