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嗅 幸见“大医”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wygah02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张重华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分会耳鼻喉科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和上海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生物工程学上海分会常务理事。
  张重华,我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领先人物,曾经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如今古稀之年卸下行政重任,一心一意坐堂行医。
  张重华是西医,却对传统医学有着深厚感情,20世纪60年代在眼耳鼻喉科医院组建中西医结合组,70年代起师从中医喉科前辈张赞臣,在中西医结合之路上辛勤耕耘至今。
  “塞翁”失嗅
  张重华自2010年成立中医工作室以来,选择难治性鼻出血、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嗅觉障碍、喉性顽咳、声带白斑以及郁症等目前临床常见的难治病为重点症,开展治疗和研究。粗粗一数,五官疾病患者中一半以上是“塞翁”。
  “塞翁”是戏称,因为来就诊的各类患者多久治不愈,有鼻塞症状,说话时翁声翁气。“塞翁”中的一半,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闻不出气味。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嗅觉障碍”,没有特效药物和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张重华团队近年来致力的项目。
  这些小瓶子装着醋、香水等气味各异的液体,是门诊快速筛查嗅觉障碍的简易工具。初筛有问题的患者,进一步接受系统的嗅试纸本测定。
  这位老伯十多年来渐进性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直至完全失去嗅觉。但是他并不以为意,因为味觉还在,而且在多年的辗转治疗中失去了就医的信心。近来,老伯多次因闻不出味道吃下不洁食物,才不得不上医院就诊。张重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吃坏肚子还是小事,要是闻不到煤气泄漏会性命攸关,要好好治啊!”老伯这才警觉,定期来张重华的嗅觉障碍门诊报到。开始服用少量西药后,老伯说他多年来第一次吃生煎蘸醋时闻到了酸味。接下来要服用中药汤剂了,保持初步被唤醒的嗅觉。张重华乐观地说:“估计有希望,要坚持!”
  每个失去嗅觉的“塞翁”都有这样的疗效吗?当然不是,门诊中也有不少中西药治疗都不见效的患者。此时改用迎香穴药物注射、鼻内针刺等外治法,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疗效。
  鼻内针刺的针,比一般的针长很多
  张重华说,他接手的多是感冒后失嗅、迁延不愈的顽固病例,虽然难治,但他不愿意对病人说没有希望。而事实上,在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整体观、个性化、多手段的优势确实显而易见。“看西医看不大好的病,结合中医想尽办法减轻患者的痛苦。”张重华说“我很高兴看到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大医精诚
  初进张重华诊室的患者,也许会纳闷自己看的到底是不是中医科。因为眼前一字排开的现代化检查和治疗仪,使坐镇其中的张重华不像老中医,倒像CT、核磁共振或者内镜检查医生。是啊,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喉科中医前辈们唯有依靠望闻问切来诊查,今天的中医怎能不好好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呢?
  张重华和他的助手李艳青
  随着诊疗的深入,张重华的患者必定会忘记硬邦邦的机器、忘记令人心里发毛的创伤性检查,在他轻声慢语的引导下倾诉自己多年的痛苦,大到以往用药、检查,小到饮食、睡眠、出汗、二便。很多过去被忽略的细节,往往就这样被发现了。
  鼻科的视诊,尤其是这些顽固鼻病患者的视诊,可以想象是令人不快的。很多患者就诊前会认真地清理自己的鼻子,就是希望不要让医生嫌恶。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张重华不会因为目见的脏臭而脸色有变,当他掏出一块块鼻痂时,语速都不会有停顿。患者甚至不知道,张医生刚才轻轻地往鼻腔里塞了点湿棉片,并跟自己拉起了家常,那是在做表面麻醉并等待起效。因为在患者清理干净的鼻腔内发现了扭曲暴露的血管,接下来要用化学烧灼法迅速止血。
  这位患者被点了药后刚刚感觉到有刺痛,治疗就已经结束了。这么快?是的!然而这么快捷有效的治疗手段,却在很多门诊被遗弃。原因很简单;治疗前要清理鼻腔,脏、费时费力,还有一定风险。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说:“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然而真正要做到谈何容易。
  无论用中医手段,还是用西医技术,唯有心怀“精诚”二字,才当得起“大医”吧。
  解郁除困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本文开初介绍张重华的治疗特长时提到了“郁证”。 “郁证”不是内科疾病吗?跟鼻子、咽喉有什么关系?然而如果提醒你2013年震惊全国的“温岭杀医案”和它背后的“空鼻综合征”,你还会觉得它们没有关系吗?
  这位患者才32岁,面色苍老、神情憔悴。他二十多年来苦于黄脓鼻涕、鼻塞头痛,药石罔效。本已够痛苦,最近鼻涕里又常带血丝。这是15分钟问诊时间里患者同样主题的提问,和张重华的回答。
  “张医生,我会不会生了癌?“
  “癌症一般不会两侧鼻涕都有血丝,你不用多虑。”
  “张医生,鼻窦炎会不会变癌?”
  “不会。”
  “张医生,要不要做CT排除一下?”
  “可以做,但是癌症的可能性很小。”
  “张医生,我很怕,什么时候能知道结果?”
