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高中时期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数学教学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数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数学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高中时期的数学教学而言,影响更大,由于高中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教师更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全面贯彻落实新高考的要求,开展以新高考为背景的高中数学教学,以此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具体该如何才能开展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呢?下面笔者将对此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中数学;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8-101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因为新高考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技能和思维能力的考核,改变了传统考核中以学生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而这一点正是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依旧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然而想要开展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首先就需要教师及时找出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这些问题积极的探索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落实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例如下面提到的几点问题就是当今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类型。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公式和概念的教学过度重视死记硬背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公式和概念教学的时候过度重视死记硬背,故此导致高中数学教学效率较低。因为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乐趣,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为高中数学教学中公式和概念较多,并且内容较为复杂,如果单纯地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并不能理解概念的含义和实现公式的深刻记忆,等到实际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遗忘或者是混乱的现象。显然这不符合新高考对现代化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故此导致高中数学教学效率较低。而对学生来说,长期处在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还会导致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枯燥,甚至个别学生会出现厌烦的情绪,这也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2.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低
  除了教学方法传统和陈旧之外,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就是学生参与数学学科的积极性较低。因为从数学学科的特点来看该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及逻辑能力等等,虽然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培养和发展,但是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他们依然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再加上教师教学观念的传统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故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这显然不符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也不能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3.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
  未以学生为主体也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有些高中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并且因为经过常年的积累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就会采用自己总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又或者是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追赶教学进度,这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会挑拣考试中涉及的重点内容进行教学,而对考试中不涉及的内容则没有引起重视,故此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全面。但是高中学科又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想要学好新知识学生必须要全面、灵活地掌握旧知识,在这种挑重点的教学模式中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新知识和旧知识产生关联呢?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不会的内容越来越多,最终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数学教学开展的重要性
  首先,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和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过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则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度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考试成绩,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则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等,显然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也符合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由此可以看出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对新课程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帮助。其次,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还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因为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然而想要实现这些教学目的就必须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开展教学,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的开展正是以这些目的为基础进行教学,故此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这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开展策略
  1.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想要开展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开展符合当今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的教学。例如,笔者在开展人教版高一数学《空间几何体》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笔者就可以积极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授课。通过搜索网络上和本节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源,并且对这些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笔者搜索了空间几何体相关的图形,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这些图形,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几何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故此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教师要积极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2.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因为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分层教学,而这正是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的体现[1]。例如,笔者在开展人教版高中数学《函数的应用》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布置较难的学习任务,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灵活地运用函数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笔者则要求他们对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掌握和理解即可。最后则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笔者则以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通过这样的方法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方法,以此来实现个性化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而这正是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体现。
  3.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高中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是新高考对现代化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故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授课,以此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2]。笔者在开展人教版高中数学《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授课。例如笔者在开展本节课程教学的时候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生活中点、直线以及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而对学生思考的方式笔者会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通过这样的方法开展生活化的高中数学教学,而对学生来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和想象,然后再结合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关联,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开展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4.以问题为引导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因为高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性格特点进行教学,通过提出相关的问题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的则是自身的引导作用,并且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对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正是新高考背景下现代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要求[3]。例如,在开展人教版高中数学《复数的四则运算》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笔者在开展本节课程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复数的四则运算和虚数的四则运算有哪些差异?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就有了思考和探究的方向,接下来笔者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当然,学生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笔者也积极地参与其中,认真倾听学生讨论的内容,错误的观点笔者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高考对现代化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符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可以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乐趣以及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对高中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帮助。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全面贯彻落实新高考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针,并且严格结合新高考的教学目标进行授课,从而开展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促进高中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泳兴.体验式教学在商科类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20(10).
  [2]張沛丰.指导高中生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5).
  [3]朱少华.浅谈高三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7(82).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中学,浙江 余姚 31540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实了全面深化教学工作,提升了教学改革攻坚的效果,在现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的融合,进一步推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水平的优化。而在实施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教师应当重视课前的教学分析研究,将信息技
目的探讨既往药物及手术流产史与早产的关联。方法参与马鞍山市优生优育队列的3 474名孕妇于孕14周前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药物及手术流产史资料,以单胎活产儿3 256人为分析样本。根据是否有药物及手术流产史以及流产次数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药物及手术流产史对随后妊娠早产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早产发生率为4.12%(n=134),自发性早产发生率为2.49%(n=81)。控制可能的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概况及病原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4年新疆菌痢的发病资料、菌型监测、药敏试验等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4年新疆共报告菌痢123 238例,年发病率波动在25.91/10万~76.04/10万之间,年病死率在0.00~46.90/10万之间。东疆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7-9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目的探讨2000-2015年中国≥60岁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情况。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老年期痴呆患病率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2015年。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总调查人数为76 980人,其中患者4 295例;经Meta分析,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15%(95% CI:4.21%~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已不仅仅只停留在专业技术层面,而是更加趋向于综合素质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在新高考的要求下语文教学也需要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只重视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没有系统的教学安排,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在语文學习上无法掌握正确的方法,同时也无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夯实基础。
目的了解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的流行趋势,同时探索HIV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5年在南京市连续开展MSM哨点监测,调查该人群社会人口学信息、性行为情况、艾滋病预防服务覆盖和近1年HIV检测情况等,采用趋势χ2检验进行趋势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011-2015年分别调查了712、670、656、681和601名MS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乌市)男男性行为兼异性性行为者(MSMW)人口学、行为特征及HIV感染因素。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通过哨点监测系统获取乌市某区2010-2014年MSM一般人口学、性行为及血清学等资料,按其是否近6个月内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分MSMW、仅为男男性行为者(MSMO)两个亚组人群对比分析。结果共监测MSM 2 073人,其中MSMW 216人(10.4%),MSMO
目的探讨经牛奶分层后饮茶、咖啡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6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OSCC新发病例593例和同期经性别、年龄频数匹配的医院体检人群及社区健康人群1 128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咖啡、饮茶及其相关变量与OSCC发病风险的调整OR值及其95%CI,并进行相乘交互作用分析。采用相对超危险度比、归因比和交互作用指数
目的研究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成年期BMI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基线调查,共94 052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将出生于1956年10月至1958年9月、1959年10月至1961年9月和1962年10月至1964年9月的研究对象分别划分为饥荒前出生组、饥荒期内出生组和饥荒后出生组(对照组)。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饥荒暴露组成年期BMI的回归系数及其95%CI。采用似然比检验计算吸烟
目的分析中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现状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对2015年中国居民与全球主要国家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进行比较;分析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和1990-2015年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变化幅度。结果2015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6.2岁,健康期望寿命为68.0岁,分别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4岁和5.2岁。2015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