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中老年人危机意识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unui_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民众的正确防护意识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因素之一,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部分中老年人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及时地了解事实的真相,导致不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因此,提高中老年人的危机意识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将阐述中老年人应对此次疫情时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探究提升中老年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危机意识的路径。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意识;数字反哺;第三人效果;新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5-0022-03
  2019年3月,李克強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9%,已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1]。2019年12月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在2020年1月呈爆发性增长,给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中老年人信息传播与接收能力不足,很难快速获取与疫情相关的真实信息,因此无法具备危机意识以保护自己。由于中老年人群体基数庞大,且身体素质较为薄弱,由此我们可以意识到中老年人是这次防疫工作的重点对象,唤醒中老年人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警惕意识极为重要。
  一、 中老年人应对“新冠”肺炎事件时的表现
  自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升温以来,网络上经常出现“如何让父母戴口罩”“如何劝父母不要走亲戚”等字眼。疫情升温伊始,许多年轻人劝导长辈们戴口罩但沟通无效。父母通常以“不吉利”“不舒服”“没必要”和“不怕死”为由拒绝戴口罩。而戴口罩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最有效的防疫方式,拒绝戴口罩将会给防疫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中老年人的媒介素养无法使他们像年轻人一样及时获取网上发布的信息,并了解事情真相与事情的重要性,导致他们在此次事件中没有清晰正确地认识到病毒的危害性。由于不了解真实信息,导致部分中老年人低估此次“新冠”肺炎事件的严重性。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老年人的危机意识有待提高。
  (一) “第三人效果”在“新冠”肺炎事件中的体现
  “第三人效果”是美国著名学者戴维森于1983年在《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中提出的,该理论指的是受众高估媒介讯息对他人的影响并低估了对自己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在面对突发的危机事件时,中老年人基于“第三人效果”的认知定势往往高估“新冠”病毒可能会对他人的影响,而低估“新冠”病毒对自己及家人的影响,因此也拒绝戴口罩、自我隔离等一系列防护措施。此外,“幸存者偏差 ”也是使“第三人效果”在本次事件中表现得如此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里的幸存者偏差指的是一部分中老年人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并且在那场事件中他们没有被感染,部分中老年人称“‘非典’的时候没戴口罩不也没事”。他们只能看到自己及自己身边人相安无事的结果,因而忽略了病毒传播的危害性。
  (二) 农村中老年人的危机意识更为迟缓与薄弱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占整体的26.3%,且50岁以上网民群体仅占13.6%[2]。由此可见,农村中老年人对网络的运用能力与掌握能力仍然较为匮乏。互联网在农村中老年人群体中没有普及,农村中老年人媒介素养相对较弱。根据调查数据, 乡镇新媒体头条文章阅读量500~1 000的占比40.74%,10 000以上的占比9.26%[3]。可以从数据中看出乡镇新媒体的影响力较弱。相比之下,城市中老年人群体中的新媒体普及率略高于农村中老年人群体,从而导致农村中老年人的危机意识比城市中老年人更为薄弱。据调查,在乡镇的集市上,老年人佩戴口罩的比例仍然较低。在许多农村的中老年人的心里,走亲戚、拜年是过年的必备流程,忠于“礼节”在这个群体中往往更加重要。但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疫情的迅速发展,具备危机意识的农村中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不是没有危机意识,而是相比较于熟练运用互联网的年轻人形成得较为迟缓。
  (三) 数字反哺阻力较大,反哺机制不畅通
   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际问题的研究》中将文化传递方式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其中,后喻文化指的是晚辈将他们所具备的新文化传递给长辈,这种行为也可称之为文化反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老年人的知识获取能力与知识储备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中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数字鸿沟日益扩大,并刺激反哺现象的出现。这种自下而上沿着新媒体技能、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反哺被称为“数字反哺”[4]。例如,此次的“新冠”肺炎事件,中老年人没有及时了解到“新冠”病毒的危害性,不清楚这次疫情的严重程度。子女为了健康着想将他们在网络上看到的新闻讲给长辈听,并反复提醒父母如何做好防护,但由于反哺渠道的不畅通使得经常会出现反哺效果较差的现象发生。
