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40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来源 :饮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zxx_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至2011年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符合病例入选标准,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次,q d,观察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10ml/次,qd,两组均观察14d,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判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39/40)比80%(3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4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IHSS分别为4.14±2.72分比6.37±2.81分,t=6.78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炎症反应,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是治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良好方法。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托伐他汀;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64—02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科的常见病、高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早期炎症反应是影响急性脑梗死病情变化和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能够诱发、促进炎症和细胞毒性等反应参与脑缺血损伤,其中C反应蛋白是炎症性疾病的敏感标记物之一,在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指标。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较好调节血脂的作用,还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丹参川芎嗪已逐渐广泛运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障碍,减轻脑缺氧、缺血后再灌注的损伤。本文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至2011年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符合病例入选标准,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64.2±6.3岁,BMI为26.3±4.8kg/m2,NIHSS评分(10.26±4.67)分,轻型17例,中型16例,重型7例,合并高血压16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1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65.8±6.2岁,BMI为26.6±4.5kg/rn2,NIHSS评分(10.33±4.58)分,轻型19例,中型16例,重型5例,合并高血压15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1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病例入选标准
  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脑出血除外;②发病时间≤72h;③入组前2个月未使用过降脂药物、炎症抑制药物及免疫抑制剂者;④无合并严重心肝肾并发症,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⑤非过敏体质,对治疗药物过敏或禁忌者除外;⑥排除精神及智能障碍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甘露醇或呋塞米控制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预防感染,控制合并症,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等。对照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次,qd,观察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10ml/次,qd,两组均观察14d。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根据《脑中卒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判两组临床疗效,分为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总病例数。
  1.4统计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39/40)比80%(3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4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IHSS分别为4.14±2.72分比6.37±2.81分,t=6.78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导致的脑继发损是由于脑组织局部过度的炎症反应所致,阻断炎症反应能够有效改善脑损伤及病情进展,引起血管内膜损伤,释放氧自由基,使脑组织损伤加重及扩大,高水平的炎症因子可使血管痉挛,影响脂质正常代谢,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提高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概率。本文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提高总有效率近17%,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三代他汀类药物,降脂效果明显优于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等药物,能够提高脏内LDL—C受体数量及增加其活性,加快LDL—C的代谢,从而降低体内LDL—C水平,有利于斑块内脂质清除,同时能够有效对抗或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板聚集、减轻血栓形成反应,达到降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缩小及稳定斑块作用。丹参川芎嗪是盐酸川芎嗪和丹参素的复方制剂,丹参素有清除氧自由基作用,降低脑损伤、脑水肿和神经细胞死亡,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改善血液流学,有利于改善脑缺血缺氧。川芎嗪能抑制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耗氧量,防止脂质的沉积和稳定粥样斑块,减慢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脑梗死的复发。研究显示,丹参川芎嗪能够较快地改善缺血区微循环,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多重作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减少病残率,提高有效率。
  综上所述,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炎症反应,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是治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良好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以及口服阿米替林,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经肛门吲哚美辛栓治疗疗效对比,为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办法。方法:依据间质性膀胱炎NIDDK诊断标准诊断的38名患者(其中门诊患者25名,占66%,住院患者13名,占44%)的治疗效果做分析报告。结果:本次研究将症状消失的
【摘要】目的:观察银杏叶合用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入选的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给予降糖、降压、降脂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胶囊,治疗组给予银杏叶片、依帕司他,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3%,对照组为63.3%,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利用局部线性投射算法 ( LLPA)不需要预知混沌信号动态特性的特点 ,将其应用于混沌键控系统 ( CSK)进行接收端的噪声去除 .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能明显提高 CSK系统的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预防性皮肤护理对于减轻西妥昔单抗所致痤疮样皮疹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应用西妥昔单抗的80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皮肤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上给予预防性皮肤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西妥昔单抗使用方法  
【摘要】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积液易反复发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两种有效的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对比,得出更优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是:随机,分组,对照,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结论是:运用含有氢氯噻嗪的治疗方案明显优于不含氢氯噻嗪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退行性膝关节炎;积液;氢氯噻嗪;治疗方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