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音乐分析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m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贾莫科·普契尼是 19 世纪末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歌剧创作,本文通过浅析他的歌剧《燕子》中著名的咏叹调《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对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为想要更精彩地演绎歌剧咏叹调的爱好者提供一定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普契尼;抒情女高音;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音乐表现;
  普契尼,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年幼的时候受到歌剧大师威尔第的影响,励志要成为一名作曲家。普契尼就读于米兰音乐学院,在校期间他学习了系统的作曲知识,在作曲方面展现出过人的才干。普契尼一生共创作了 12 部歌剧,每一部歌剧在当今社会都经久不衰。三幕歌剧《燕子》改编自维也纳著名作曲家魏尔纳幻想的故事。创作于 1914~1916 年,1917 年 3 月上演于蒙特卡洛。
  一、歌剧《燕子》
  歌剧讲述的是在19世纪的法国,交际花玛格达是银行家蓝巴尔多的情人,过着奢侈的生活。在某一次宴会上,一位诗人讲述着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受到了玛格达和朋友的嘲讽,但玛格达的内心世界却因为这个诗人想到了自己年少时期的爱情往事。诗人马格达会像一只燕子,飞往各处尝试爱情的美好,但最后还是会回到原处。这时,男孩鲁杰罗进入她视野,玛格达瞬间陷入爱情,对方的眼神让她感受到这样的感觉是双向的,于是,玛格达放弃了银行家情妇的身份投身于爱情,与男孩离开巴黎,过上了内心中向往的爱情生活,但时间一长,钱也逐渐的花完了,美丽的爱情故事最终还是向诱人的物质世界低头,像诗人预言的那般,玛格达选择和青年分手,回到了那位巴黎有钱银行家的怀抱,重新过着奢侈的生活。
  二、《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的音乐结构分析
  《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是一首单二部曲式,歌曲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15小节,叙述的是多蕾塔的爱情故事,这里前七个小节是前奏部分,后面的八个小节是歌曲的开头,速度是小行板,速度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是描绘了少女对美好爱情憧憬的画面。第二个部分是16-35小节,里面包含了两个重复的变化,分别是第 16-19 节与第 24-27 节。从第27小节起至最后是咏叹调的高潮部分,歌曲来到第二段就是情感的抒发,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沉醉,在此处就需要演唱者对于情感的全部爆发。
  三、歌剧咏叹调《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
  (1)玛格达人物角色分析
  玛格达是歌剧的女主人公,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人物,通过歌剧的剧情可以看护玛格达是一个典型的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女性形象,内心又向往美好的爱情。面对爱情,她表现的十分理性,深知只有美好的感情是不足以支撑生活的琐碎,她更加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她过过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面对于柴米油盐,她选择了外在的物质的满足。
  (2)音乐形象分析
  歌剧中最为著名的咏叹调是《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这首咏叹调主要表现的是多蕾塔心中的追求,以及她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歌剧《燕子》的女主角叫做玛格达。出现在歌剧场景中的第一幕,歌曲的第一段叙述的是女主角幻想多蕾塔爱情故事。歌曲的开头是一长串的琶音,带给观众仿佛在梦境中的甜美意境。“有谁知道多蕾塔做的什么美梦?她的梦有何秘密有什么结果?啊,有一天,有個青年吻了她的嘴唇,就是这个吻,激发了她的纯洁爱情!”歌曲的开头,弱起的节奏很平缓,使用了短小停顿和多样化节奏,形成了宣叙性的表达,刻画出此刻女主人公内心激动的心情。第二段一开始,“热烈的陶醉,疯狂的爱情,这温柔的抚爱,这甜蜜的吻”出现了“dolcissimo”这个符号的意思是非常甜美,陶醉的感觉,在这里出现这个符号,表现出玛格达在遇到爱情时候的沉醉。紧接着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啊!我的美梦,啊!我的生命”这里就是玛格达情感的诉说,这时的音高处在高音区,歌唱出的主人公玛格达对于美好爱情的期待。歌曲的最后“就连金银财宝我都可以不要,只要幸福的花儿开”通过这两句歌词可以看出,主人公玛格达放弃现在奢侈富足的物质生活,只为追寻内心最美好的爱情的决心。“我金色的梦是得到这样的爱”玛格达表达出她最真挚的愿望,音高在降b上,说明运用高音,要在歌唱的时候把玛格达的愿望呐喊出来。
   结论
  本文主要对普契尼的歌剧《燕子》中的咏叹调《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展开论述,通过对作品中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探讨主人公的情感特征,从而更好的演唱歌曲,想要完美又精彩地演绎这首音乐作品,离不开平时的付出与努力。一定要充分的理解作曲家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提升自己对音乐要素的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9.
  [2]向攻.浅析普契尼歌剧咏叹调《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J].山东师范大学.2013.6.5
其他文献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学习取得成功是使后进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班级管理 低差生 参与  每堂课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孩子是课堂的主体,每个问题的提出大多数时候引起孩子的热烈谈论,交流。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好不热闹。但只要是经验丰富的老师会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孩子行同路人甲不关注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结构的整体改革,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功能必然从单一的培养专门人才逐步趋向多元化。充分利用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类就业和创业培训、技术服务,发挥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技能; 技能培训 对策建议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劳动就业局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经过多年的实
期刊
班级管理是门学问。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主任起早贪黑,班级工作事无巨细都要管,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班主任事物缠身,疲于奔命,有碍于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班级管理模式日益显示出它不和谐的音符。  我们创建的和谐班级应该是诚信友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农村幼儿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幼儿教育又称学前教育,良好的幼儿教育有启蒙幼儿思想发展的重要作用。当下农村幼儿园语言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幼师需要充分利用农村教学资源,实现农村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笔者结合自身幼儿园教学经验,对农村幼儿园如何利用农村资源,提升中班幼儿语言能力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教学资源;幼儿园中班;语言发展  一、当下农村幼儿园
期刊
摘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要贴近生活,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用语言能力,把学生的社会语言实践,作为语文教学的“源头泉水”。  关键词:语感 内涵 表情朗读 加强朗读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叶圣陶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因此,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是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语感的。  一、加强朗读训练,把握语感内涵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思维品质的培养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过程,下面本人就如何在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思维品质 创造性 灵活性
期刊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母语的一门科目,但也正是因为母语的学习,很多学生并没有重视起来,也甚至认为语文的学习是简单的,导致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小学生较为好动,思维活跃,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只能坐在讲台下听讲,导致课堂氛围压抑,听课效率低下。但随着教材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课程,也等到了相应的重视。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
期刊
摘要:在当下初中英语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英语专业知识的教学,人们愈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群体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限的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以及提升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展开探讨,但实际情况依旧不容乐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陈旧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了不合时宜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的英语思维难以得到发展与提升。笔者结合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音乐课教学模式在不断地发展创新。新课程改革为音乐教育带来了绿色的春天,它展示出一种新的思路,使音乐教学焕发了勃勃生机。  【关健词】音乐教育 个性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音乐课教学模式在不断地发展创新。教学实践表明,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手段,因此,音乐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以及积极性,新
期刊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及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时代背景下,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也加大了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力度,积极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力求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更新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思维导图的出现及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本文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出发,针对思维导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