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三点:1、对歌唱中颤音的起源和作用做进一步了解;2、是更加深入地认识颤音的速率和波幅;3、懂得在实际唱歌中运用颤音。为实现这些目的,本次研究会从颤音的最基础知识的介绍开始,逐步深入地配以实例经典曲目,比如《天神赐粮》《拾彩贝》等来具体分析颤音的使用和作用。
关键词:声乐歌唱;颤音;应用;音律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53-1
一、颤音在实际演唱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颤音的运用,会使原本的音乐表现力成倍加强,当然颤音发出时,不单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还是某些客观条件作用下的结果。在实际歌唱中,颤音的颤速和波幅也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会随乐曲的风格、音乐节奏的快慢,而做相应的调整。因此,想要得到完美的颤音,就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音乐表现、情感表达、乐器内容等等方面,所以一定要在十分了解颤音和歌曲的前提下,才能灵活地适应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而展现出精致、恰当的颤音。
(一)音律较慢的颤音发声
探究音律慢的颤音应用,以一首法国西撒·弗兰克的作品《天神赐粮》为例,来加以详细的介绍,由于作曲人自身是19世纪60年代时期宗教歌曲的代表人物⑴。他信奉天主教,所以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天主教的神韵,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其对天主无限的敬重和赞美。此曲目的韵律形式为循环式的,A大调,4/4节拍,前面的12个小节为引曲,中间为四声部部分,从第13节开始到第20节,为乐曲的最中心环节,由ab形式的乐曲构成,其中a乐曲为重复的环节;b乐句开始为四度前进,第二个韵律则为伸展式的,最终在属音处结尾。歌词翻译过来为“天神赐食粮予芸芸众生,上天赐予人类得以共享”这些环节将欣赏者慢慢带入佳境;第21-32环节插入B韵律中,首个乐句是引入,第二个为扩展和深入,第三是第二韵律翻版。随后进入第33-36环节进行间奏,37-44是对A韵律的重复,45-57节则是C的反复,这一环节也是乐曲的高潮。最后的一个环节, 第58-61节为钢琴的演奏,在钢琴声中延伸着对天主的赞美。
(二)节律较快的颤音的发声
说起韵律较快的颤音使用,要以《塔里木河》这一乐曲为例。在这首曲子中,毫无疑问一定是围绕塔里木河进行描绘的,曲子的表达情感也是取自对这条河的赞美之情,这条河是我国新疆地区美丽的河流,所以深受广大新疆当地居民喜爱。此曲共分为三大部分,以g调为主旋律,2/4韵律,第一部分1-9小节作为引曲,第10-25节是A部分,出现重复部分,前10-13节以a为小调旋律,14-17节以b为旋律最后的18-25小节是重复部分,主要传达对此河的热爱,其节奏比较快,起到强调作用,展现民族风韵⑵;接着26-33为B调是承接部分也是此曲的高潮之处;34-48以乐段C为主,来突出主题“塔里木河是故乡的河,母亲河。”
在演唱《塔里木河》曲目中,歌唱者要先熟悉此曲的表现内容和情感,通过这些来了解感受到新疆地区人民的热爱程度,从而才能将这种情感真实且全面地表达出来。比如经典歌词:“塔里木河故乡的河,我爱着你呀美丽的河⑶。”这样的歌词经过快速颤音的传达,能很好地展现出那份强烈的热爱之意,再结合歌者对声息的控制,就能将此曲目很好地诠释了,可以说颤音在演绎此曲目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了。
(三)乐律快慢融合时颤音的运用
“湛蓝的天空上挂满星斗,海峡的月色分外清幽,想起了童年时的记忆”。这段词是《拾彩贝》曲目中最经典的一段,无论是词还是乐曲听起来,都是带有着浓厚的童趣色彩,带领着听众进入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此曲目是由二部乐曲组成,f小调,4/4节拍,第一环节是1-7节同样是引曲,虽是引曲但是对于这个乐曲是相当重要,可称为整个曲子的核心节奏,有快有慢、有高有低;第二环节是8-14节,以A调为主,是曲子的阐述环节,以aab为韵律形式,還存在着重复的韵律和十六分的连音,通过这样的联合能将拾贝时的美丽场景刻画出来。第三部分是15-23节,以B为主调,仍然存在三连音贯穿整条乐曲,在此部分中还加入了八度技巧,从而带来乐曲的高潮,代表着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⑷;最后是24-35节为结束曲让人回味无穷。
二、 结语
综上所述,颤音对于演唱者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因其作用是显著的也是多方面的,关系着演唱者是否能成为歌唱家,本文之所以重点探讨其作用,目的就是要引起歌唱者的关注,真正实现自己追求音乐的梦想。当然,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某些不足和缺陷,希望今后的探究者能对此做修改和补充,这样才能为实际指导演唱者练习颤音提供宝贵的材料。同时也相信,会有更多的歌唱者通过刻苦练习,早日成为受人瞩目的歌唱家,为听众带来更多好的演唱作品。
参考文献:
[1]邱雅洲.声乐表演动作内外交流系统理论摭谈[J].音乐研究,2009,(03).
