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文化背景,指出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存的问题,并立足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列举了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几项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焦虑感 口语教学 口语表达 文化差异 分级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184-01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实状况
(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重读写,轻听说
从中学到大学阶段,我国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一直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做笔记为辅,重视语法、词汇、阅读,轻视英语听、说的实际应用能力。忽略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主要是灌输式的,源于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课堂上老师照样是讲大量的词汇,一字一句地翻译课文,学生口语交际练习机会很少,只需动手勿动口,所以学生的想“交际”“开口”的冲动被扼杀了。
(二)大多数学生在口语学习中存在畏难、回避、焦虑的现象
Horwitz等学者研究发现,焦虑感在外语学习者口头交际时影响最为强烈。由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较低,因而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由此而导致的紧张和焦虑对学生练习口语产生负面影响。调查发现,只有30.2%的学生喜欢面对全班同学练习口语,大多数学生更愿意与同桌或几位同学一起说英语。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面对全班同学说英语会令他们紧张、不安,使之成为一种负担,得不到练习的效果。他们希望口语课能有一个自然、宽松的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口语水平的提高。
(三)普遍缺少利于口语实践锻炼的空间
由于我国目前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现象普遍存在。大学英语课堂人数多在50人左右,并且桌椅是固定的,教师还是要站在教室的前面进行教学(teacher-front-ed instruction)。大班教学空间和座位的布置限制了课堂口语活动的灵活性。空间的限制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有紧张感,减少学生同伴间的眼神等情感交流,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小组活动的效果,这对于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二、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我们应学会“老外”的思维方式,像外国人那样叙述事情
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叙述事情时无外乎时间走向和空间走向。欧洲人对空间的叙述一般是由内及外,由里至表,然而我们华人恰恰相反,我们叙述一件事情时,通常最后呈现的地方是最重要的;再看时间上表达的差异:我们是按正常的时间顺序来表达,而欧洲人在时间上的叙述是先把最重要的内容说出来,接着再叙述附加的东西,此所谓“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二)应熟练掌握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言来表述同一事物
一种表达方法令对方费解,那么,我们就应尝试另一种表达方法。针对一件事情,表达方式很多,可利用的语言符号也异常丰富。这种形式即:“A”“B”“C”可见,“替换”的内容不是真替换的,而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例如:His old brother is a teacher.(or a doctor,or a lawyer or a minister etc.)至于他到底做什么工作的并不重要。总之,语意是围绕着“职业”展开。再如,表达“讨厌”的情绪,可以说“I don’t like hypocrites”,或者“hypocrites are disgusting”。
(三)要培养联系上下文和具体语言环境的“猜词”能力
为何英国人之间,中国人之间的交流很少出现歧义?就是因为语言可以联想、猜测。在教学中,要求实打实,精益求精,但在学好口语上,猜词也至关重要。因为在交流时,一个词没听懂,你不可能去查字典,这就需要揣摩大意,通过“猜”来弥补这一漏洞,否则你会“卡壳”,你会听着听着眼睛发直、发愣,这种现象的出现就相当不雅了。
三、几种行之有效的提高大学英语口语能力的方法
(一)任课教师选好,运用好优秀的口语课教材
现在市面上针对学生提高英语口语的教材很多。好的教材既可以用于听说课或口语课的课堂,也可以用做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为主要目标,兼顾阅读、写作和词汇、语法等技能和知识的全面培养与学习。这样可以满足大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的需要。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减小学生的焦虑感,让学生大胆开口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口语课的效率。教学手段可分为输出和输入两种。输入手段包括精听、泛听、朗读背诵等。只有拥有一定的输入量,较好的口语输出才可能成为现实。输出手段包括小组活动、情景会话、谈图画、讨论(discussion)、遣词编文、角色表演、交际话题、命令发言。只有切合实际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如在课堂上很常用的小组活动,就能缓和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解决学生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2.纠错方式应适当。有人认为,教师在口语课上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挑错”“纠正”,并认为这是严格要求学生的表现。岂不知,口语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鼓励学生开展口语活动,用各种方法达到学生口语练习的最大实践量。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也会促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综上所述,伴随高等教育国际化,社会对大学生口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排除一系列新理念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含外籍教师、留学生),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一些课外文学名著(原版书)的通阅活动,对提高口语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笔者认为,只要师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并做到天天实践,坚持不懈,口语教学将开出璀璨之花。
【参考文献】
[1]刘志军.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
[2]束定芳.现代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5.Byne,D Techniques for classroom Interaction[M].New York:Longman1987.
