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桌椅也有秩序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id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间操后,我走进教室,看到了让我头疼的一幕:值日生排列得整齐有序的桌椅已经变得“横看成岭侧成峰”了。课间休息时,孩子们出入次数多,加之有同学打闹,所以桌椅变乱也就不足为怪了。如何让这些桌椅保持整齐有序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问学生:“同学们,请大家看看我们的桌椅,乱成什么样子了?”
  “老师,刘明一下课就往外跑,把我的椅子碰倒了。”
  “李晓华和张乐下课就凑一块,把桌椅都弄歪了。”
  “老师,我的桌子到底和谁对齐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嚷着。
  “好,既然这么多问题,咱们就想办法解决吧!”我说道。
  “把好动的同学绑起来!”一名学生提出了“高见”。
  “那可不行,下课还不让动?”
  “谁弄乱的就罚他整理全班的桌椅!”
  “不合理吧!”
  还没有想出办法,学生就打起了嘴仗。班长侯伟月忍不住了,站出来呼吁:“少打嘴仗,找点可行的办法好不好!”
  “我认为,一定要让桌椅有个固定的参照物,这样就容易排整齐。”刘明先提出了一条建议。那具体找什么参照物,怎么操作呢?我顺势让学生在小组内商量,拿出最合理的方案。看着有的组有点眉目了,我叫停讨论:“哪组有办法了?找个代表说说!”
  “我们组认为,教室铺着地板砖,可以根据地板砖的排列先找到教室的中心对称轴在哪里,中轴线要位于中间两列桌子之间。其他的桌子与中间两列的桌子对齐就好了!”
  “我补充一下。”卫生委员李光照说。“不要让中轴线在两列桌子中间,因为桌面延伸出了几厘米,大家把握不准,就会使两张桌子偏左或右,从前面看就不整齐了!我们可以让右边那一列桌子的两条桌腿压在中轴线上,左边一列的桌子与右边桌子靠紧,就可使中间两列桌子在一条线上,桌椅就会非常整齐。”
  “聽明白了吗?试一试吧!”我提议。中间两列同学马上行动起来,果真效果不错。接下来留足走道间距,以中间桌椅为参照物,两边的桌椅也比较轻松地排整齐了。
  排列整齐的桌椅看着赏心悦目,但孩子们是每时每刻都在动的:上课回答问题,起立坐下要动;小组讨论问题,前后位组合要动;橡皮、本子或笔掉到地上,孩子捡拾要动。这些情形都会使桌椅变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接着问:“排整齐了,是不是桌椅就不会再动了?”
  “肯定不行,保持最重要!”刘明的反应挺快。
  “你能保持吗?”不少同学冲他说。
  为了给刘明找台阶下,我赶忙说:“大家帮忙想想办法。”
  这次还是刘明最先发言:“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第一排的同学当小组长,每两节课检查一次。因为第一排的同学相对个子小,桌椅移动概率相对少,也更容易找到参照物及时调整。更重要的是第一排同学方便检查,一下课,看到自己桌子摆放没问题,站到桌子前方往后看,对桌子摆放不整齐的同学说一声,相应同学一调整,就完成任务了!”
  班长侯伟月接过他的话:“刘明还真有办法,不过养成及时整理的好习惯最重要!老师,让刘明当管理第一排同学的组长行吗?”
  “班长提议了,同学们看行吗?”
  掌声在教室里响了起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每天走进教室,看到的都是整齐的桌椅,即使偶有歪斜的情况,也有同学专门提醒。渐渐地,我再也不用为桌椅摆放劳心费力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在寒冷的冬天里守望温情的春天;“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用一生守望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 方志敏在战争年代用生命守望党和党的事业;“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霍尔顿用文字铸就了自己麦田守望者的形象……  不同身份不同年代的他们
又是一届新生入学,刚刚经历了中考洗礼的孩子都很兴奋,在新环境中格外开心。可好景不长,一些学生熟悉了环境之后,身上散漫的习气慢慢就显露出来了,活脱脱的花果山“美猴王”。  在班委例行会上,班长向我反映了这个问题。是“镇压”,还是“杀鸡儆猴”,还是……我接连思考了几天。班会课上,我慢悠悠走进教室,说:“今天我和同学们探讨一下文学吧!”  “探讨文学?”“和教物理的老班?”“班会课?”同学们不知道我葫芦
班主任如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发自内心想解决的问题。作者以此为书名和思考的源泉,以德育为研究课题应有的内涵与外延作为全书的核心思想,最终构建出一座完整的德育“大厦”。  《班主任如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是教育界的久旱之甘霖,茫雪之热炭。作为班主任,我深知教育教学的艰难,也知道高效传递知识不易,更何况要高效地完成德育这类关乎思想教育,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而改变个体思想和言行的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