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e284818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优化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乐学;优化学生组合,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四个方面,对中学数学优化教学过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优化教学过程 中学 教学
  
  所谓优化教学过程,就是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在教育、创新和发展等方面的能力都取得最大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做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素质健康发展”,笔者进行了中学数学优化教学过程的探讨和研究,就此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优化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把握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拟定最优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最优的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适度性和区分性。
  
  1,目标全面性
  指教学要完成教养、教育和创新三大任务。例如每节课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在擬定教学目标时要深挖教材中的潜在因素,结合学校的具体教学条件、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确定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四个层次,区分出知识和方法、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思想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等。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探索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多种要求,有计划地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中,使每节数学课尽可能地完成多层次的任务。
  
  2,目标适度性
  拟定教学目标时不能片面追求全面性,不能因面面俱到而不分主次,不要认为目标定得越高、越全面越好。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相适应。如:空间观念的培养,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目标,同一年级在不同阶段所培养的目标也不同。
  
  3,目标区分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其教材内容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存在着层次性。例如,讲解方程组的应用时,需要四课时,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同一年级每个班级的学生不同,教学目标也略有不同。
  在拟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新授课、复习课、探究课等不同类型,考虑到前后课时之间相互依存、发展、铺垫、延伸的关系,确定出每个课时教学目标的层次和侧重点。
  
  二、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乐学
  
  如果我们将教学目标比做“树干”的话,那么教学内容就是“枝叶”,教学目标只有依附于教学内容,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教学内容是否安排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实现“省时”、“高效”。教科书只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合理安排课时教学内容,克服随意性。教师要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编排意图,根据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实际,做到密度恰当、坡度适当、深度得当。对于学生刚接触到的新知识,或抽象的不易理解而需要分散难点的内容应适当少安排,有些知识虽然是学生刚接触到但难度不大的,可以利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这样,可以从教学内容上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学生组合,激发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分配是否得当,是学生合作是否成功的基础。比如每次的小组活动都是同座或前后座交流,难免会缺乏新意,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要注意使学生有信息差,要根据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成绩、性别等均衡分配,要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比如可以采取轮换制,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要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教师对于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合作时间多少都要了如指掌,而且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合作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课堂应变能力。
  
  四、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取得课堂教学的“最好效果”,就要通过最佳优化教学方法来实现,如何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关键。
  
  1,教的优化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由于活动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心理特征、学校具体条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坚持训练学生独立地依靠已有知识去学懂新知识,突出教学内容中核心的基本概念。达到以纲带目,以简驭繁。
  
  2,学的优化
  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要改变重教不重学的状况,就应把学法研究列入中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中。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毕竟是教师演、学生看,学生还是处于被动位置。学习是一种过程,要使学生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让学生动手做,而不是用耳朵去听。例如,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听课方法、思维方法、创新方法等,且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总之,要想“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质量”,必须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法与教法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相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优化网络结构,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便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为探讨肥大细胞、5-HT、TNF-α和MIF四种炎症相关因子在IB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了SPF鸡感染vvIBDV后法氏囊、脾脏和胸
进行课程改革,将对长期困绕于教育教学中的“学生厌学”、“只会死读书,不会创新”、“学生成绩分化严重”、“综合能力差”等顽症,找到一个切实有效的药方,真正起到对症下药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形成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其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要使农村中
将试验动物造成冷应激模型,皮下注射丹参注射液为治疗组,不做任何处理为冷应激组,自身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放射性免疫法对各组试验动物进行血清或血浆中LDH、CPK、cTnI、SO
政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过程中,需要立足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创新需求,将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到知识教育中,这样可以帮助高中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的理解.分层教学是一项创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合作意识的树立、合作小组的构建、合作方法的优选、个性习惯的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 合作学习 培养习惯    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