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304465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Ⅰ)是一种与胰岛素有高度同源性的具有多功能的生长因子.它能够促进气道中成纤维细胞等间质细胞及炎症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同时,还可以通过完全依赖Rho激酶的途径,导致人类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慢性持续收缩引起气道狭窄.目前认为IGF-Ⅰ在哮喘发病的多个环节中发挥作用,本文就其与哮喘发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临床应用的相关知识,减少并发症,通过查阅文献、综合论点,得出中心静脉置管途径已由深静脉向外周静脉发展,封管方法及封管液的选择和减少并发症仍是导管护理的重要内容。
蓝色橡皮大疱性痣综合征(blue rubber bleb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可引起消化道隐性失血和继发贫血等并发症,临床特征为皮肤与消化道同时存在多发性血管瘤.1958年首先由Bean描述,由于皮肤血管瘤呈橡皮奶头状,故将其命名为蓝色橡皮大疱性痣综合症[1].全球文献报道仅约200余例(至2003年),国内20例.本病一般采取保守和对症治疗,补铁是治疗贫血、改善症状的主要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在肝癌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氨基酸缺乏诱导的自体吞噬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HCCLM3、MHCC97L及SMMC-7721肝癌细胞在氨基酸缺乏情况下及与PI3K抑制剂3-MA、Wortmannin及LY294002,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协同作用下细胞活力变化.GFP-LC3荧光法观察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Western印迹检测LC3-Ⅱ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无氨基酸培养液
将11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序贯治疗组54例,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后再予阿奇霉素口服.口服治疗组58例,单纯给予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组显效4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6%;口服治疗组显效5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序贯治疗组7例,发生率13%;口服治疗组2例,发生率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纯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