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例中的班级管理智慧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ao82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凡当班主任年头多一些,难免会碰到几个特别难对付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攻击性极强,惹得全班不安生的学生。班主任该怎么办呢?我们还是从周文利老师的一个案例开始讨论这一问题。
  这学期我新接了一个五年级班——全校出名的乱班,班里有一个全校闻名的学生——福。学校里有“三好”学生,而福是“三坏”学生:一是成绩差,他不是弱智,但上学期期末考试三科都不及格,语文成绩3.5分(百分制),他在课堂上基本不听、不写、不学;二是打架,他是有名的“战争贩子”;三是性格古怪,拒绝老师的一切教育。前任班主任基本把他放弃了,其他任课教师也说,好歹把他弄到毕业,送出去算完,等着让初中老师受罪吧!这么一个学生,谁见了不愁呢?
  我的第一招是“以毒攻毒”。
  初次在教室里和福见面,他果真是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上课时不停地和前后左右说话,根本不听讲,总是打扰其他学生。一会儿,看不见他了,一找,原来钻到桌子底下去了。
  我找了一些学生,向他们询问福的情况:“他平时都欺负谁,为什么?”
  学生回答:“他谁都欺负,不管人家惹没惹他。”“可是他不敢欺负李刚、李敏,因为以前有一次福惹他们俩,被他们狠揍过,他就不敢再欺负他们了。”
  我又问:“那你们为什么会被他欺负?”
  “我们不敢惹他。老师,你没见过他发疯那样,谁都拦不住。”
  我又问:“那以前你们老师不管吗?”
  “管,没有用。他不听。”
  几天观察下来,他确实如其他老师反映的那样,除了每天上学、放学,学校的规矩对他来说好像不存在。但我发现他有几件事很喜欢干:发本子,中午去帮班里同学要饭(学生午饭如果不够吃,可以去食堂另加),帮老师拿东西。他还参加学校的鼓号队,吹小号。教小号的老师是个从校外请来的退伍军人,对学生非常严,教学时手里拿着小棍儿,谁不好好学,他就拿小棍儿敲谁。大家都说福很怕他,在鼓号队里老老实实。
  他的家庭情况我也了解了一些,他爸爸是个司机,经常喝酒,福以前挨过不少打。妈妈呢,好像智力有点问题,没有办法和老师交流。
  因为他不配合,我无法了解到他的早期记忆,就已有的观察来看,我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他的不良行为表现中,淘气、冲动的成分更多,不是那种有心计的坏。从他怕小号老师、怕能揍他的同学中,他的性格并不太极端,不像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他愿意参加鼓号队,愿意帮老师干些事,说明他还没有完全放弃自己,还想融入集体。而他以前的班主任,总是以息事宁人的态度对待他和同学之间的纠纷,更多的是安慰受害学生,而不是惩罚他,这从客观上助长了他的气焰。
  我与他的初次交锋是在开学第一周的一个下午:学生跑到办公室告诉我,福又欺负人了。我来到教室一问,原来,一个小姑娘正在喝可乐,福故意去撞她,可乐洒了,小姑娘雪白的T恤衫被可乐染了半边,委屈得直哭,福却在一边得意洋洋地边笑边说:“我不是故意的……”我一下子就心头火起,抄起剩下的可乐,往福的身上倒去,顿时,咖啡色的可乐从他的肩膀流下去,他的前胸后背各湿了一大片,衣服也变了色。他愣住了,周围的学生也一下子安静了,可能他们也被老师的举动吓住了。
  “如果你再欺负谁,我就让他以牙还牙!”我盯着他,恶狠狠地说道。
  他气得咬牙切齿,瞪了我一眼,气急败坏地拔腿就走,我一把拉住他。
  “去哪儿?”
  “你管不着!”他翻着白眼。
  “我是你老师,我就得管!”
  “我回家换衣服,怎么,不行?”他仍旧气呼呼的,可是,口气却软了下来。
  我的心放了下来。看来,他就像我事先估计的一样,并不是一个特别极端的孩子,若他果真更暴躁,就麻烦了。
  “不行,上课期间不能随便回家。到卫生间去洗!”
  他气冲冲但也无可奈何地被我拉到了卫生间。我把班里的事托付给数学老师后,给被欺负的女生家长打了电话,请家长来给孩子送换洗衣服。然后,我就搬了把椅子放在卫生间门口。我是女老师。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福洗衣服,以防他情绪爆发,发生什么事情。
  一会儿,女生的爸爸来了。他气极了,因为这些年来,他的孩子不知被欺负了多少次。他也扔下了狠话:“再敢欺负我孩子,等着收拾你!”
