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肝移植围术期儿童血清肌钙蛋白和心肌酶变化的意义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qiang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儿活体肝移植围术期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择期亲体肝移植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标准分级(ASA)Ⅲ或Ⅳ级的患儿(均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5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的方式行活体肝移植术。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即刻(T0)、无肝期30 min(T1)、新肝期30 min(T2)、术后12 h(T3)、术后36 h(T4)采集中心静脉血检测cTnI、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并于T0、T1、T2、术毕各时间点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剩余碱(BE)等]。

结果

与T0时比较:cTnI、CK、LDH、α-HBDH于T1~T3时均升高,并于T2时达到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2时比较:T3、T4时cTnI、CK、LDH、α-HBDH均降低,分别为cTnI:(0.06±0.02) μg/L、(0.37±0.52) μg/L、(0.05±0.02)μg/L;CK:(344.6±209.5)U/L、(466.1±116.4)U/L、(219.3±111.5)U/L;LDH:(552.3±414.9)U/L、(966.4±454.1)U/L、(322.8±108.8)U/L;α-HBDH:(301.6±124.0)U/L、(456.4±168.4)U/L、(146.2±80.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肝期和新肝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与T0相比:T1时HR加快,MAP、CVP降低,BE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时,腔静脉开放,回心血量骤增,CVP、MAP升高,HR降低但仍高于T0,BE值进一步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毕,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降至术前水平,分别为HR:(103.1±5.9)次/min、(128.8±8.5)次/min、(115.1±0.3)次/min、(103.5±5.9)次/min;MAP:(59.7±9.1)kPa、(48.7±5.4)kPa、(58.6±7.1)kPa、(59.1±8.6)kPa;CVP:(7.5±4.3)kPa、(3.9±4.6)kPa、(5.8±3.5)kPa、(7.2±4.1)kPa;BE:(-1.5±5.0)mmol/L、(-0.4±5.7)mmol/L、(1.0±3.8)mmol/L、(2.4±2.2)mmol/L。

结论

小儿活体肝移植围术期存在心肌损伤,心肌损伤从无肝期开始逐步加重,于术后12 h达峰值,术后36 h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脓毒症幼年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和神经元LC3表达的影响。方法阑尾结扎穿孔术(CLP)建立幼年Wistar脓毒症大鼠模型。60只30日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脓毒症未治疗组(25只)和地塞米松组(25只)。地塞米松组在CLP后12 h时行尾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 mg/kg),隔天1次,共3次,脓毒症未治疗组注射同剂量的9 g/L盐
液体复苏是近20年感染性休克救治方面最重要的进展之一,近有临床研究对液体复苏的效果提出质疑。现从病理生理学角度阐述儿童感染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脏功能抑制及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相关进展。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血浆偶联因子6(CF6)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AH)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开封儿童医院就诊的CHD患儿155例,根据合并PAH情况将患儿分为3组:CHD未合并PAH患儿40例为无PAH组,CHD合并轻中度PAH患儿73例为轻中度PAH组,CHD合并重度PAH患儿42例为重度PAH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组患儿血浆中CF6水平进行检测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