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boy1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工业文明在走向辉煌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人类确立新的生态文明观,构建新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掌握着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的政府及政府官员,理当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担当起更多的责任,理当在政策导向、绿色GDP考核体制、环保制度创新等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坚实更具体的保证。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
  
  
  一 政府职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是社会微观主体的自发追求,在经济利益与生态此消彼长的博弈中,期待生态文明建设自然完成只能是一种幻想。政府是拥有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代表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的特殊社会组织,它作为一种公共权威,明显体现出社会的公共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替代的。此外,公民对政府的依赖型政治文化环境、公民的生态治理参与意识的培养、环保产业企业的生存成长、非政府生态组织的发育发展,都需要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和施政能力的干预。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生态文明建设职能在政府职能中的地位提高、比重增大、力度加强,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强化。具体表现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在机构职能上要多管齐下,系统应对;要强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立法与执法,决策时充分考虑、积极配合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同時政府要采取多种手段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的有力贯彻执行。
  二 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理论层面分析。
  我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学在范围广度、理论深度和学术力度等方面均存在着差距。并且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不能适应国际、国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需要。
  (二)机制层面分析。
  在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市场失灵的状况市时常发生,需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进行适当和必要的干预,但是,政府干预也存在失败的情况,这叫做政府失败。政府失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干预不足。在需要政府干预的领域,政府却没有介入。其二,过度干预。政府的干预应该是谨慎而且适度的,即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干预过度是指政府介入了不该介入的领域。其三,干预失效。主要是指由于政府干预的理由不充足,或依据不科学,或出发点不对,导致干预的目的达不到,或者是反效果。
  (三)实践层面分析。
  其一,经济发展的生态健康成本高昂。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然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进程加快,各种环境问题构成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也构成人体健康的根本威胁,环境与经济的矛盾问题成为当前政府在面对全球经济激烈竞争时决策的根本要素,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必须同时成为当前及未来很长时间内的政策目标,任何只顾及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已经被证实不具有任何可持续性。其二,政府监管不力,政策误导。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认识不是自发性的,而是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逐渐产生的。中国生态环境意识是在付出生态环境成本的基础上建立的,而且该项意识的形成过程较为漫长,到目前为止,尚不足以称之为已经成就一套完整的环境意识体系。生态环境意识不同于生态环境法律意识,其间仍然存在一个质的飞跃。那么在中国生态环境意识和生态环境法律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树立一个核心性的主导力量,该力量就是政府,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首先完成政府层面的意识转变,然后才是通过政府干预、加强宣传、政策制定、政策执行等手段树立全民的环境意识。除此以外,政府的责任还在于如何将公民的环境意识提升为一项法律意识,从而在根本上约束并指导个人对生态环境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三 转变政府职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具体建议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不能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建设生态文明。
  1、政府要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政府既要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更要身体力行,做出榜样。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绿色GDP核算制度,其中污染治理的成本要计入经济核算中。
  2、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方面,组织专门人员对目前的法律制度进行修订和调整,使其能够体现新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大法律责任,违法一定要追究法律责任,让其违法的成本要得高于获的利润;第三,可以建立环(下转第194页)(上接第79页)境污染问责制,通过明确的法律手段来规范环境污染制造者和相关责任人、法律执行者的行为;第四,对环境进行保护和对污染进行控制的企业给予奖励。
  3、增加生态保护的投入。一方面,我国的生态保护总体上还正处于偿还旧债的阶段,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最大限度地筹集资金,持续增加投资总量;另一方面,我国有众多的人口,广阔的天空和海域,所以必须,增加保护人员的数量,提高保护人员的素质。同时,还应该增加对生态保护教育的投入,使人们养成正确的生态观,自觉的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
  4、建立生态相关信息的强制披露制度,发挥公众监督作用。
  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涉及到多方面的事情,也是关系所有人的事情。公众有获得企业生态保护情况、环境污染情况的信息的权利和途径。政府应当保护公众的知情权,为公众参与生态保护提供渠道。政府可以参照证券市场上的强制信息暴光制度,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生产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对其环境信息进行公开。
  5、加强教育和宣传,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向前发展,生态文明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形态。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其一,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其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其三,加强生态法制教育。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人类的道德自觉,同时更需要社会法制的保障。
  6、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谋发展。建立生态文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改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消费之路。
  四、结语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党在深刻总结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及环境与经济深层次矛盾,清醒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保障和支撑作用的基础上,站在历史性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促进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碧文,湖南大学法学院法学09级法律硕士;孙秀,国家开发银行法务局职员)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88.
  [2]邱耕田.对生态文明的再认识.求索,1997(2):84-87.
  [3]希拉里?弗伦奇. 李丹译.消失的边界——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12-13.
  [4]樊根耀.我国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取向.求索,2004(12):115-117.
  [5]王建明.当代西方生态政治运动的踪迹与走向.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7-40.
其他文献
人力资源已成为智力密集型咨询行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本论文通过对SAA公司劳动生产率现状的描述,来分析该公司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解决问
我是1933年1月底春节期间从上海到达江西瑞金的。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已经成立。到1934年10月,我随红军长征离开中央苏区,先后一年又八个月时间。在瑞金,我首先见到的是邓
无名氏创作的这三篇韩人抗日题材小说,大部分源自韩国流亡政府光复军参谋长李范奭的生活.本文从这三篇文章的题材、人物形象、叙事方式、作品艺术等几个方面入手,揭示了其有
近年来,张家川县聚焦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在思想、能力、作风方面的短板弱项,找准干部教育培训服务脱贫攻坚的发力点、契合点,大规模、精准化开展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打造
期刊
本文运用系统论基本原理分析了现行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研究中的隐含逻辑 ,指出了其中的错误 ,并提出了一个分析的逻辑框架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licit logic in the st
随着我国企业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各类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指引企业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调配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劳动力的重要管理形式,其管理能
“这场与生命的赛跑,没有停歇,没有终点,更没有盲区。”大灾面前,生命至上。灾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将救人放在第一位:李克强总理率队迅速赶赴灾区。云南立即
本文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线,在阐述国有企业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有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策略,旨在保障国有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现在全国各地医患纠纷时有发生,日益突出的医患纠纷,严重扰乱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增加了医院及医务工作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影响予社会的和谐稳定。出现这些问题固然与医院的医
近日,孝感市孝南区检察院侦查监督部会同公安机关、 基层村委会,对辖区内一起无人机生产销售科研企业内部员工违法犯罪案件开展跟踪监督,现场释法说理,提出监督意见;并就强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