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长江日报》报道: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和东华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密集举行,考生人数逾万。与以往不同的是,六所高校均不考语文,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这一“学科歧视”现象引起众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烟雨听荷
关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答火星球记者问
火星球记者:你对“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有什么看法?
答:英语不是语文吗?
火星球记者:你对“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有什么看法?
答:咱们上海高校自主招生时,许多人士都说“沪方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要能顺利参加考试,首先得过“沪方言”面试这一关,这难道不是考语文吗?
火星球记者:你对“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有什么看法?
答:语文天天时时刻刻都在用都在考,还用得着在纸上谈兵吗?还用得着在纸上考吗?
火星球记者:上海政协委员称高校招生不考语文与法律相抵触,你对“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有什么看法?
答:还有人民代表没发言哩,喂,你这个记者,大概是个天外来客吧,你是哪个组织的,你代表哪个行业协会在这儿提问?代表公民吗?代表人民吗?代表党吗?代表你们教育部吗?代表全体语文教师吗?代表全体使用语文生活工作学习的人群吗?代表你自己吗?
火星球记者:有人说:“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这是在搞学科歧视”,还有人说“这是数典忘祖”,甚至有人说“这是不爱国的表现”,对英语享受了超国语待遇感到担忧……你对“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有什么看法?
答:杞人忧天,杞人忧语,杞人忧文,杞人忧语文,不考不等于不重要,不考不等于扔掉,不考不等于零耗,不考不等于歧视,不考不等于不数典,不考不等于忘祖,不考不等于不爱国,不考不等于从此就不学了,不考不等于语文不是学生的负担。
火星球记者:复旦大学老校长苏步青大数学家的一个例子,他曾经向我们的教育部长有这样的建议,很多年前,他说如果有一天复旦大学要能够自主招生的话,我第一天先考语文,如果语文不及格的话,就不用再参加我其他的考试,你看作为一个大数学家,他把语文放在了这样一个位置上。你对“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有什么看法?
答:是不是所有的数学家都这样认为的呢?
火星球记者:语文不是语言文字,语文是语言文化,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表达,请问:你对“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有什么看法?
答: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都学语文,学的时间最长,用的力气最大,但是我们表达的效果并不是最好,这里面可能有语文教育教学本身的问题,还有我们在学语文的时候,更多地把它当做一种考试的手段,一种测试的手段,而不是当做一种生活的必需。既然在学的时候都已经把语文考了,干吗还考呢?这就是典型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嘛,这可是与上头的精神相违背哦。■
(感谢央视《新闻1 1》,感谢网易网。)
小玉无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语文早已经成为主科中的副科。应试教育正慢慢让语文失语,而上海高校是跨出了更为实质的一步,让她从此无语。
玫瑰庄园
因为有了语文的底子,我们的心灵不再荒芜,即使孤单也不孤独;因为有了语文的底子,我们的精神大厦才坚固难摧,即使落魄也不失魂。
罗志渊:新文学开创者
“忽视语文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据《新闻晚报》报道,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考生人数逾万。有4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如此“重理轻文”着实让人担忧。
语文,是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简称。“语文”一词亦是“国语”与“国文”的结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普遍采用“语文”,而台湾地区则保持称“国文”。如今的语文教育,便是汉语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语文教育作为最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却被忽视,这是中国教育的缺失,也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考英语而不考语文,难道英语比汉语重要?一位高校招生办老师做出如下解释:“自主招生考试并非高考,功能侧重于选拔专业人才。之所以考英语,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搞学术离不开查阅国外资料,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应该培养一些英语专业人才,把西方的主要精神文明成果翻译过来,难道一定要看国外资料?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国家有40%的教育经费用在英语教育上,这就是中国教育的误区。一个学生连自己国家的语言都没学会,他又如何去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还是陈丹青说得好,“今日大学生国文水准每况愈下,思之令人惊心,今欲起救,追之晚矣。”当看到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陆续开办的时候,国人为之欢呼,为之骄傲,但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改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就不能提高中国大学生的汉语水平?我们建立孔子学院的目的就是为了宣传汉语教育,而国内却缺乏学习汉语的氛围,现在还被人为地学科歧视。难道我们的汉语教育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现在连“花”都没有,又怎么会香?换句话讲,我们连自己的学生都教不好,又如何去教那些没有中国文化积淀的外国人呢?
