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尊重儿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ish_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国家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它依据幼儿的心智成熟度、适应能力等,对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发展预期目标,譬如“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5岁学会说出家庭住址,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等,旨在为幼儿教育提供更科学的风向标。
  无疑,在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愈来愈为严重和突出的情况下,国家教育部出台这样一部《指南》,不仅为幼儿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风向标,对广大家长教育孩子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而且对于广大幼儿教师科学地做好幼儿教育工作也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这一《指南》的解读和学习,我觉得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一、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但是,现在一些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为了竞争的需要,或者为了迎合某些家长的要求,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超前教育,有的甚至在幼儿一入园即向幼儿传授小学知识,甚至向四五岁的幼儿开设各种形式的艺术班、特长班、早教班等等,让幼儿小小年龄便要面对各种名目的作业和练习。这样的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不仅让幼儿牺牲了童年的快乐和身心健康,甚至还导致一些孩子在小小年龄就出现了厌学情绪,对学习产生反感。现在,对照教育部提供的《指南》,广大教师无疑值得警醒,那就是一定要尊重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规律,依照幼儿的天性对幼儿进行合适的教育和引导,让幼儿从事属于他那个年龄段所应该做的事,而切不可再把幼儿教育“小学化”,一味地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强化训练,对孩子进行那种拔苗助长式的过度开发,从而避免出现那些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适得其反的事情。
  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就像自然界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现实生活中也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孩子。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每个幼儿的身体特质、学习方式和发展情况都各有不同,在不同的学习与发展领域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承认差异,是尊重差异;尊重差异,是尊重个人。不承认、不尊重差异,企图用一个模子塑造孩子,是不科学的。教师要承认并尊重每个幼儿的差异,要允许并肯定他们不同程度的差异和进步发展的快慢,从而让幼儿都能够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达到《指南》所呈现的发展目标,而绝不是用一把“尺子”、用一个标准评价和衡量所有的幼儿。
  三、尊重幼儿的独特价值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也曾告诫说:“要给孩子更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不能总是做题又做题。”每个人的童年都只拥有一次,童真、童趣无疑是人生当中最美好和最珍贵的东西,一个人童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对于其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面对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幼儿个体,面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对各种事物及活动的浓厚兴趣,教师一定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尽可能地对其进行鼓励和培养,并尽可能地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放手让孩子们多试一试,多一些感受,多一些体验,并对他们少一些限制,少一些束缚,少一分桎梏,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方式获取经验、知识和技能的需要,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努力让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得到张扬、兴趣都得到发展,从而使孩子们都能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诚如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但愿今天《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出台能够对转变社会公众,特别是转变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起到直接、积极的影响,让今后的幼儿教育更加科学、更加合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拥有健康的心智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并为未来人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基。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新城实验幼儿园 471800 )
其他文献
藏学家G.图齐说,石头代表着世界之轴,是在地狱、大地、上天三界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有形形式。然而即使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冈仁波齐,它仍是一座充满生命力的雪山,与整个冈底斯山脉一起,使青藏高原体现了更加丰沛的地质地貌特点,并划分出了丰富的南北气候地理单元。  “冈”为藏语,意即“雪”,“底斯”为梵语,“雪山”之意,两种文字合二为一得此名称。它的意思被引申为“众山之主”,又被称作“世界之轴”。实际上,
【摘 要】许多学校在组织阅读活动时容易偏离主旨和初衷,教师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则容易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因此,学校组织阅读活动,要能“静下性子”,切实为学生营造一个宁静的、健康的阅读生态环境。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要能“俯下身子”,才能满足学生真正的阅读需求和生命成長的需要。  【关键词】阅读;活动组织;指导策略  当前,许多学校组织和指导阅读活动存在“三多”现象:推荐书目版本多,展示活动花样多,对外
【摘 要】对话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教师、学生、文本互相对话、互相发展的过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英语对话教学课缺乏对话性,文本、教师、学生三者相互孤立,缺乏互动。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师本对话的文本解析策略、生本对话的文本再构策略和师生对话的话轮建构策略,创建三者联动的对话课,凸显教学的对话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摘 要】小学科学教材中“地球与宇宙”模块的内容,大多是不易见到的抽象事物,教学时,教师指导不规范就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宇宙空间概念,而小学生正处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期,空间观念不足。因此,教学时应通过“借助模拟实验、借助现象观察、借助画图示意、借助媒体技术”等路径,架起具象、抽象之间的桥梁,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空间概念的形成和求真探索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地球与宇宙;具象教学;抽象概
【摘 要】课程改革从初期的“行动起来”正过渡到现在的“内涵走向”。围绕“面向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反思课改的“长板”和“短板”,并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和四季时令规律,构建“PBL四季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跨学科的主题性和内容的选择性学习模式,从多个维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形成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PBL 活动课程 课程模式 核心素养  浙江省于2015年3月启动的深
蓝志贵,这位77岁的长者,已经退出摄影圈十几年了。他如今正在成都淡然地安度他的晚年,他现在的爱好是种兰花、炒股票,与成都武侯祠横街上的藏族商人用藏语或四川话聊聊天,是他每天散步时的“必修课”,他已经远离摄影。然而,就像河床中的美玉,经过时间的冲刷和沉淀,越发显出其深厚的华泽,众多专业人士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蓝志贵上世纪50-70年代拍摄的西藏代表作品完全能与国外同时期的摄影大师的代表作进行比较。他
在青藏高原,牦牛很早就先于人类开始生活于这片广袤无垠之地,并和人类一道守护着这片圣神的净土,这就是高原人类世世代代敬重牦牛,并结伴积淀高原文明的缘由所在。  对于高原人类而言,牦牛是永远的祖先,是祖父母,是父母,是兄弟姐妹,是子女,是朋友伙伴,是邻家亲戚朋友……是在千万年来共同的实际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生命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智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智慧学习”潜流涌动、呼之欲出。对于“智慧学习”内涵的理解,各国学者仁智各见,未有定论。如果从学习者视角,“智慧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积极参与、以学习者为中心、具有完整学习体验的新型学习范式,它有助于学习者进行富有成效的社会协作,施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以及回溯反思完整的学习历
【摘 要】在沙构游戏中,教师为幼儿创造一个包容、接纳的空间,借助各式各样的玩具、可塑性高的沙子等材料,不仅能促进幼儿双手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还对其社会化行为的习得、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产生重要作用。教师应从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入手,通过主题式的沙构游戏,运用观察、启发引导、情境导入、图片照片分享、协商制定活动主题等方式,发挥沙构游戏在幼儿合作能力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
【摘 要】为促进新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幼儿园常常会给新教师提供相关培训。然而,在日常的新教师培训中,还存在着以培训者为主导、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评价不完善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新教师培训工作的成效。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需为先,选择实用的培训内容;以师为本,运用有效的培训模式;多方参与,实施合理的培训评价。由此来提高幼儿园新教师培训的效率,推动幼儿园相关工作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