[2]廖志林.论歌唱的舞台表演艺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3]谭彩群.音色变化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J].音乐探索,2010,(04).
[4]王文建.轮歌唱中创造性思维运用的重要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2,(02).
作者简介:
邙语谦,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声乐歌唱;颤音;应用;音律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53-1
一、颤音在实际演唱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颤音的运用,会使原本的音乐表现力成倍加强,当然颤音发出时,不单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还是某些客观条件作用下的结果。在实际歌唱中,颤音的颤速和波幅也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会随乐曲的风格、音乐节奏的快慢,而做相应的调整。因此,想要得到完美的颤音,就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音乐表现、情感表达、乐器内容等等方面,所以一定要在十分了解颤音和歌曲的前提下,才能灵活地适应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而展现出精致、恰当的颤音。
(一)音律较慢的颤音发声
探究音律慢的颤音应用,以一首法国西撒·弗兰克的作品《天神赐粮》为例,来加以详细的介绍,由于作曲人自身是19世纪60年代时期宗教歌曲的代表人物⑴。他信奉天主教,所以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天主教的神韵,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其对天主无限的敬重和赞美。此曲目的韵律形式为循环式的,A大调,4/4节拍,前面的12个小节为引曲,中间为四声部部分,从第13节开始到第20节,为乐曲的最中心环节,由ab形式的乐曲构成,其中a乐曲为重复的环节;b乐句开始为四度前进,第二个韵律则为伸展式的,最终在属音处结尾。歌词翻译过来为“天神赐食粮予芸芸众生,上天赐予人类得以共享”这些环节将欣赏者慢慢带入佳境;第21-32环节插入B韵律中,首个乐句是引入,第二个为扩展和深入,第三是第二韵律翻版。随后进入第33-36环节进行间奏,37-44是对A韵律的重复,45-57节则是C的反复,这一环节也是乐曲的高潮。最后的一个环节, 第58-61节为钢琴的演奏,在钢琴声中延伸着对天主的赞美。
(二)节律较快的颤音的发声
说起韵律较快的颤音使用,要以《塔里木河》这一乐曲为例。在这首曲子中,毫无疑问一定是围绕塔里木河进行描绘的,曲子的表达情感也是取自对这条河的赞美之情,这条河是我国新疆地区美丽的河流,所以深受广大新疆当地居民喜爱。此曲共分为三大部分,以g调为主旋律,2/4韵律,第一部分1-9小节作为引曲,第10-25节是A部分,出现重复部分,前10-13节以a为小调旋律,14-17节以b为旋律最后的18-25小节是重复部分,主要传达对此河的热爱,其节奏比较快,起到强调作用,展现民族风韵⑵;接着26-33为B调是承接部分也是此曲的高潮之处;34-48以乐段C为主,来突出主题“塔里木河是故乡的河,母亲河。”
在演唱《塔里木河》曲目中,歌唱者要先熟悉此曲的表现内容和情感,通过这些来了解感受到新疆地区人民的热爱程度,从而才能将这种情感真实且全面地表达出来。比如经典歌词:“塔里木河故乡的河,我爱着你呀美丽的河⑶。”这样的歌词经过快速颤音的传达,能很好地展现出那份强烈的热爱之意,再结合歌者对声息的控制,就能将此曲目很好地诠释了,可以说颤音在演绎此曲目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了。
(三)乐律快慢融合时颤音的运用
“湛蓝的天空上挂满星斗,海峡的月色分外清幽,想起了童年时的记忆”。这段词是《拾彩贝》曲目中最经典的一段,无论是词还是乐曲听起来,都是带有着浓厚的童趣色彩,带领着听众进入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此曲目是由二部乐曲组成,f小调,4/4节拍,第一环节是1-7节同样是引曲,虽是引曲但是对于这个乐曲是相当重要,可称为整个曲子的核心节奏,有快有慢、有高有低;第二环节是8-14节,以A调为主,是曲子的阐述环节,以aab为韵律形式,還存在着重复的韵律和十六分的连音,通过这样的联合能将拾贝时的美丽场景刻画出来。第三部分是15-23节,以B为主调,仍然存在三连音贯穿整条乐曲,在此部分中还加入了八度技巧,从而带来乐曲的高潮,代表着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⑷;最后是24-35节为结束曲让人回味无穷。
二、 结语
综上所述,颤音对于演唱者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因其作用是显著的也是多方面的,关系着演唱者是否能成为歌唱家,本文之所以重点探讨其作用,目的就是要引起歌唱者的关注,真正实现自己追求音乐的梦想。当然,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某些不足和缺陷,希望今后的探究者能对此做修改和补充,这样才能为实际指导演唱者练习颤音提供宝贵的材料。同时也相信,会有更多的歌唱者通过刻苦练习,早日成为受人瞩目的歌唱家,为听众带来更多好的演唱作品。
参考文献:
[1]邱雅洲.声乐表演动作内外交流系统理论摭谈[J].音乐研究,2009,(03).
[2]廖志林.论歌唱的舞台表演艺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3]谭彩群.音色变化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J].音乐探索,2010,(04).
[4]王文建.轮歌唱中创造性思维运用的重要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2,(02).
作者简介:
邙语谦,吉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