因此,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便是提高国人的汉语水平,提升国人的人文素养,通过对外汉语教育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只有这样,才能把汉语打造成强势语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的育才天地的博客
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很傻很担忧
“不考语文”最早被记者察觉,缘于一名考生的抱怨。而这名考生之所以抱怨,是因为语文是她的拿手科目。实际上,既然是自主招生,高校当然有权安排考试科目和内容,考生只能完全服从。这种“愿打愿挨”的事,本不该引出“怪张怪李”的怨言,在英语通吃天下的语境下,与其说高校“学科歧视”,不如说“学科优待”。为学生的前途着想,上海那几所高校“优待”英语,其实很正常,也很正当。
语文并不等同于汉语,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也不仅仅是汉语教学。正像古代《三》《百》《千》等童蒙读物除了教人识字,更教人各类知识以及为人处世之道一样,语文所承载的,除了汉语的使用,更有爱国主义、美学等方方面面。
正如上海一位重点中学校长所说:“语文素养是基本素养,并非只有文科学生才应该学习掌握。”但现在,语文教学的式微却是铁的现实,尽管语文在各地的普通高考(论坛)中还是必考科目,但某些高校的自主招生终于把语文“抛弃”了;而即便在普通高考中,语文也饱受争议,就拿语文高考中的作文来说,近年来常常遭到各方人士的“炮轰”。
当然,语文饱受争议的理由,我们可以认为是国人对母语的爱之深,责之切。的确,语文教学中的每个变化,国人都极其关注,除了责怪,还有兴奋。比如,我们曾为《狼牙山五壮士》退出课本而感慨,也曾为金庸小说进入课本而不安,还曾为刘翔、周杰伦成为课本内容而心潮澎湃。
而高校招生“不考语文”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忧虑,就是作为高考指挥棒,它会不会给中小学师生带来一种误导,让他们认为语文的学习是无关紧要的,可有可无的。但愿这种忧虑,只是杞人忧天而已。■
观点
家长:上海自主高考不考语文,你到底在为谁培养人才?
考生:为什么不考语文?难道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放弃国学吗?如果是这样的大学我宁可不考。
上海相关高校的官方解释:“自主招生考试并非高考,功能侧重于选拔专业人才。之所以考英语,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考语文科目太多,会给考生带来负担。”听起来很有理,实际上是悖论。上海徐汇区一所重点中学校长直言不讳道:“语文素养是基本素养,这与是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无关。目前我国高校重英文轻语文的教育模式,只会将中国基础教育引向误区。”
胡光律师: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语言文字,或者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有它的法定地位和法定意义的,我们国家的《宪法》、《通用语言文字法》,还有《教育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就是说我们如果轻率地决定语文是不考的,我们和这些法律赋予语文的地位和要求是不相符的。
烟雨听荷
关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答火星球记者问
火星球记者:你对“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有什么看法?
答:英语不是语文吗?
火星球记者:你对“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有什么看法?
答:咱们上海高校自主招生时,许多人士都说“沪方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要能顺利参加考试,首先得过“沪方言”面试这一关,这难道不是考语文吗?
火星球记者:你对“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有什么看法?
答:语文天天时时刻刻都在用都在考,还用得着在纸上谈兵吗?还用得着在纸上考吗?
火星球记者:上海政协委员称高校招生不考语文与法律相抵触,你对“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有什么看法?
答:还有人民代表没发言哩,喂,你这个记者,大概是个天外来客吧,你是哪个组织的,你代表哪个行业协会在这儿提问?代表公民吗?代表人民吗?代表党吗?代表你们教育部吗?代表全体语文教师吗?代表全体使用语文生活工作学习的人群吗?代表你自己吗?
火星球记者:有人说:“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这是在搞学科歧视”,还有人说“这是数典忘祖”,甚至有人说“这是不爱国的表现”,对英语享受了超国语待遇感到担忧……你对“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有什么看法?
答:杞人忧天,杞人忧语,杞人忧文,杞人忧语文,不考不等于不重要,不考不等于扔掉,不考不等于零耗,不考不等于歧视,不考不等于不数典,不考不等于忘祖,不考不等于不爱国,不考不等于从此就不学了,不考不等于语文不是学生的负担。
火星球记者:复旦大学老校长苏步青大数学家的一个例子,他曾经向我们的教育部长有这样的建议,很多年前,他说如果有一天复旦大学要能够自主招生的话,我第一天先考语文,如果语文不及格的话,就不用再参加我其他的考试,你看作为一个大数学家,他把语文放在了这样一个位置上。你对“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有什么看法?
答:是不是所有的数学家都这样认为的呢?
火星球记者:语文不是语言文字,语文是语言文化,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表达,请问:你对“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有什么看法?
