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师生表演,创设情境
表演是学生非常喜爱的语文活动,虽然费时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特别对口语交际更是一个有力的帮助。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当林冲、洪教头等角色进行表演,学生表演得很投入,在一言一语,一招一式中尽情表达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惟妙惟肖的动作,准确到位的语调,把林冲的谦逊礼让、足智多谋以及洪教头的骄傲自大、嚣张跋扈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表演不但复现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组织演出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进行交际、合作的过程。
二、巧用补白,创设情境
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文质兼美,令人陶醉、神往。而阅读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往往是隐性的,易被忽略,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阅读教材中口语交际的潜在源,拓宽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补白课文内容入手,让他们联系前后文,展开想象的翅膀,练习说话,从而拓展思维,发展语言。
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的教学中,当学到“谈迁并没有被厄运击垮,重新编写《国榷》,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一部更加翔实精彩的《国榷》诞生了”一处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话:在这四年中,谈迁都做了哪些努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谈迁为了搜集史料,正在翻阅书籍!”
生2:“在我的头脑中我好像看到了谈迁来到乡亲们中间正在向他们咨询访问。”
生3:“我看到了谈迁来到了一处历史遗迹进行实地考察。”
生4:“我看到谈迁端坐在书桌前,正奋笔疾书,用自己的生命在书写《国榷》。
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奇思妙想从学生心中迸发出来,真令人欣喜。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这不失为一个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好办法。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学习生活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交际情境。教师要走下讲台、蹲下身来,融入到学生这个群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活动范围,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交际话题来创设交际情景,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口语交际实践。如在上《学会请教》这堂课时,我先用“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或学习生活中有过请教别人的经历吗?”谈话导入课题,然后我向同学们询问“你们平时都因哪些事请教过别人呢?”学生们有的说因读书时遇到了生字而去请教同学;有的说在做题时遇到了疑难问题请教了班长;还有的说不知怎样洗去衣服上的墨水污渍请教了妈妈。一时间,他们的说话欲望彻底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便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一演请教的过程,自己设计台词,设计动作。通过一次次的真实体验让他们体会到该用怎样的语言向别人请教才是文明的,礼貌的。看着课堂上同学们热情高涨的样子,我知道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四、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有时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创设口语交际情景,这种方式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激起表达的欲望,使交际水到渠成。记得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2有这样一个口语交际:有四幅漫画,其中第一幅画是一个小男孩手拿照相机正四处搜寻,第三幅是小男孩举起照相机,按下了快门,第四幅是小男孩和另外两个伙伴被照片上的情景逗得合不拢嘴,让同学们想象空白的第二幅图上的内容,然后连贯地讲下来。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我把它制作成了课件。教学伊始,我先在屏幕上播放小男孩手拿照相机打算摄像的可爱图片,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再引导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打算干什么”的句式说话。学生相互交流后,我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小男孩和其他两个小伙伴在看一张照片,并不时发出阵阵欢乐的笑声。我乘兴追问:“他们怎么笑啦?”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小男孩拍的照片把他们逗笑了。”我马上请他们闭上眼睛,继续播放笑声为背景音乐,让他们想象小男孩拍到了什么有趣的一幕。然后自由组合成小组,在组内互诉情境。最后评选出“想象大王”。学生反应热烈,畅所欲言,在欢声笑语中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
总之,口语交际无所不在,无时不存,只要教师有心、留心、用心,用“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促使他们用“心”去交流,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表演是学生非常喜爱的语文活动,虽然费时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特别对口语交际更是一个有力的帮助。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当林冲、洪教头等角色进行表演,学生表演得很投入,在一言一语,一招一式中尽情表达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惟妙惟肖的动作,准确到位的语调,把林冲的谦逊礼让、足智多谋以及洪教头的骄傲自大、嚣张跋扈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表演不但复现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组织演出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进行交际、合作的过程。
二、巧用补白,创设情境
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文质兼美,令人陶醉、神往。而阅读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往往是隐性的,易被忽略,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阅读教材中口语交际的潜在源,拓宽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补白课文内容入手,让他们联系前后文,展开想象的翅膀,练习说话,从而拓展思维,发展语言。
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的教学中,当学到“谈迁并没有被厄运击垮,重新编写《国榷》,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一部更加翔实精彩的《国榷》诞生了”一处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话:在这四年中,谈迁都做了哪些努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谈迁为了搜集史料,正在翻阅书籍!”
生2:“在我的头脑中我好像看到了谈迁来到乡亲们中间正在向他们咨询访问。”
生3:“我看到了谈迁来到了一处历史遗迹进行实地考察。”
生4:“我看到谈迁端坐在书桌前,正奋笔疾书,用自己的生命在书写《国榷》。
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奇思妙想从学生心中迸发出来,真令人欣喜。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这不失为一个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好办法。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学习生活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交际情境。教师要走下讲台、蹲下身来,融入到学生这个群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活动范围,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交际话题来创设交际情景,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口语交际实践。如在上《学会请教》这堂课时,我先用“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或学习生活中有过请教别人的经历吗?”谈话导入课题,然后我向同学们询问“你们平时都因哪些事请教过别人呢?”学生们有的说因读书时遇到了生字而去请教同学;有的说在做题时遇到了疑难问题请教了班长;还有的说不知怎样洗去衣服上的墨水污渍请教了妈妈。一时间,他们的说话欲望彻底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便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一演请教的过程,自己设计台词,设计动作。通过一次次的真实体验让他们体会到该用怎样的语言向别人请教才是文明的,礼貌的。看着课堂上同学们热情高涨的样子,我知道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四、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有时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创设口语交际情景,这种方式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激起表达的欲望,使交际水到渠成。记得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2有这样一个口语交际:有四幅漫画,其中第一幅画是一个小男孩手拿照相机正四处搜寻,第三幅是小男孩举起照相机,按下了快门,第四幅是小男孩和另外两个伙伴被照片上的情景逗得合不拢嘴,让同学们想象空白的第二幅图上的内容,然后连贯地讲下来。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我把它制作成了课件。教学伊始,我先在屏幕上播放小男孩手拿照相机打算摄像的可爱图片,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再引导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打算干什么”的句式说话。学生相互交流后,我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小男孩和其他两个小伙伴在看一张照片,并不时发出阵阵欢乐的笑声。我乘兴追问:“他们怎么笑啦?”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小男孩拍的照片把他们逗笑了。”我马上请他们闭上眼睛,继续播放笑声为背景音乐,让他们想象小男孩拍到了什么有趣的一幕。然后自由组合成小组,在组内互诉情境。最后评选出“想象大王”。学生反应热烈,畅所欲言,在欢声笑语中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
总之,口语交际无所不在,无时不存,只要教师有心、留心、用心,用“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促使他们用“心”去交流,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