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策略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辽宁省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目前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速,辽宁省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背景、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策略,对指导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宜居乡村;新型城镇化;辽宁省;建设策略
  1、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后,“新型城镇化”便成为一个热词,其内涵不断丰富,要求不断明确。同时,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对我国乡村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乡村发展新方向。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背景下,乡村地区成为了发展中重点关注的对象。
  辽宁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不断增强,乡村发展步入新的机遇期,建设宜居乡村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美好辽宁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大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发展工程。
  2、辽宁省宣居乡村建设现状
  目前,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已全面展开,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辽宁省先后出台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4]12号),以“百千万工程”为载体,以“四项治理”、“四项改造”、“六个提升”和“一个打造”等15项宜居乡村建设内容为主要任务,各地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日趋完善,规划和建设计划陆续启动并实施,围绕宜居乡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主线,以加强规划指导为抓手,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大投入,促使全省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呈现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批特色鲜明、发展后劲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的城镇脱颖而出。如辽中县茨榆坨镇等88个镇被国家评为全国重点镇;建平县青峰山镇、法库县五台子镇任家窝堡村等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绥中县西沟村等8个村落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东港市孤山镇、绥中县前所镇被国家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长海县广鹿乡等11个镇、村被列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海城市西柳镇等4个村镇被国家评为美丽宜居小镇、宜居村庄;喀左县和大洼县田家镇进入国家园林县城和园林镇行列等。
  辽宁·海城·西柳镇辽宁·盘锦·田家镇
  3、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
  自2014年全省实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以来,在改善农村环境、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村庄数量多,整体规模偏小。
  二是发展质量不高,发展模式单一。
  三是发展特色不鲜明,原有特色保护和发掘不够。
  四是建设资金不足,规划编制及管理水平较低。
  4、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策略
  新型城镇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速推进,同时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共创美丽宜居家园。
  4.1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宜居乡村建设
  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有力抓手,充分投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破解农村“人多地少”的难题,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发展。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尽快形成“互促共进、互惠双赢”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一是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完善与之配套的教育、住房、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为“离乡农民市民化”扫清障碍。
  二是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引导农村富余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为“留乡农民富裕化”提供条件。
  三是加快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和资本要素市场,确保农民在土地、劳动和资金等要素交换上的平等,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引导和规范城市资源下乡,将更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投向农业农村。
  四是推进城乡规划、基础实施、公共服务一体化。树立全域规划的理念,把城乡作为整体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全省统一发展的“一张蓝图”,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均等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促进城镇化与宜居乡村建设协调推进。
  4.2以宜居乡村建设引领就地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辽宁省要以宜居乡村建设为重要载体,加强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城镇化。
  一是加强重点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作用,按照完善功能、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重点发展区位条件优越、潜力大的小城镇,建设成为集聚产业和人口、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对重点镇的建设发展予以扶持。加强重点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的能力,促进农业转
  2.4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协调发展
  城市发展规划,需要在对旧城的改造中、以及新城的建造过程中,逐渐提升改造质量,扩大城市改造规模。以此同时,还需要紧跟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规划,合理规划和调整旧城改造以及新城建立,例如说适当新建公共建筑,疏散过多的人员,对于不好布置的企业进行迁出等等。在对旧城区进行改造时,如果资金情况无法平衡,可以在新区建设之后实现经济的整体平衡效果。
  总结:
  总而言之,旧城改造对于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茌城市旧城改造过程中,必须遵循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此推动城市整体的发展。对于旧城改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还需要政府人员提高关注程度,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此确保旧城改造能够顺利进行。
其他文献
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必备要素之一,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档案工作成败的关键.要想做好档案管理的工作,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品德素质以及
《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是检察机关多年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加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规范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文件。《规则》明确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的办案原则和倡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加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针对于此,本文进行了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内容研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低碳理念;引导作用  低碳城市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其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低碳城市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1、城市规划中低碳城市理念的概述  1.1低碳城市理念的概述  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以低碳作为核心内
今年以来,全国交通部门干部职工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增加运力,运输生产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增长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满足率有所
2001年是质检部门的改革之年 ,是大事多、喜事多的一年 ,也是急事多、难事多的一年。———摘自李长江局长在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2001 is the year of
本文从《道路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入手,为高职教育道路与桥梁技术专业《道路工程施工》课程提供完整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辅助资料,也可为其它施工课程教学改
收割机对于我国的农业体系来说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收割机改变了我国农业的生产现状,通过系统化的机械作业的方式来使传统的收割体系得以更为有效率地进行。因此收割机在一定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新认识、新阐述、新概括,是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
今年上半年,医药生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出口形势继续向好,利润增幅较一季度有所回升,但仍处低位。
我们都知道,地铁机电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地铁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基于此,本文在论述地铁机电设备安装质量重要性与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