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新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教学实践,介绍如何把有效课堂提问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发展规律,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堂提问、主线串联
一、研究背景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以语篇内容为核心,以语篇结构和语言功能为主线,通过听、说、读、写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整体知识信息。美国教育家贝拉克通过研究发现,中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
笔者认为,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联系师生思想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什么问题,如何提问,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以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阅读“《一个勇敢的年轻人》”为例进行了尝试。
二、教学实践
步骤一:导入
如何引入课文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本案从日常生活话题为切入点,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为自然导入阅读做好铺垫。
1.谈论父母工作及将来的就职倾向
学生在教师快速提问下挖掘出了所学的各种有关职业的词汇,而且初中生对表达自己未来的职业意向显示出极大热情,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一般来说,展示性问题要求回答者的投入较少,交际性问题要求回答者投入较多。
2.讨论是否想成为消防员及理由
有趣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两种不同观点,各自陈述理由。再围绕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大火是危险的)抛出了另一个问题:你认为消防员勇敢吗?火灾时怎么办?由此顺利切入主题,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完整构建教学内容。
步骤二:阅读
分别围绕三条主线,通过提问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1. 以自然段为主线,为学生理解文章文字扫清障碍。
听课文快速回答问题:一至三段给出五个句子判断正误,四到六段回答六个细节题。
通过有目的地边听边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获取信息,了解文章大意。同时采用多媒体中链接图片的方式,通过展示型问题显示生词意义(实物图片、动画)分两大自然段是为了相对地降低难度,便于学生理清思路。
2.从事发展顺序为主线,为学生建立语篇结构提供支撑。
本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按纸条上所写事件的发展顺序,正确排列字条。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表现积极,通过亲手实践再次加深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脉络。
3.以人物评价为主线,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创造语境。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论张华。围绕任务“推荐勇敢奖获得者”,既复述故事巩固课文,又挖掘了文章的人文内涵。这一环节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时显出了一定差异,有的学生构建完整,思路清晰,而有的学生相对比较薄弱。
步骤三:拓展
讨论:我们能向他学到什么?如果你是俱乐部的成员,你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开放性的提问要求教师能预设不同答案。
这部分要充分利用好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信息差进行互补。在相互交流中激活其思维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关注语言的深层次结构入手,培养其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与其说教师希望学生能够说出正确的答案,不如说教师希望学生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这类问题能传递新的信息,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教后反思
1.阅读课要求在英语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抓住语篇内容这个核心。通过提出各种水平的问题找到有效的主线串结知识信息。运用较简单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理解,并以此作为较高思维水平的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以教师的认识水平来局限学生的认识,抑制学生的发展。问题设计要有梯度,也就是要求教师设计问题要能刺激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在已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发展高级认知技能(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使得提问能起到指明方向、承上启下、诱发思维、转变气氛的作用。
3.实例中提出的展示性问题过多。由于展示性提问多半是操练性提问,或学生在课本中能找到现成答案的提问,师生之间缺乏信息沟通,思维水平也较低。因此,它不利于学生进行交际性的语言实践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摸索改进。增多丰富多彩的参考性问题,采用多种提问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顶峰,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显国 《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Wallance, C.Read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3]Campbell, C&H.kryszewska 著。张民伦导读《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堂提问、主线串联
一、研究背景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以语篇内容为核心,以语篇结构和语言功能为主线,通过听、说、读、写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整体知识信息。美国教育家贝拉克通过研究发现,中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
笔者认为,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联系师生思想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什么问题,如何提问,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以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阅读“《一个勇敢的年轻人》”为例进行了尝试。
二、教学实践
步骤一:导入
如何引入课文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本案从日常生活话题为切入点,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为自然导入阅读做好铺垫。
1.谈论父母工作及将来的就职倾向
学生在教师快速提问下挖掘出了所学的各种有关职业的词汇,而且初中生对表达自己未来的职业意向显示出极大热情,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一般来说,展示性问题要求回答者的投入较少,交际性问题要求回答者投入较多。
2.讨论是否想成为消防员及理由
有趣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两种不同观点,各自陈述理由。再围绕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大火是危险的)抛出了另一个问题:你认为消防员勇敢吗?火灾时怎么办?由此顺利切入主题,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完整构建教学内容。
步骤二:阅读
分别围绕三条主线,通过提问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1. 以自然段为主线,为学生理解文章文字扫清障碍。
听课文快速回答问题:一至三段给出五个句子判断正误,四到六段回答六个细节题。
通过有目的地边听边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获取信息,了解文章大意。同时采用多媒体中链接图片的方式,通过展示型问题显示生词意义(实物图片、动画)分两大自然段是为了相对地降低难度,便于学生理清思路。
2.从事发展顺序为主线,为学生建立语篇结构提供支撑。
本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按纸条上所写事件的发展顺序,正确排列字条。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表现积极,通过亲手实践再次加深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脉络。
3.以人物评价为主线,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创造语境。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论张华。围绕任务“推荐勇敢奖获得者”,既复述故事巩固课文,又挖掘了文章的人文内涵。这一环节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时显出了一定差异,有的学生构建完整,思路清晰,而有的学生相对比较薄弱。
步骤三:拓展
讨论:我们能向他学到什么?如果你是俱乐部的成员,你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开放性的提问要求教师能预设不同答案。
这部分要充分利用好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信息差进行互补。在相互交流中激活其思维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关注语言的深层次结构入手,培养其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与其说教师希望学生能够说出正确的答案,不如说教师希望学生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这类问题能传递新的信息,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教后反思
1.阅读课要求在英语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抓住语篇内容这个核心。通过提出各种水平的问题找到有效的主线串结知识信息。运用较简单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理解,并以此作为较高思维水平的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以教师的认识水平来局限学生的认识,抑制学生的发展。问题设计要有梯度,也就是要求教师设计问题要能刺激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在已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发展高级认知技能(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使得提问能起到指明方向、承上启下、诱发思维、转变气氛的作用。
3.实例中提出的展示性问题过多。由于展示性提问多半是操练性提问,或学生在课本中能找到现成答案的提问,师生之间缺乏信息沟通,思维水平也较低。因此,它不利于学生进行交际性的语言实践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摸索改进。增多丰富多彩的参考性问题,采用多种提问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顶峰,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显国 《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Wallance, C.Read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3]Campbell, C&H.kryszewska 著。张民伦导读《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