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形成的策略探究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ei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以幼儿发展为本,针对幼儿的实际,有的放矢,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一系列活动,通过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一定能让幼儿的社会性品质落地生根。
  【关键词】
  幼儿 社会 品质 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部分强调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需要多方携手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一、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式
  幼儿良好首先品质与优良习惯的养成必须经历从“知”到“情”,再从“情”到“行”的逐步转化历程,显而易见,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尤其重视为幼儿构建促进良好社会性品质形成的实践锻炼平台,让幼儿在这个平台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应回归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为幼儿构建良好的活动环境。比如,幼儿园可以结合每周一早上的升旗儀式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方面的社会性品质的教育。可以让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着力培养幼儿自我意识能力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让幼儿自主体验、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的快乐。可以在进餐环节,教育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可以在洗手环节,让幼儿学会既能将手洗干净又十分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可以在游戏环节,让幼儿逐步懂得不争抢玩具,同时,让幼儿学会谦让、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等待等。在游戏结束后,让幼儿学会自己收拾,自己整理玩具,培养幼儿爱护公物以及学会自理的好习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将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社会性品质的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不同领域的整合中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幼儿教育可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幼儿园应重视“五大”领域教育的整合,强调发挥整体联动效应,应将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贯穿于“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之中,但需强调的是需要渗透于“五大”领域,更注意其渗透就需讲究策略,讲究艺术性,切忌喧宾夺主,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提升渗透的自觉性,把握住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幼儿大、中、小不同班级不同幼儿的思想实际与认知发展基础,在大、中、小不同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机渗透、合理渗透、科学渗透,让大、中、小不同幼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努力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比如,在以“龙的传人”为主题的社会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想方设计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深切体验到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在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让幼儿自主懂得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以及应该懂得的一些文明礼仪品质。在以“大手抓小手”为主题的艺术活动中应让幼儿懂得不小心做了错事,要对别人说“对不起”,以请求别人的原谅等。幼儿园还需紧紧借助于关爱教育、礼仪教育、国学启蒙教育等各种园本特色的课程建设中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三、在节日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中华民族是优秀的民族,优秀的民族每年都有不少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形成的最佳契机。在欢庆传统节日的同时,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形成的主题教育活动。
  比如,在“三八”妇女节,可以对幼儿进行“爱”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感恩教育。“五一”国际劳动节,让幼儿学会去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同时,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生活自理能力。“六一”儿童节,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让幼儿来到福利院,为福利院的小朋友赠送礼物,让幼儿学会关心弱势群体,奉献一片爱心,让福利院的小朋友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教师节”让幼儿明白必须尊敬教师,因为教师为自己奉献了青春,奉献了一生。“十一”国庆节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述各行各业的人们为祖国争光的故事,激发幼儿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11·9”消防日,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到消防中队去参观,去慰问消防战士,学习消防战士坚强勇敢的精神等。
  四、在家园共育中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形成的“基石”,同时,又是更为关键的因素所在。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着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与家长达成育儿共识。
  比如,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家园园地”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实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如在关于如何培养幼儿爱劳动这方面,可以在“家园园地”宣传劳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幼儿实施劳动教育的可行性,让家长赞同并配合教师积极做好幼儿的劳动教育等。
  总之,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以幼儿发展为本,针对幼儿的实际,有的放矢,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一系列活动,通过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一定能让幼儿的社会性品质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廖俊明.浅谈如何利用特殊节日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22)
  【2】伍顺梅.开展区角活动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发展【J】.未来英才,2015(4)
其他文献
是什么成就了高端品牌?深度沟通或许是最好的答案。纵观中国企业的营销现状,总是在进行如火如荼的价格战、促销战与终端战,很多企业的当家人与营销副总均陶醉于这些战术行动带来
【摘 要】  高中学生即将跨入高等学府,为自身未来参与伟大中国梦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才华和青春。作为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教学,应当思考为其奠实良好基础的相关问题。本文从让国学经典成就学生精彩人生的思考,值得人们借鉴。  【关键词】  国学经典 精彩人生 策略思考  教师不仅仅就是教书,还必须去育人。教书育人是人们都在关注的,也应当是人们所必须思考和探究的话题。在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笔者感到自己不仅仅就是
基础教育被功利主义、工具主义、世俗主义绑架后,变得面目全非,我們在呼唤教育的回归,在呼吁教育与人性的接轨。作为重要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更要抛开华而不实的装饰,摒弃死记硬背的机械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慢”养其气,涵养其精神;开展自主学习方式,“顺”养其力,提高其能力;鼓励学生多元解读,“牧”养其质,展现学生个性风采。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丰厚的、自主的、活泼的,而学生也逐步走进语
在养貉业面临艰难挑战的时期,采取调整品种结构、重点突出规模养殖、综合开发貉资源(如肉、油、皮毛、肉骨粉等)等措施不失为有效出路,大力发展膨化全价颗粒饲料也尤为重要: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常规治疗组、胺碘酮组两组,各6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
目的 研究腹部B超与阴道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异位妊娠患者实行阴道B超及腹部B超检查,对比异位妊娠患者经阴道B超及腹部B超检查的效果。结果 腹部B超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