   导致反哺渠道不畅通的原因有三种阻力:一是在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在许多中老年人的心里根深蒂固,在他们的眼里,子辈不应当对他们拥有的观念进行质疑与反驳。当子辈提出长辈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时候,长辈通常会以训导的方式驳回子辈的观点;二是父母通常认为自己的经验较为丰富,有自己的一套认知体系,通常用“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为由拒绝子女的建议;三是此次疫情急速升温的阶段恰逢春节期间,父母认为过年戴口罩走亲戚不合礼数,且认为戴白色口罩象征着不吉利因而拒绝戴口罩。被称为“数字难民”(大多为老年人)和“数字移民”(大多为中年人)。中老年人基于种种原因很难融入当今的数字化社会,因此还需通过优化反哺机制缩小代际之间的差距,让中老年人可以主动地获取信息,以便正确地应对突发事件。
  二、 中老年人危机意识提升策略
  (一) 通过网络平台对中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   健康的心态是培养危机意识的基础。据资料所示,中老年人受体内激素与身体机能的影响较容易产生心理波动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并且中老年人又是此次“新冠”肺炎的高发人群,在不清楚如何进行有效防控的情况下担心自己及家人的安危使得中老年人容易产生焦虑感。因此在这种特殊时期也必须做好中老年人的心理疏导。疫情防控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倡导全国人民居家隔离,因此中老年人易产生孤独感和消极感。中老年人常患有慢性病,这种孤独感和消极感不利于慢性病的恢复。而线下的心理疏导无法在疫情期间进行,因此需要采用线上心理疏导的方式。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赵国秋说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有利于老年人评估自己的行为价值取向是否符合社会认知与自然规律,防止因自我价值取向的虚无而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5]。因此,新媒体可以专门开设符合中老年人取向的防疫平台,并给予中老年人免费的心理指导,或者招募志愿者陪中老年人语音聊天等。除了新媒体之外,传统媒体以及社区街道都需要将中老年人心理疏导重视起来,通过网络平台帮助中老年人消除焦虑,为提升中老年人的危机意识做好准备。
  (二)注重宣传单、短信等传统宣传方式的作用
  目前“两微一端”已经在全国广泛应用,并且得到了乡镇政府的重视,此次疫情乡镇政府也通过“两微一端”的方式发布疫情信息、实时动态以及防护措施等。但就农村中老年人这一群体来看,乡镇政务新媒体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部分中老年人会使用智能手机,但政务媒体发布的有效消息不能够吸引中老年人的关注,因而使中老年人低估了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因此乡镇政务新媒体需要站在中老年人的立场上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新闻方式进行新闻传送;二是很多中老年人不能熟练运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基于以上两个问题,因此除了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之外,还需采用一些传统方式。由于农村中老年人群体没有普及电脑和智能手机,因此我们可以效仿之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方式,实行村支部给农户分发宣传单页、在村口张贴宣传海报等措施,以保证每家每户可以了解疫情信息和防护措施。除此之外,乡镇政府还可以通过发短信、广播等方式提醒农村中老年人,并且保证及时将疫情情况通知到位,如如何消毒、病毒的传播方式以及如何自我隔离等。这些传统的宣传方式的普及率更高且可以更加潜移默化地使中老年人意识到此次突发卫生事件的危险性以及做好防护措施的重要性,提升中老年人的危机意识。
  (三) 新媒体加强辟谣工作,针对突发事件设立专门辟谣平台
  若想培养中老年人的危机意识,那么我们必须首先保证中老年人可以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真相。部分中老年人无法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里明辨是非,因此需要新媒体及时报道真实数据,以及应对病毒时的正确防治措施,避免别有用心的“大V”煽动不良舆论风向。不少中老年人虽已学会使用手机看新闻,但是他们在阅读新闻时不会在意新闻的来源,因此将一些小道消息甚至是负面谣言当真。加强辟谣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上,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经常会被一些自媒体所蒙骗。部分中老年人身体产生不适时不愿及时询问医生,他们会在网络上查询一些土方法,甚至买“三无产品”进行自我治疗。当出现突发事件时,他们更愿意相信某些煽动情绪的文章,导致判断错误。
   一旦中老年人在网络上获取不实消息,必定影响危机意识的提升,甚至会削弱危机意识。从辟谣力度和覆盖面上看,网络平台是辟谣的主力军[6]。由于突发事件的特殊性,新媒体凭借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优越性设立辟谣平台对于该类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更加有效,因此这需要新媒体发挥其社会责任感开设辟谣平台。由于中老年人的媒介素养普遍较低,因此辟谣平台尽可能地设置得简单易懂,最好是在中老年人常用的APP上添设小程序,如微信、抖音,以及手机上自带的浏览器等。
  三、 结 语
   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仍会处于老龄化社会,因此提升中老年人的危机意识这一任务应当得以重视。虽然此次“新冠”肺炎事件带来了诸多挑战,但也使我们意识到中老年人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对象。由于该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在普及新媒体的同时也应当使用传统方式对中老年人进行劝導,并密切关注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辟谣工作应当进行得准确及时,各大媒体应当发挥社会责任感,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辟谣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81.cn/jmywyl/2019-03/06/content_9442028.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2]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c_1124938750.htm,2019-08-30.
  [3] 路圆梦.中国乡镇新媒体发展的问题与传播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9(5):101-103.
