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与探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is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当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毕业论文研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的问题、非主导角色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的问题、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结合我校生态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与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全程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27-03
  一、引言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的一个常规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1],毕业论文实践活动可以综合地考核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的各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毕业论文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实施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的共性问题
  我国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其主要操作模式及规范条例日渐成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仍面临诸多问题,这些共性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深化发展。因此,针对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共性问题,作者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分析。
  1.投入毕业论文研究的时间短,精力不够。本科论文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大学生在完成本科论文方面的精力投入明显不足,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一方面,较多高校大学生的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大约10~12周,时间较为紧张,加之毕业实习通常也安排在此时期进行,因而更加挤占了用于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如此紧迫的时间导致学生难以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另一方面,毕业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此时期学生整日忙于毕业和就业活动,如参加招聘会、面试、应聘等,这直接与毕业论文活动冲突[2]。特别是已经落实工作的学生,用人单位往往要求其提前上岗实习,以熟悉工作,致使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结果往往就是,学生通常利用一两周时间来突击完成一篇“粗制滥造”的论文,以应付答辩。因时间仓促,有的学生毕业论文中缺少必要的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简单或者不可信,而且不少同学往往参阅一些文献,仅写一篇综述论文“交差”。总之,通过这些途径赶写出来的毕业论文质量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本科生毕业论文开始的时间(学期)晚,或者即使起步的时间早,但由于不够重视或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而通过最后一学期的某段时间来突击完成,是造成毕业论文质量难以保证的根本原因之一。
  2.毕业论文研究处于非主导角色,被动应对。本科论文是检验和强化本科生在学期间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完成论文的状态。一方面,有观点认为教师在本科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3],导师似乎有保证学生完成并通过毕业论文的义务,这种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极易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消极对待现象。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自己是在为指导教师完成科研任务;更有甚者,抱有为指导教师“打工”的思想,因此,常表现出敷衍了事等消极行为。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由于工作繁忙,无法抽出充足时间去了解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指导学生,甚至有些导师干脆将本科生安排到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中,结果势必使本科生对论文选题“稀里糊涂”,他们不了解项目的具体研究目标、内容、方案和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只是当助手或“打下手”,缺乏主导性,做研究很盲目。显然,这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影响本科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
  3.毕业论文规范化问题层出不穷,耗时耗力。“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本科论文规范是培养大学生严谨学风以及客观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必然要求。通常,不同学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均有详细且严格的规范,然而,本科论文不合规范的问题仍层出不穷,反复地修改不仅耗费指导教师的精力,也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造成毕业论文规范化问题的原因有多种:一方面,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意识到本科论文是反映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认为规范是小问题,不愿在写作规范细节上花时间,写作论文时十分随意,“有规不依”,应付了事。同时,学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要求不严,使大多数学生抱有依赖思想,认为本科论文写完就“万事大吉”了,规范格式问题是指导教师的工作,造成部分学生的本科论文从封面、题目、摘要到参考文献在格式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问题,致使指导教师反复修改,工作繁重。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关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评定规范太繁琐,或不统一,或“朝令夕改”,结果使学生和教师“无定规可依”,加大了学生与教师的工作量。
  4.论文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薄弱,亟待强化。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是反映本科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本科毕业评价过程中,由于管理不严、规则不细、制约和监控体系不完善、评估方式不科学而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论文质量。论文的完成过程通常包括选导师、调研、选题、开题、设计、实验、写作和答辩等阶段。学校一般对研究生的论文实施过程比较重视,相比之下,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过程监控和评估较为薄弱。例如,在本科论文工作中,选题和开题阶段几乎被忽略,选题存在随意性,往往未能结合学生兴趣,简单地匹配学生和指导教师,往往出现一个教师带十多个甚至更多的学生,显然这些做法无法保证本科论文的研究质量。同时,在本科论文工作中对前期和中期阶段的监控明显弱化,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而且,本科论文的评定多以最终答辩和论文水平来衡量,因此,无法体现学生在整个毕业论文研究期间的综合表现,显然,这种薄弱的过程监控体系和单一的评价体系不利于本科论文水平的提升。
  三、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本科论文工作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作者结合我校生态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情况,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以供商榷。   1.建立本科生论文激励机制。建立本科论文评优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一种重要手段。每年在毕业论文完成之后,我们系组织全系教师分组考核学生,学生的考核分数分为指导教师评分、专业教师评分、答辩现场评分三部分。根据三部分成绩,并按照相应比例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和推荐为系、院或校的优秀毕业论文,并给予表彰。同时,在论文研究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及时总结论文研究成果,积极撰写和发表学术文章,特别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指导教师从课题中为其支出论文版面费,稿费归学生享用,同时,其所在的课题组也按其发表论文的数量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参与我们课题组的2008级生态学专业几位本科生在完成本科论文后,总结相关成果,撰写并发表了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最终一位学生免试录取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另一位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继续深造。这两位学生尝到了“甜头”,他们的事迹也为低年级的学生树立了良好榜样。目前,我们系2010级的部分学生已经提前开始开展本科论文研究,并对发表科研论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2.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建立本科导师制,有利于实现本科生在大学期间的全程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我校生态学专业从2011级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就实施了本科导师制。具体做法是,在第二学期,召开了学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见面会,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研究领域,而后留给学生近2个月的时间去和各位教师广泛接触,最终自主选择确定导师。同时,对每位导师所带学生人数进行了限制,最多不超过5人,以确保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虽然本科导师制在本专业大学生培养中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其效果非常显著。首先,导师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了导师之后,可以“顺理成章”地融入到导师所在课题组中,而不是以往的为完成毕业论文而被动参与。通过进入实验室,参加野外调研等活动,学生在全程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找到了落脚点和结合点,其所学知识能够及时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导师制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感。整个四年大学期间,导师需要从各方面培养学生,需要为学生做出良好榜样,包括为人处事、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和组织管理等。同时,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全程指导也列为导师的人才培养成果,并加大计入工作量。因此,导师在对学生本科论文的实施中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研究的目标、任务及作用。总之,本科导师制是一项保障本科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