[4]Widdowson H G. Aspeets of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5.
[关键词]焦虑感 口语教学 口语表达 文化差异 分级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184-01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实状况
(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重读写,轻听说
从中学到大学阶段,我国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一直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做笔记为辅,重视语法、词汇、阅读,轻视英语听、说的实际应用能力。忽略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主要是灌输式的,源于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课堂上老师照样是讲大量的词汇,一字一句地翻译课文,学生口语交际练习机会很少,只需动手勿动口,所以学生的想“交际”“开口”的冲动被扼杀了。
(二)大多数学生在口语学习中存在畏难、回避、焦虑的现象
Horwitz等学者研究发现,焦虑感在外语学习者口头交际时影响最为强烈。由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较低,因而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由此而导致的紧张和焦虑对学生练习口语产生负面影响。调查发现,只有30.2%的学生喜欢面对全班同学练习口语,大多数学生更愿意与同桌或几位同学一起说英语。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面对全班同学说英语会令他们紧张、不安,使之成为一种负担,得不到练习的效果。他们希望口语课能有一个自然、宽松的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口语水平的提高。
(三)普遍缺少利于口语实践锻炼的空间
由于我国目前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现象普遍存在。大学英语课堂人数多在50人左右,并且桌椅是固定的,教师还是要站在教室的前面进行教学(teacher-front-ed instruction)。大班教学空间和座位的布置限制了课堂口语活动的灵活性。空间的限制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有紧张感,减少学生同伴间的眼神等情感交流,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小组活动的效果,这对于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二、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我们应学会“老外”的思维方式,像外国人那样叙述事情
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叙述事情时无外乎时间走向和空间走向。欧洲人对空间的叙述一般是由内及外,由里至表,然而我们华人恰恰相反,我们叙述一件事情时,通常最后呈现的地方是最重要的;再看时间上表达的差异:我们是按正常的时间顺序来表达,而欧洲人在时间上的叙述是先把最重要的内容说出来,接着再叙述附加的东西,此所谓“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二)应熟练掌握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言来表述同一事物
一种表达方法令对方费解,那么,我们就应尝试另一种表达方法。针对一件事情,表达方式很多,可利用的语言符号也异常丰富。这种形式即:“A”“B”“C”可见,“替换”的内容不是真替换的,而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例如:His old brother is a teacher.(or a doctor,or a lawyer or a minister etc.)至于他到底做什么工作的并不重要。总之,语意是围绕着“职业”展开。再如,表达“讨厌”的情绪,可以说“I don’t like hypocrites”,或者“hypocrites are disgusting”。
(三)要培养联系上下文和具体语言环境的“猜词”能力
为何英国人之间,中国人之间的交流很少出现歧义?就是因为语言可以联想、猜测。在教学中,要求实打实,精益求精,但在学好口语上,猜词也至关重要。因为在交流时,一个词没听懂,你不可能去查字典,这就需要揣摩大意,通过“猜”来弥补这一漏洞,否则你会“卡壳”,你会听着听着眼睛发直、发愣,这种现象的出现就相当不雅了。
三、几种行之有效的提高大学英语口语能力的方法
(一)任课教师选好,运用好优秀的口语课教材
现在市面上针对学生提高英语口语的教材很多。好的教材既可以用于听说课或口语课的课堂,也可以用做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为主要目标,兼顾阅读、写作和词汇、语法等技能和知识的全面培养与学习。这样可以满足大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的需要。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减小学生的焦虑感,让学生大胆开口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口语课的效率。教学手段可分为输出和输入两种。输入手段包括精听、泛听、朗读背诵等。只有拥有一定的输入量,较好的口语输出才可能成为现实。输出手段包括小组活动、情景会话、谈图画、讨论(discussion)、遣词编文、角色表演、交际话题、命令发言。只有切合实际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如在课堂上很常用的小组活动,就能缓和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解决学生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2.纠错方式应适当。有人认为,教师在口语课上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挑错”“纠正”,并认为这是严格要求学生的表现。岂不知,口语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鼓励学生开展口语活动,用各种方法达到学生口语练习的最大实践量。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也会促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综上所述,伴随高等教育国际化,社会对大学生口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排除一系列新理念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含外籍教师、留学生),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一些课外文学名著(原版书)的通阅活动,对提高口语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笔者认为,只要师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并做到天天实践,坚持不懈,口语教学将开出璀璨之花。
【参考文献】
[1]刘志军.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
[2]束定芳.现代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5.Byne,D Techniques for classroom Interaction[M].New York:Longman1987.
[4]Widdowson H G. Aspeets of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