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重女轻男”

来源 :课外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n9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字典查查你就会发现,带女字旁的汉字有两百多个,什么“妈”、“娃”、“娇”、“妍”、“婚”等等,而带男字的汉字则少之又少,就只有“甥”、“舅”这样的寥寥几个。
  像“姓”、“嫡”这样标志家族系统或者家庭正支的字都是女字旁,那是因为上古母系社会的成员都“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孩子皆随母亲姓。“神农居姜水以为姓,黄帝居姬水以为姓,虞舜居姚虚以为姓”,神农、黄帝、虞舜都是以母亲所居住的地方为姓。在《说文解字》中女部所列的古代姓氏,姜、姬、姚、嬴、妫等皆为女旁,有些姓氏甚至流传至今。
  而“始”字之所以为女旁,是因为上古把女性看做造物之主,“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传说都是对此的印证。许慎曰:“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就是说人类初始于女性。
  “好”字的本义是形容女子的漂亮美丽,最后才引申为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古代把女子生养孩子,女子抱着孩子看做一件非常美的事情。于是对女子容貌、身材、气质的美好形象加以歌咏的字“娇”、“嫣”、“娴”便纷纷涌出。
  其实,就连女子的配偶应为男性也称作“婿”,女子所生的孩子无论性别都称作“娃”。
  汉字里之所以有如此众多的女旁字,究其原因是因为原始社会大多是母系氏族,而很大一部分女字旁的字都来源于这个时期,它们从各个角度、众多方面诠释着上古社会女性地位的尊贵,足以展现上古社会以女性为生活中心的历史原貌。
  (孙秀启选自《牛城晚报》2012年5月16日)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