  3.重视毕业论文的规范和格式。毕业论文既是研究结果的一种表达形式,也是学位授予评审时的重要依据。因此,毕业论文应有严格规范和格式。虽然,目前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国家标准格式有多种[5],但由于本科生专业的多样化,各学校一般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毕业论文的格式和规范要求。例如,近年来,我校针对本科论文工作制定了《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并对农学、经管、工程类的毕业论文提供了专门的格式样版。这为本校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撰写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生态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学期间需必修《科技论文与应用文写作》课程,其中有部分内容专门为学生讲解毕业论文格式和撰写规范。同时,在论文工作开展之前,还会安排相关教师为学生做毕业论文研究辅导报告,讲解毕业论文格式与规范。这些工作均有效地提高了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对毕业论文格式的重视程度,显著地减少了毕业论文后期因格式问题而造成繁琐的“返工”现象。
  4.探索多元化的毕业论文模式。毕业论文工作属于大学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教学部分,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然而,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上是“导师 若干学生”的指导模式。实际上,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如果能提供机会,让大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毕业论文研究工作,完全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为此,本系大力鼓励生态学专业的本科生积极申请各个层次的科技创新课题或者积极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活动,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科研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获得良好的发展平台。这些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也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四、结语
  毕业论文是现代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体现了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水平和综合素质,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同时,要切实做好经费保障、教师到位、学生主导、规范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总之,要做好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各种改革措施,切实地解决本科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本科论文工作在高等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新荣,黄合婷.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91-992.
  [2]曾锦,钱向丽,江丽,彭仁涛.工科院校本科生提前做毕业论文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9):122.
  [3]侯贵华,陈景文,罗驹华.试析教师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的主导作用[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2):76-78.
  [4]王先文,赵浩峰.本科生导师制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12):61-64.
  [5]毛小庆,韩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6):133-136.
  基金项目:“农科生态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教高函[2007]23号);“农业生态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高函[2006]26号);广东省生态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粤教高函[2010]96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BKJGYB2008030);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粤教高函[2011]55号);广东省生态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粤教高函[2012]123号);华南农业大学2010年度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华南农教[2010]59号);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JG08005);华南农业大学《普通生态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重点专业和华南农业大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质量工程项目(华南农教[2012]49号)
  作者简介:赵本良(1980-),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生态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章家恩(1968-),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分析,提出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师是授课而非授书,教师的任务不仅在授业,更在育人,教学不仅在课堂,更要延伸到课外。文章还着重介绍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做法。  关键词: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能力;综合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高
摘要:中小学生犯罪事件不断发生,必须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时时刻刻教育学生知法守法,在课堂渗透法制教育,力求多方式、多渠道开展法律及法规教育,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法制教育;渗透;适时有度    近年来,中小学生犯罪事件不断发生,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一批由高职和电大合并组建的高校。这批高校集高职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资源于一身,其中很多学校正借助多年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软硬件条件积极申报全国100所骨干高职院校(以下简称骨干校)和开放大学。随着这些学校骨干校和开放大学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党和国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方针指引下,非学历继续教育日益彰显
摘要:随着研究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国内各大高校普遍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制度,各二级学院在校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的领导下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校院二级管理部门职能分工不明确、学院职能发挥不到位等弊病。理顺校院二级管理主体的权责,凸显学院在研究生管理中的作用势在必行。而建立校院二级管理框架下的校、院、系、导师四位一体的管理网络是促进二级管理制度完善化的不二之选。  关键词:二级管理;研究生管理
摘要:生物产业已经成为湖北省的支柱产业,对生物类高职人才的需求不短增长。本文通过调查光谷生物城中的基因工程类企业,分析了光谷生物城中典型基因工程类企业对高职人才的技能要求,设计了《基因工程》综合实训内容。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大大提高了高职基因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光谷生物城;高职;基因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96-
摘要:在实践中,教师的成长除了与自我的对话,更多的是与自我和同伴的对话。如果在与同伴的对话中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个人反思,必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对话;实践;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12-03  校本教研的理念中非常凸显的一点是,它强调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种基本途径来实现老师的专业成长,其实质是实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毕业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如何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各高校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以临沂大学为例,提出了地方高校如何立足于学校实际的建议,指出应该从强化学生的能力入手,探索出一条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就业新思路,以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临沂大学  中图分类号:
摘要: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与开展,各大试点高校面向工业化发展需求,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并派学生到企业实习,如何对实习期党员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日渐成为很多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实习期间党建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并结合某高校软件学院实习生党建工作实际,提出了在实习单位建立实习生党支部、建立实习生党员网络小组、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管理平台、与实习企业共建协同管理机制及建立健全德
摘要:为创业带动就业,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课内课程中融入创业项目设计,包括创业教育基础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环节(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课外注重对学生社团和特色项目的引领。但这些项目相互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关键词:创业教育;课堂内外;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054-0
摘要:小组合作模式的班级管理,是一种细到极致的管理方式,因其组小,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优劣细节,为高效实现班级管理目标作好了铺垫。本文以改变一名性格有缺陷的学生为例,从组长的培训到组内的管理细节操作,展开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德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73-02   一、案例描述  高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