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社会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建议

来源 :中国农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me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安徽省农村社会生态环境的现实状况
  1.1 农村水资源污染严重
  乡村集中人口地区将生活垃圾倒入水里等行为十分普遍,农村个体经营户如个体豆腐作坊、畜禽养殖场等在加工经营过程中污水随意流淌造成河流水质严重恶化,继而影响农村的地下水的质量。农村的池塘、沟渠常年没有清理,被水藻(草)等严重污染,水质变黑、变臭,农村水污染现象严重。
  1.2 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与破坏
  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湖泊,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品质已经带来了明显的危害,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由于极难降解,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渗出有毒物质,对土壤及农作物危害也很大;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所含化学元素比例失调,打破了原有平衡,致使生态环境被污染、破坏。
  1.3 乡镇企业对农村社会生态环境污染较重
  工业发展造成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滥用土地问题也随之而来。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现有的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大于环境承载能力,污染治理一直没有到位,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1.4 农作物秸秆的焚烧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污染
  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是造成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次,秸秆的焚烧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民收益,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再次,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1.5 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首先,部分地方领导错误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1.6 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虽然国家和省政府已经下发了有关农村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但这一内容仍然比较宽泛,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相关实施细则和指导政策还有待逐步完善。
  2 对策与建议
  2.1 打破淡薄和落后的环保观念并加强农民自我环保意识。
  以正确的引导,让农民了解只发展农村经济而不注重环境保护的弊端、危害,从而充分认识到农村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如此以来就能够帮助农民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农民的思想观念真正转变了,有助于农村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2.2 要加大对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
  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在“面”的宣传上,营造舆论氛围,做到了无宣传盲点,如:刊登广告、专题报道、电视访谈、网上登载等形式,营造农村环保宣传氛围,扩大农村环保的社会影响。在“点”的宣传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深人乡村、走向街头、进人家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进行近距离宣传。
  2.3 完善农村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
  进一步细化《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并针对各项意见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操作程序、管理细则和规章制度,使各地方政策有法可依,按照地域特点,研究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
  2.4 加强农村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大农村环保专业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为农村社会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人才保证。适当引进一些懂法律、懂环保、懂建设的专业人才充实农村环保队伍;另一方面,要针对现有工作人员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增强农村环保干部的综合分析能力、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5 加强农村社会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管
  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区域农村环境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2.6 立足农业现代化,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的沼气燃料新能源,发展生态种植与生态养殖;通过对农村污染物较简单的污水进行利用,大力开展污水灌溉技术研究与利用;在对当地农村土地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后,因地制宜地实行科学生态的施肥等技术,尽量减少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业资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结语
  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全面、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村环境保护,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广大农民福祉的一件大事。
  通讯作者:武松,男,研究方向:预防医学传染病、全科医学。
其他文献
在仔猪日粮里分别添加抗生素、丁酸梭菌、派康-G、杰富宝125、肽菌素、优乳健、潞威粪球菌,比较抗生素和不同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腹泻率的影响,找到一种或几种能代替抗生素的益生菌,为缓解仔猪断奶应激提供科学依据。  1 选择产期接近,体重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仔猪24窝,随机分成8个处理  每个处理三个重复(即每个重复为一窝仔猪),分别为试验对照组,抗生素组、试验A,B,C,D,E,F组。对照组饲
目前,100多位来自办案一线和研究、鉴定机构的刑事技术人员、专家、学者等汇聚山东省济南市,参加了由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物证技术鉴定破案研讨会暨首届声
长期以来,鹅病是兽医临床上较常见、多发的禽类疾病。该病给养禽业带来一定的潜在性威胁,在各地农村散养户以及封闭式、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鹅的养殖中,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流行,给畜牧养殖业造成一定的危害和损失。  1 中药防治鹅病的临床应用  1.1 防治小鹅瘟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30日龄的雏鹅,发病率及死亡率随日龄增加而降低,20日龄内病鹅死亡率高达60%~95%。目
摘要:本文笔者在阐述榆阳区生猪人工授精站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并在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榆阳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  榆阳区位于陕西北部,毛乌苏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总土地面积7053平方公里。全区辖24各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487个行政村。截止2012年底,全区生猪饲养量159.6万头,其中存栏65.4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在化学科学中,高分子是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于化学研究也进入到了一个成熟、创新的一个阶段,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高分子化学技术,在人
摘要:在国家自动监测网络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面临的环境污染与事故多发性的情况下,探讨城市环境污染监控与预警系统应于城市的发展同步实施的重要性,并初步形成辖区环境监控与预警系统的建设雏形与管理管理机制。  关键词:城市建设;污染监控与预警方式;思考  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广泛、密集化,城市管理的方式也随着人文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提高,各项城市功能逐步向全面化、合理化的管理轨道上并拢。城市管理者和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