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古城品『合渣』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ai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风和日丽的春日,我来到鄂西恩施,于满山的杜鹃花海和成片的水杉林间,探腾龙溶洞,爬佛宝名山,访鱼木古寨,游清江,听民歌,观傩戏,好一番恣意畅快。边游边食,一直是我的座右铭,而这次游览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则莫过于一道当地的土家美食“合渣菜”。
  
  合渣价格便宜,满满一钵,还配送小碟的蒸菜、凉拌菜、味碟和土家族特有的油茶汤(用油把茶叶炸黄后加入少量的水煮沸,呈褐色茶浆时加水稀释烧开,再加入炒米、油炸豆腐丝、蛋片和大蒜、胡椒,其味可口),咸淡适中,营养丰富,让人吃得心满意足,顿解周身劳顿之苦,真是划算极了。
  向服务员请教,才知道合渣的制作其实很简单。最主要的原料是富含蛋白质的黄豆。首先要将挑拣好的黄豆用温水浸泡半个时辰,待其一粒粒完全发涨,像打豆腐一样,将黄豆一小勺一小勺掺和着水喂进石磨的磨眼里磨成乳白的浆汁。这道工序很重要,黄豆要慢慢地磨,磨出来的合渣才细、融合度高,煮出来的合渣才好吃。
  跟打豆浆不一样的是,磨好的浆汁不需要过滤、压榨和点卤,而是渣、浆不分,打入鸡蛋搅匀倒进锅里,用猛火煮开后,再用锅铲慢慢搅动,一直到变得黏稠,再加入洗净切好的菜叶,改用文火慢慢熬煮,到快要起锅的时候,加适量的盐,就成了乳白含绿的合渣,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清香无比,绵软爽口。
  合渣一年四季都可食用,因其制作简单方便、营养丰富,深受土家族人的喜爱,成为土家人的家常菜肴,有“没有合渣吃不下饭”之说。尤其是在夏天三伏之际或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喜欢在合渣里加入一些大米熬成一种合渣稀饭,就凉在锅里让其自然冷却,随时食用,既祛暑又爽口,还省事。
  土家人待客或做菜时,还需要将合渣再加工。先将锅烧热,放进猪油或香油,待油烧热后,将切碎的辣椒放进油中炸一下,再倒进合渣,然后放一把切好的蒜苗、葱花进去,盖上锅盖焖一下,就可以倒进钵子上席了。如果喜欢吃清淡的,可以直接将合渣倒进锅里煮至沸腾,随各人的喜好,拌入洗净切好的青菜、洋芋、肉末、鸡蛋、苞谷粉等继续煮,熟透后就可食用。
  在过去贫穷的年代,合渣曾经是土家人过年的主要食品,留下“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如今土家人的饭桌上日益丰富,鸡鸭鱼肉等各种菜肴应有尽有,但合渣仍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大名吃之一,可见土家人念旧之情。
  合渣主要由黄豆和青菜做成,二者蛋白质和维生素科学搭配,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在土家族,据说婴儿出生后,如果缺奶水,可以将合渣当乳汁来用,既不失营养,又可以省下奶粉钱。听说合渣还有助消化、减肥和美容的功效。游览依山而建、历史悠久的恩施古城,看着大街上走过的水灵灵的土家姑娘,窈窕的身材、姣好的容颜、白皙的肤色,我的心里不禁暗自思忖:除了鄂西青山绿水的养育,不知这是否还有经常食用合渣的功劳呢?
其他文献
江南是我的故乡。每至清明,母亲必做清明饼。清明饼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也被称作清明团子、绵菜饼、清明果,吃起来端的甜而不腻,肥而不腴,是江南人用来祭祀祖先的一种食品,流传至今。  清明节历史悠久,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能吃凉的食品。清明饼就是因为这种习俗应运而生的。清明这天,家家户户去扫墓。于墓碑前奉上一盘清
那日,我与几个朋友在一家有点档次的酒楼吃饭,正好碰上一群外国留学生也上这儿用餐,我用不太流利的英语与他们打招呼、攀谈,说笑间,我问他们:喜欢吃中国菜吗?他们一致竖起大拇指:“I like it!”“Very good!”  中国菜的确算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你问100个老外,几乎百分之百都会这样跟你说:中国菜非常好吃,好吃极了!他们会两眼放光,不自觉地吞吞口水,再来一句:我爱中国菜。  然而,
苏州糕团冠绝天下,一年四季层出不穷,是我国名点小吃百花丛中的一枝奇葩。苏州糕团采用当地盛产的稻米,碾磨成糯米粉或大米粉为原料,再与不同的辅料、作料相配精制而成。由于制作精良,品种繁多,色泽鲜艳,甜松糯韧,是老少皆宜的时令美食,备倍受人们喜爱。  以米磨粉制作糕团,始于三千多年前,历史悠久。公元前周代文学《周礼》中就载有“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饵者,即粉饼之意。说明那时便有以肉为馅的油煎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