  “明天就可以,我下午在门诊,你直接来就行。”
  没有高深的术语,没有复杂的分析,但是这份笃定和担当胜过多少艰难的医患沟通。张重华说,常年的病痛使很多患者出现情绪障碍,如果仅仅着眼于病变局部,治疗效果就难如人意。
  中医学认为人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官、四肢百骸等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因此中医治“病”之外更重治“人”,整体调理、身心同治正是中医的优势所在。张重华的门诊中,有反复纠结同一问题的患者,有滔滔不绝痛陈病史的患者,有走投无路悲观绝望的患者。这时专科用药之外,常配合用中药汤剂辨证论治、疏肝解郁。此外,还需要耐心的语言疏导做情志治疗。
  远志、郁金、绿萼梅、合欢花都是常用的开郁药物
  为医必须做到“精“、“诚“,以精湛的医术诚心诚意为病人服务,并身体力行,才能得到病人的信赖。——张重华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  车大钿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青年委员。擅长儿童睡眠障碍疾病、喘息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以及难治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等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周三上午、周四下午(北京西路院区),周五上午(泸定路院区)  5岁的小瞌睡虫  虫虫今年5岁,从开始上幼儿园时老师就发现他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别的孩子活泼好动得让
“世界吻我以痛,而我报之以歌”,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所著《飞鸟集》中的诗句。虽然,我不知道这位才华横溢的老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写出如此悲切的诗句,但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和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原意和情感。这寥寥数语,也正是当下我国医护人员执业环境、执业态度的真实写照。  广大医护人员从来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始终为患者奉献着爱心。但近年来,伤医案及“医闹”事件频发,彻底颠覆了“医院神圣、医生崇高
86岁的程老太10年前曾中风(脑卒中),一侧肢体活动不便,需要拄拐杖行走。今年6月,她在伸手拿东西时不慎摔倒,造成右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经保守治疗半个月后,程老太开始出现神志不清等谵妄症状,几天后又发生了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接着又出现了贫血、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褥疮等多种并发症,险象环生,医院曾先后三次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对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而言,一次不小心跌倒,就有可能造成骨折,
耳鸣和脑鸣没本质区别  耳鸣和脑鸣(颅鸣)都是在没有外界声音时“听”到声音的一种感觉。从本质上讲,二者都是声音的幻觉。所不同的是,前者感觉声音在耳内,后者则在脑内。  颅内肿瘤、血管畸形或意外、颅脑外伤后可能会出现脑鸣,但双耳鸣也常表现为脑鸣。实际上,还有不少患者分不清声音是来自耳朵还是大脑。有些患者开始起病是一侧耳鸣,当另一侧也出现耳鸣时,就产生脑鸣的感觉。  同样,当我们听立体声耳机时,会感觉
居民热心:创编穴位健身拍打操  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申港社区的潘东对中医颇感兴趣。为了健康,2007年,潘东和夫人开始学习中医经络、穴位等知识,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摸索,创编了一套穴位健身拍打操。  这套穴位健身拍打操分53节,除了开头两节“大鹏展翅”“风吹杨柳”的热身运动,以及中间穿插的“捏掌骑马”“展臂护胸”“头顶合掌”“扬臂运目”“扭胯转腰”“提胯提脚跟”“踮脚转肩”“下蹲拳击”
中医对中药的煎、服方法非常之考究。同样一张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服方法不同,适应证和治疗效果就不一样。治疗一种病,即便辨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药、服药方法不当,就不可能发挥药物应有的疗效。  应选用什么器具和煎法煎煮中药,我们已在前几期的杂志中进行过“大盘点”,下面再就煎中药的“水火”问题介绍一二。  煎前准备:用凉水浸泡,切不可冲洗  沸水煎煮不如凉水浸泡 中药多为植物或动物的干燥组织,其有效
健康大事件1:从中国癌症流行情况看癌症防治策略  2017年中国癌症大数据报告结果显示,2013年全国癌症新发病例约为368.2万例,发病率为270.59/10万,其中,城市地区发病率为283.79/10万,农村地区为255.27/10万。  肺癌仍是我國发病率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约73万人,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5。  健康大事件2:北京、上海、深圳 共建共享无烟城市  世界卫生组织《
专家简介  董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全国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国家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上海中心主任,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上海)主任。  医疗专长:擅长神经科的疑难杂症及脑血管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三全天   由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脑卒中分会、脑电图及临床电
土豆学名为马铃薯,别名很多,各地叫法不同。中国东北、河北称其为“土豆”,华北地区称其为“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其为“洋芋”,江浙一带称之为“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等等。土豆有多深入民心?问一问来自五湖四海的“大众医学”微信“粉丝”便可大开眼界。  四川:酸辣土豆丝  @脱氧核糖:我妈做的酸辣土豆丝最好吃,酸辣可口又开胃,想到就流口水。  重庆:锅巴土豆  @最念巴蜀情:我离开重庆五年了
外出旅行,出汗不可避免。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時,应及时补充已损失的水分,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  旅行途中,不少人自己带水,以便随时补水;也有人在旅游景点或沿途购买各种瓶装水和饮料;还有一些人,看到从山上流下的瀑布及清澈见底的溪水,会用双手掬水,有滋有味地品尝,甚至用杯子或瓶子装上山泉水一路享用。品尝山泉水时,大多数人的心情都会特别舒畅,但从安全卫生的角度来讲,是很不妥当的。  泉水是地下水通过地表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