  [4] 李思思.数字反哺:老年人微信使用中的数字鸿沟与代际支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8-01(003).
  [5] 俞菀,马剑.中老年人的微信生活[EB/OL].新华社,2016-04-01.
  [6] 金兼斌,江苏佳,杨虹艳.社会化协同辟谣:行动者网络与运行机制[J].新闻与写作,2019 (8):35-41.
  [责任编辑:杨楚珺]
其他文献
笑飞七彩化阳光    看这组图片的时候,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搜寻起笑的起因:是什么催绽了他们如此阳光的表情?  一张张笑脸,看起来各有各的光彩,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神韵,但每张笑脸的背后却蕴含着类似的情感通路。笑,原本都是在身上电流般潜伏着的呀!  这些笑的电路,一般情况下是处于开路的。当情感的激流贯通路径,颜开灿然的当是这些魅力四射、意气风发的战士。  就这样笑得尽情,没有皱纹之忧,无须掩口遮羞。
期刊
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工作制度,由一系列政策规定、工作要求和办事程序构成,内容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计划地安排军队干部退出现役到地方工作。我军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肩负着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神圣使命。干部队伍实现更替正常、进出有序、编配平衡、结构合理,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是增强部队战斗力,履行使命和职责的内在要求。有计划地安
期刊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材料和能源,在航空航天、工业生产、生命医药、信息产业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往往会伴随“三废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限制化学工业的绿色发展。过程强化技术在“降低三废、节能降耗”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超重力技术作为典型的过程强化技术之一,有助于该目标的实现。超重力技术借助转子旋转产生的
摘 要:新媒體的发展背景下,一定要扬传统媒体之长,补传统媒体之短,新旧媒体要充分吸收彼此优势,互相借鉴,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媒体行业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化改革的同步与发展,是中国梦实现的因素之一。本文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媒体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出发点,就如何在新媒体发展环境中,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借助新媒体的发展优势,推出符合融媒时代传播的媒体精品。 
期刊
每一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协助等人际交往活动。尤其是生活在集体之中的军人,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军旅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然而,也有一些官兵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出现羞怯、猜疑、孤独、嫉妒等不良的心理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良心理?究竟怎样去克服呢?    一、羞怯心理的克服    羞怯心理是害羞和胆怯的统称。胆怯是想交往又怕交往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害羞加剧胆怯
期刊
“黑脸岛长”    文/济南铁路局军代处 王玉波  10年前,我入伍来到长山列岛,期间我去过两次一个“无淡水、无居民、无耕地、无航班”的“四无小岛”,在那里,我认识了刘强。  刘强长相很有特点,浓眉细眼,蒜头鼻子,一米八三的个头加上黝黑的皮肤,长得有点像世界百米飞人刘易斯,硬朗的面庞上总透着一股属于军人的威仪,唯一的缺憾是才三十几岁的年龄头发就已所剩无几,“老海岛”们说这是常年风吹浪打喝不上标准
期刊
1984年,随着邓小平同志“组建预备役部队是个好办法”的指示,我军第一支预备役防化部队在首都中心城区某繁华地段应运而生。这支戴“Y”字肩章[“Y”是预备役部队特有的标志,是汉语拼音“预(YU)”的第一个字母]的部队组建之后,在首都核生化救援、应付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的有生力量。    没参军也能圆军营梦    走进预备役训练场,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军人的年龄差距很大,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对A县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实地调研,总结目前我国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该中心存在人才建设有“位”缺“才”、组织机构有“壳”缺“魂”、机制体制有“章”缺“序”、内容建设有“货”缺“彩”等问题,提出通过加强人才建设、升级融合理念、完善机制体制、抓好内容生产等建议实现少数民族贫困县县级融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提高,达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目标。  关键词:少数民族;
期刊
摘 要:本文选取“丁香医生”为分析案例,主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医疗服务平台的定位与功能。在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与不确定性与日俱增,面对渠道多样、信息过载的传播格局,只依靠单一主体无法提高信息品质、改善信息环境。只有新闻媒体与医疗平台合作,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各守其位,互为补充,才能构建更加健全的信息传播系统。“丁香医生”在此次疫情中除了发挥作为医疗平台的科普和问诊功能之外,还在遏制谣
期刊
摘 要:当前重大灾难事件报道中,对新闻伦理失范的关注点很少触及以传播正能量为目的的“暖新闻”。因此,本文结合“新冠”肺炎期间具有争议的“暖新闻”,发现其存在缺乏人文关怀、过度消费女性及忽视公众情绪的问题,这可能引发负面传播效应、报道框架僵化和假新闻泛滥等问题。“暖新闻”的伦理失范折射出当前社会的伦理困境,本文则为学界和业界的新闻伦理构建提供补充。   关键词:“暖新闻”;伦理失范;“新冠”肺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