答: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都学语文,学的时间最长,用的力气最大,但是我们表达的效果并不是最好,这里面可能有语文教育教学本身的问题,还有我们在学语文的时候,更多地把它当做一种考试的手段,一种测试的手段,而不是当做一种生活的必需。既然在学的时候都已经把语文考了,干吗还考呢?这就是典型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嘛,这可是与上头的精神相违背哦。■
(感谢央视《新闻1 1》,感谢网易网。)
小玉无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语文早已经成为主科中的副科。应试教育正慢慢让语文失语,而上海高校是跨出了更为实质的一步,让她从此无语。
玫瑰庄园
因为有了语文的底子,我们的心灵不再荒芜,即使孤单也不孤独;因为有了语文的底子,我们的精神大厦才坚固难摧,即使落魄也不失魂。
罗志渊:新文学开创者
“忽视语文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据《新闻晚报》报道,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考生人数逾万。有4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如此“重理轻文”着实让人担忧。
语文,是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简称。“语文”一词亦是“国语”与“国文”的结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普遍采用“语文”,而台湾地区则保持称“国文”。如今的语文教育,便是汉语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语文教育作为最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却被忽视,这是中国教育的缺失,也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考英语而不考语文,难道英语比汉语重要?一位高校招生办老师做出如下解释:“自主招生考试并非高考,功能侧重于选拔专业人才。之所以考英语,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搞学术离不开查阅国外资料,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应该培养一些英语专业人才,把西方的主要精神文明成果翻译过来,难道一定要看国外资料?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国家有40%的教育经费用在英语教育上,这就是中国教育的误区。一个学生连自己国家的语言都没学会,他又如何去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还是陈丹青说得好,“今日大学生国文水准每况愈下,思之令人惊心,今欲起救,追之晚矣。”当看到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陆续开办的时候,国人为之欢呼,为之骄傲,但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改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就不能提高中国大学生的汉语水平?我们建立孔子学院的目的就是为了宣传汉语教育,而国内却缺乏学习汉语的氛围,现在还被人为地学科歧视。难道我们的汉语教育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现在连“花”都没有,又怎么会香?换句话讲,我们连自己的学生都教不好,又如何去教那些没有中国文化积淀的外国人呢?
因此,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便是提高国人的汉语水平,提升国人的人文素养,通过对外汉语教育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只有这样,才能把汉语打造成强势语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的育才天地的博客
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很傻很担忧
“不考语文”最早被记者察觉,缘于一名考生的抱怨。而这名考生之所以抱怨,是因为语文是她的拿手科目。实际上,既然是自主招生,高校当然有权安排考试科目和内容,考生只能完全服从。这种“愿打愿挨”的事,本不该引出“怪张怪李”的怨言,在英语通吃天下的语境下,与其说高校“学科歧视”,不如说“学科优待”。为学生的前途着想,上海那几所高校“优待”英语,其实很正常,也很正当。
语文并不等同于汉语,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也不仅仅是汉语教学。正像古代《三》《百》《千》等童蒙读物除了教人识字,更教人各类知识以及为人处世之道一样,语文所承载的,除了汉语的使用,更有爱国主义、美学等方方面面。
正如上海一位重点中学校长所说:“语文素养是基本素养,并非只有文科学生才应该学习掌握。”但现在,语文教学的式微却是铁的现实,尽管语文在各地的普通高考(论坛)中还是必考科目,但某些高校的自主招生终于把语文“抛弃”了;而即便在普通高考中,语文也饱受争议,就拿语文高考中的作文来说,近年来常常遭到各方人士的“炮轰”。
当然,语文饱受争议的理由,我们可以认为是国人对母语的爱之深,责之切。的确,语文教学中的每个变化,国人都极其关注,除了责怪,还有兴奋。比如,我们曾为《狼牙山五壮士》退出课本而感慨,也曾为金庸小说进入课本而不安,还曾为刘翔、周杰伦成为课本内容而心潮澎湃。
而高校招生“不考语文”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忧虑,就是作为高考指挥棒,它会不会给中小学师生带来一种误导,让他们认为语文的学习是无关紧要的,可有可无的。但愿这种忧虑,只是杞人忧天而已。■
观点
家长:上海自主高考不考语文,你到底在为谁培养人才?
考生:为什么不考语文?难道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放弃国学吗?如果是这样的大学我宁可不考。
上海相关高校的官方解释:“自主招生考试并非高考,功能侧重于选拔专业人才。之所以考英语,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考语文科目太多,会给考生带来负担。”听起来很有理,实际上是悖论。上海徐汇区一所重点中学校长直言不讳道:“语文素养是基本素养,这与是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无关。目前我国高校重英文轻语文的教育模式,只会将中国基础教育引向误区。”
胡光律师: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语言文字,或者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有它的法定地位和法定意义的,我们国家的《宪法》、《通用语言文字法》,还有《教育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就是说我们如果轻率地决定语文是不考的,我们和这些法律赋予语文的地位和要求是不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