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到英国的时候,我感到很失望。因为它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发达和先进。马路不太整齐,建筑物也很陈旧,给人以暮气沉沉的感觉。尤其是校方给我们安排的公寓,简直和国内的筒子楼差不多。房间不大,一床、一桌、一椅加上一個壁橱就没什么空间了。空间小倒也罢了,关键是隔音效果不好。住在我隔壁的一位留学生虽然到英国已经两年了,但他的时差似乎始终没有倒过来,他白天休息,晚上开始工作。他每晚12点(北京时间早晨7点)准时登录中央电视台的网站听单田方播讲的评书,往往是我刚要入睡,他那边的评书就开始了。为此,我经常失眠,想向他提“抗议”,又觉得都是同胞,他也有许多不容易的地方,想想也就算了。因此,在英国的五个月,我听了不少的评书。由此我想到英国人的房屋质量实在难以恭维。
但英国有一样东西我们无法与之相比,那就是报警器。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房间,包括厨房、卫生间、走廊,都装着一个很明显的报警器。起初,我以为是摆设,不管什么用。但突然有一天,我却领略到报警器的厉害。
那是一个深夜,我睡得正实。突然,我被一种奇怪的声音吵醒了。声音非常刺耳并带着几分凄厉,我一个激灵坐了起来,只听见每个房间(包括卫生间、厨房、走廊)都在响警报。我以为楼内着火了,穿上衣服就要跑出去。还是隔壁的那位留学生有经验,他不慌不忙地走出来,闻了闻气味,说;“没事儿,是有人炒菜烟太大了。”说完,他就回房间了。我半信半疑,不敢再睡实,好容易熬到了天亮。
没想到,几天后,我们自己也制造了—起火警。
在一个星期天,大家聚在—起,想改善一下伙食。一位朋友自告奋勇要给大家做红烧肉,大家顿时兴奋起来。做红烧肉少不了炒糖色这道程序。只见这位朋友很娴熟地把油烧热,加入白糖,耐心地翻炒,然后将切好的肉块倒进了冒着青烟的锅中,正当我们欣赏他的手艺时,报警器响了。这一下不要紧,单元内的所有报警器都响了起来,紧接着,楼内其他部位的报警器也响了起来,我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保安前来敲门,这是一位身材高大的黑人,他快步走进厨房,看了看,态度还算友好,提醒我们下次做饭不要弄出这么大的烟,然后就下楼关掉了报警器。
有一次,我见识了真正的火警。
那是在曼彻斯特中央图书馆,一天下午,我正在三楼阅览室看书,突然,报警器响了,只见管理员不慌不忙站起来,对大家说:“请把书放好,立即撤离。”她的表情很平静,大家也不紧张,把书放在桌子上,便离开阅览室走向楼梯。这时,我看到,在每个楼梯口,都有一位管理人员引导,大家很有秩序,没有人争先恐后,更没有一窝蜂似的往下冲,真有点灾难面前也要保持绅士风度的劲头。来到楼下,我又有了一个新发现,这家有150多年的图书馆是圆形的,平时只有一个进出口。但这个时候,所有的出口已全部打开,没有人把守,也没有人检查是不是有人把书带了出来。在他们看来,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是不需要例行公事的。大概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图书馆内几百位读者和管理人员全部疏散完毕。大家来到广场还没有停下来,只见三辆消防车呼啸而至,消防警察迅速地冲了进去,大家都静静地等待着,有人趁此机会到旁边的小店里喝咖啡或是吃一些东西,有人干脆坐在广场的椅子上闭目养神。险情很快就排除了,大家又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人员疏散如此之快,消防队反应如此之迅速,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原来,英国的重要设施内的报警器都与消防队相连,一旦发生异常,消防队就会立即做出反应,用不着有人报警。这无疑为迅速排除险情创造了最佳机会。因此,英国的建筑尽管很密集,表面看起来也很陈旧,但由于有先进而完备的警报装置,发生火灾的情况很少,一旦发生,损失也很小。
但英国有一样东西我们无法与之相比,那就是报警器。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房间,包括厨房、卫生间、走廊,都装着一个很明显的报警器。起初,我以为是摆设,不管什么用。但突然有一天,我却领略到报警器的厉害。
那是一个深夜,我睡得正实。突然,我被一种奇怪的声音吵醒了。声音非常刺耳并带着几分凄厉,我一个激灵坐了起来,只听见每个房间(包括卫生间、厨房、走廊)都在响警报。我以为楼内着火了,穿上衣服就要跑出去。还是隔壁的那位留学生有经验,他不慌不忙地走出来,闻了闻气味,说;“没事儿,是有人炒菜烟太大了。”说完,他就回房间了。我半信半疑,不敢再睡实,好容易熬到了天亮。
没想到,几天后,我们自己也制造了—起火警。
在一个星期天,大家聚在—起,想改善一下伙食。一位朋友自告奋勇要给大家做红烧肉,大家顿时兴奋起来。做红烧肉少不了炒糖色这道程序。只见这位朋友很娴熟地把油烧热,加入白糖,耐心地翻炒,然后将切好的肉块倒进了冒着青烟的锅中,正当我们欣赏他的手艺时,报警器响了。这一下不要紧,单元内的所有报警器都响了起来,紧接着,楼内其他部位的报警器也响了起来,我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保安前来敲门,这是一位身材高大的黑人,他快步走进厨房,看了看,态度还算友好,提醒我们下次做饭不要弄出这么大的烟,然后就下楼关掉了报警器。
有一次,我见识了真正的火警。
那是在曼彻斯特中央图书馆,一天下午,我正在三楼阅览室看书,突然,报警器响了,只见管理员不慌不忙站起来,对大家说:“请把书放好,立即撤离。”她的表情很平静,大家也不紧张,把书放在桌子上,便离开阅览室走向楼梯。这时,我看到,在每个楼梯口,都有一位管理人员引导,大家很有秩序,没有人争先恐后,更没有一窝蜂似的往下冲,真有点灾难面前也要保持绅士风度的劲头。来到楼下,我又有了一个新发现,这家有150多年的图书馆是圆形的,平时只有一个进出口。但这个时候,所有的出口已全部打开,没有人把守,也没有人检查是不是有人把书带了出来。在他们看来,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是不需要例行公事的。大概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图书馆内几百位读者和管理人员全部疏散完毕。大家来到广场还没有停下来,只见三辆消防车呼啸而至,消防警察迅速地冲了进去,大家都静静地等待着,有人趁此机会到旁边的小店里喝咖啡或是吃一些东西,有人干脆坐在广场的椅子上闭目养神。险情很快就排除了,大家又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人员疏散如此之快,消防队反应如此之迅速,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原来,英国的重要设施内的报警器都与消防队相连,一旦发生异常,消防队就会立即做出反应,用不着有人报警。这无疑为迅速排除险情创造了最佳机会。因此,英国的建筑尽管很密集,表面看起来也很陈旧,但由于有先进而完备的警报装置,发生火灾的情况很少,一旦发生,损失也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