  福在卫生间光着上身洗衣服,我在外面坐着,成了楼里一道风景!
  后来,我还是给福另外找了一件衣服穿,一是怕他感冒,二是怕他的家长有意见。
  以毒攻毒,这一次,我赢了。我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基于我事先对这个孩子初步的判断。同时,这一次的小小胜利,让我更加明确了今后对他的策略。
  我的第二招是鼓励学生“反抗”。
  可乐风波过后,我又到学生中调查了一下,班里谁平时比较厉害,我把这几个学生召集到一起,向他们面授机宜:今后,如果福敢欺负谁,就要奋起反抗,绝不干受着,老师给你们撑腰!一个人不敢,可以几个人一起,好朋友要互相帮忙。但要注意分寸,不要把对方弄伤。
  几天后,福去招惹一个女生,被这个女生扇了一巴掌。学生通知我,我来到教室时,战争已经结束。福气呼呼地坐在座位上,嘴里还嚷嚷着:“让你找事儿……”可是,我觉得,他的气焰已经没有那么高了。
  我安慰了那个女生,并问她:“吃亏了没有?”
  “没有,我扇了他一巴掌,他踢了我几脚,后来他们就把我们拉开了。”
  后面几天,我特别留意这个女生,让她的几个好朋友一下课就陪着她,以防福报复。但是,学生告诉我,福再也没去惹她。
  接下来,我要扩大战果,私底下鼓动所有学生都不要任他欺负,都要坚决反抗。
  “我们不敢。他打人可厉害了。”有学生说。
  “那你们就当窝囊废好了,反正你们已经当了4年了。被打了可别来告状。你们以前的班主任批评了他4年都不管用,我也一样。自己的事儿自己想办法解决!”我故意刺激学生,“人家××奋起反抗,一个耳光扇过去。看!福躲得老远,再也不敢惹她了吧!”我又给他们树立起一个榜样。
  接着发生的事真是让我高兴!不光胆大的学生开始反抗,连一些胆小的学生也不再忍着。
  “老师,上音乐课福打我。”
  “那你怎么办?”
  “我踢了他几脚。”
  “后来呢?”
  “后来他就不打我了。”
  ……
  我的第三招是坚守我的“主战场”。
  和福“智斗”只是我工作的一小部分,我还是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我的“主战场”——课堂上。我知道,这一班调皮捣蛋的猴孩子,如果不靠我的魅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征服他们,我可有的罪受呢!
  我备课、备课、再备课,用心准备,上课时,动用一切手段,把学生吸引过来,让他们笑,让他们专注,让他们表演,让他们觉得语文课真好,让他们觉得40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渐渐地,我发现,课堂纪律越来越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一切都朝着我希望的方向发展。我观察着福,他也在变化着。
  第一阶段:被吸引。
  我把他周围的学生做了些调整,换了几个相对安静、听话的学生。上课时,人家都不理他,他只好自己玩。可是,课堂变得很有意思的时候,他竟然也被吸引了。
  当学生津津有味地欣赏着电视画面时,我发现他开始抬起头来看。当老师讲到什么好笑的东西时,他也跟着乐。当同学积极踊跃地要求表演课本剧时,他的眼睛里也闪着光。有一两次,他也举了手,虽然说话的声音很小,可他终究参与了进来。
  他用在玩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当同学们紧张学习,而他却无所事事,既不玩,也不学,脸上写着落寞。我觉得这是件好事。
  第二阶段:参与。
  我鼓励他参与,从最简单的读字读词开始,可是很难。本来他偷偷地念着,可一让他读给老师听听,他就不读了。再多说几句,无论是鼓励还是命令,他就开始生气,脸色也变得难看。我不气馁,坚持着。我发现,我今天提出的要求,他不会马上去做,可是,明天或后天,他却能做,好像他在心里作着斗争,而这个斗争必须回家发酵一段时间,才能在他身上见到结果。
  我和数学老师讨论,我们一致认为,他在学习上的这种表现,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确实不会,基础太差,跟不上;二是懒惰,多年以来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三是退缩,因为总是失败,造成自卑心理,形成了“我就是一个差学生”的自我认识。让他重塑自我,让他改变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会在他心里激起更大的矛盾和冲突,所以他接受老师在学习上的指导,总不那么痛快。可是,他也想学,也想跟上其他同学,这就是为什么老师的要求,他要延迟到第二天才接受。
  第三阶段:确定目标。
  随着他一天天变好,我和他的关系也融洽起来。我趁他情绪好的时候了解到了他的几个早期记忆片断——
  “小时候,我和哥哥到小河边抓鱼,我一下子掉进了河里,我哥哥把我拉了上来。”
  “我回老家,姥姥叫我去放牛,我每天牵着牛,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心里乐开了花。”
  “我在老家,看到磨,我不会推,就回家叫姥姥教我,后来我会了。”
