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82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是创造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创设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展开想象,发展创新思维。积极求异。儿童总想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丰富联想。联想是创新的翅膀。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影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达到优化组合,使课文中的人或事物栩栩如生,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时间长了,很容易使学生感到疲惫、烦躁,因而懈怠下来。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会让学生感到精力充沛,乐此不疲。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只能从语言文字中去感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事物升华为动态事物,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赏心悦目的情境,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达到“课伊始,趣伴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如教学《故宫博物院》一课,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法用图片一步一步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这些图片中真正领略了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精美,感受故宫博物院的风采。学生的兴趣被激活了,马上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情感提高效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学习,让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而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
  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起,他们的认识活动就能伴随着情感,对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的认识就会更为广阔、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就能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学生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视频、音频、文字的环境中,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中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节省了教师大量板书的时间,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特别快,只需简单的几下操作,就能使教学内容、文字资料等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增加了知识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这种大密度快节奏的、创造性的课堂结构大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我总想补充一些相关知识或知识背景。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条件。事实证明用其他教学手段,要两节课完成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只需一节课。从本质上说,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了更多、更广、更系统的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感触不深,还会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多媒体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之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快捷、有效的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段落“重锤敲打”,这既能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因为这些词句、段落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学的细一点,实一点,体会作者造词造句的精妙独到,段落层次安排的匠心别具,分析这些词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能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获得更多的启迪、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深入细致地领悟、理解课文,进而形成语文能力。在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时,我把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和介绍圆明园的图片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能从中了解圆明园建筑宏大与精美及八国联军的强盗本性,从中受到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运用多媒体手段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顺利突破,帮助学生轻松扫除学习障碍,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紧紧握在手中,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大大减少了教师单调乏味的讲解,大量节省时间,在有限的45分钟内获得更大效益,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创新精神
  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知识、提供示范、练习、讨论以及边演示边讲解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高趣味性与启发性,改变了以往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直观,使得学生更愿意接受,也利于接受。同时还可以补充实践教学环节之不足。使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程序组织教学,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地组织与修改,因人而异地调解教学进度,促进学生更加踊跃参与训练,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充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以及想象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创造力。
  有位教育家说过,“凡是孩子原先不会的而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别人没有想到而孩子想到了就是一种奇迹;凡是孩子在原先或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就是创造。创造就是标新立异,因为用发展的眼光看,这样的学生将来可能会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学学语文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
  五、利用多媒体,实现感情升华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动之以情,悉心品位,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在课堂中,恰倒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感情得以升华。如《黄河颂》一课,我将电影片断搬到课堂上,同学们全神贯注、被银幕上的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一个个脸上的表情随着屏幕上的情景变得肃然起敬,教室鸦雀无声,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精神震撼,在震撼中学到了知识,感情得到升华。
  诚然,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摒弃传统教学的精华,要把好教材关和学生关,不应只强调手段多样化,只注重直观、形象来理解与记忆知识,而忽略了抽象思维,组织语言能力的培养。施拉姆说:“只有最恰当的媒体,而没有最好的媒体。”因此,我们只要把握好不同媒体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总之,多媒体进入课堂,在教师精心的组合安排下,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文章从亲情角度分析,深入解析亲情中的矛盾关系,通过亲情中产生的矛盾关系来研究亲情的情感特点,并将其特点带入到首饰设计中去。从亲情中矛盾的微妙变化来解读人物内心真实
<正>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全国总工会负责人接受采访,就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问为什么要推进产业工
<正>军民融合是国家为协调国防需求和经济发展而推进的一项重大举措。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
以玉竹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浸种水温、不同浸泡时间、不同环境温度和光照对玉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水温与玉竹种子发芽不呈正相关,最佳浸种水温是40℃;浸种时
  为探讨群体大小对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幼鱼集群特征的影响,在水温为(25±1)℃下对1、2、4、8、16 尾麦穗鱼组成的群体(N=8)进行视频拍摄及轨迹分析,计算和分析了游
按照中央部署,目前,各地已经陆续进入"三严三实"专题学习研讨阶段。为方便广大党员干部了解专题学习研讨的相关内容,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根据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检查是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药物临床试验进行监管的主要手段。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监管资源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相关各方对GCP的依从性,
<正>班主任老师就像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一个班级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所以,当好一个班主任,不仅需要班主任老师有着良好的师德情操,而且更需要丰富的带班经验和处理各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及食管上皮细胞间隙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GERD患者[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组)患者30
<正> 古代的度量衡问题,对研究当时社会经济制度和人民生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阶级社会里,度量衡器也是统治阶级用来剥削劳动人民的一种工具,研究它们的演变过程,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