  他叙述得非常简单,可是,从这里面,我也了解到一些信息。这个孩子,让他去完成一些简单的、能胜任的工作,他很喜欢去做。比如,中午帮同学去添饭,他一直乐乐呵呵。我记得,就在我狠狠治他的第二天,我仍然叫他去,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撅着嘴去了,回来的时候,却已笑容满面。而对那些比较复杂的工作,他常常感到为难,非常需要有人帮助。
  这样,我决定让他多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我命名他为“发本子专业户”。我让他负责我的粉笔盒,按时整理,按时去总务处领取。跑腿的事儿、搬东西的事儿让他干。他很高兴。
  我和数学老师一起定了他的学习目标: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学会加减乘除,将来买东西不会算错账。多认识几个字,不当文盲,能读书看报,会发发短信,基本生活能保证。就这样。
  在和福打交道的过程中我还发现,有的时候,他好像更乐意接受同学的帮助。这样,我就要求他的同位,学习时尽量拉上他。小组活动时,大家对他要宽容。
  虽然仍是困难重重,可是,他已经开始努力进步,就不会轻易停下了。
  两个月过去了,现在福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呢?我可以自豪地说,首先,他是一个快乐的孩子,不再整天怨气冲天,和同学们能友好相处。上课,他不再紧锁眉头,无所事事,也能跟着大家一起学习了。有一天,他主动告诉我,他背过了一篇课文。他也像其他学生一样,被安排进了值日小组,到他值日那天,也能按时到校值日。数学老师说最近他学会了做除法,其他任课老师都说,他上课时安静多了,基本不违反纪律。
  前些天,我们去秋游,我和班上的同学分别合影,第一个就选福来。照完相,他问我:“老师,你为什么和我第一个照相?”
  我摸了摸他的脸蛋,笑着说:“傻孩子,老师喜欢你呗!”
  他笑眯眯地跑开了。
  这是一个精彩的案例,其中的班级管理智慧令人称道。
  1.先管理,再教育
  有些问题生的问题影响全局,往往需要班主任先管住他,或者稳住他,再进行深入的教育。问题生需要诊疗,而诊疗是慢功,所以有时当务之急是管理,这对教师的管理能力是个考验。周老师用“以毒攻毒”的手段把这个孩子管住了。这就稳住了大局,而且为后面的深入教育奠定了基础。请注意,周老师的管理并不是盲目的,不是蛮干。她是先行调查研究,看准了这个学生“性格不太极端”,而且年龄尚小,有可能压住,才选准了对策。这其中已经有“诊疗”的因素了。说明管理与教育不可截然分开,它们常常是相互渗透的。
  2.教育与教学相互支撑
  有些教师总是幻想先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鸦雀无声,然后再从容教学,这是一种机械的想法,静态思维,把管理和教学割裂了。事实上,管理和教学是同步进行的,好的教学本身就是管理。你教课吸引不了学生,凭什么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说句实话,如果教师讲课枯燥无味,没什么水平,学生不捣乱就不错了。周老师一手抓稳定,一手抓教学,两手都硬,班风自然就会好转。
  3.诊疗和对症下药
  一旦局面稳定,能够正常教学了,很多教师就以为大功告成了。其实,如果隐患未除,很可能会出现反复。周老师不是这样。她稳住大局之后,继续追击,深入下去,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这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周老师从这个学生的早期记忆里发现他喜欢做简单的、能胜任的工作。这个发现很重要,也许这就是这个学生性格的基本特点。如果让我来预测,这个学生长大后可能成为一个体力劳动者,而且喜欢干科技含量较低的工作,他能从中得到乐趣。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对社会有益,他自己也高兴。你不能赶着鸭子上架,强迫他去做既不喜欢又确实做不到的事情。他的早期记忆可能已经基本锁定了他的这种自我实现方式,我们应该予以尊重。当然我们也应该引导他提高,但是提高必须从他的基础出发,而不是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这才是因材施教。周老师给这个孩子定的学习目标也许不漂亮,显示不了教师的“雄心壮志”,但我觉得这是实事求是。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他有了真实的进步。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者的任何教育措施,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取得实效。很多教师总碰钉子,这不是钉子的错误,很可能是教师的脑袋使劲使错了方向。
  (责 编 若 洋)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