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莫扎特时代听一场音乐会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y4893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门口,身着宫廷服、头戴长卷发的高个男人正试图打消看客关于“听不懂”的疑虑。正值暑期末端,演出寥寥,当晚惟一一场表演由1986年成立的维也纳莫扎特乐团担纲,顾名思义,这个有着30名演奏家的乐团只演奏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作品。
  乐团的确可以有“听懂”的自信。相比同时代其他音乐家,莫扎特总是直指心灵,始终在表达情感,罗曼罗兰形容,他“摆脱了内心的挣扎,到达一个崇高与和平的领域”,另外,这个年轻乐团贴心地照顾到游客和非专业人士的朝圣心理,编排上既保留了作曲家著名歌剧中的咏叹调和对唱,也加入了耳熟能详的管弦乐和协奏曲选段。
  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包括售票小哥在内,所有工作人员以华美繁复的18世纪装扮和旧时礼仪接待观众。观众也被要求着正装走过铺着红丝绒地毯的楼梯,前往位于包厢内的座位。1869年伴随《蓝色多瑙河》首演而启用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也是这时空幻境的组成部分之一,约翰·施特劳斯、洛林·马泽尔在内的音乐家均在此担任过指挥,一切如旧,只是加装了空调。
  莫扎特的音乐并不如表面的简单,一直是古典音乐表演者的试金石,对音乐的理解包括读谱经验都相当具有挑战性,甚至某些大师级别的现场也会被人诟病。这也是为什么国际级的音乐大赛中,人们更容易选择谱面更复杂、结构更庞大的贝多芬和李斯特,而鲜有人选择莫扎特。
  演奏者在哈布斯堡王朝时代的盛裝下登场。每年一度的维也纳莫扎特音乐会系列中,身穿历史服装的音乐会被称为“音乐学院”,有着崇高的地位。当晚的表演由《唐璜》开场,紧接着是《G大调弦乐小夜曲》和《伊多梅纽斯》,前者是莫扎特所作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后者则是他的歌剧代表作。这个编排十分有意思,可供台上台下进行恰如其分的互动。配合咏叹调,女高音Sera Gosch穿上了颇似孔雀羽毛的蓝绿相间的束腰大蓬裙,在舞台中央十分耀眼夺目。
  中场休息后,观众和表演者一同回到了1786年,那年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 K. 492)拉开序幕。整场演出的高潮在安可曲目《土耳其进行曲》中到来,奥地利最负盛名的指挥家Johannes Wildner向观众发出打节拍的邀请。全场一扫之前的正襟危坐。据说遇上更狂放的指挥,甚至会在此时邀请观众上台,或将指挥棒潇洒地扔向观众席,让演出定格。在莫扎特的时代,音乐并不属于平民,而他自幼成名,得以保持纯粹心性、突破藩篱,完成了“每个角色都像在用音乐唱自己”的作品,听一次现场,似乎明白了为何时光流淌至今,莫扎特依旧葆有活力。
其他文献
马思纯和欧豪  八月秋凉,比较适合分手。一来省去了即将到来的七夕要送对方什么礼物的愁苦,二来随着渐渐入秋,人也会越来越冷静,不会后悔做了这个决定。两周之内,娱乐圈两对年轻情侣和平分手,马思纯告别了“七月”和欧豪,挺般配的古装小情侣杨紫和秦俊杰也发了声明,四份声明看上去跟流水线产出差不了多少。  可这就是年轻一代的明星情侣呀。在一起就认爱,分手也认栽,清清爽爽就像这夏末秋初的风。少年心就该有少年的样
自从有了机器的概念,机器人就被视为一种被人类制造、期望控制、却最终脱缰的强大力量的象征,像一块镜面,照见人类的欲望与脆弱。它是科幻小说、影视创作中一个无法被取代的母题,将人类心中对真实与虚幻、自由与生存意义等的思考置于强光之下,一次次经受着赤裸而残酷的拷问。  作为机器人诞生与崛起的亲历者与见证者,或许剥离科幻的魅影,我们应该了解真实的机器黎明在发生着些什么。一个公认的现状是,在人力成本高涨的背景
突然想起了他。也许是加入了曾就职那所学校的微信群的缘故。离开那所学校已经12年了。刚工作那会,陈奕迅的《十年》正流行,那时候以为漫长得不可想象的十年,瞬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是我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学校地处县郊,置身大片广阔的农田中央,初春时节。学校好像静静行驶在绿色麦浪中的一艘船。油菜花开放时,窗外是金色的花海,把头伸出窗外,能嗅到风里带着的甜香。  我被分到初中部。同一届毕业的他被分到高
王学博导演的电影《清水里的刀子》,从2016年10月在釜山电影节露面至今,获奖无数,我曾无数次从别人嘴里听到这部片子:导演处女作,釜山电影节“新浪潮獎”获奖作品,获得了电影大师贝拉·塔尔的喜欢,西海固故事。    《清水里的刀子》改编自宁夏作家石舒清的同名小说。小说不长,只6000字,情节简单,讲父子俩和一头牛的故事。马子善老人的妻子去世了,被埋进了坟院里,儿子耶尔古拜打算宰杀家里惟一的一头牛,给
他在心里怒吼“我要这天再不遮住我眼”,  却还是乖乖取经走西天  编辑 周建平 rwzkjpz@163.com  十来年前,关于今何在,圈里有个段子:“你见过今何在吗,长得可清秀了,才18岁。”  这句话是2005年说的。披着“今何在”ID的曾雨实际年龄28岁,但长了一张少年的脸,足以骗过所有人。彼时,距离他因处女作《悟空传》一战成名已过去四年,距离他与说这句话的人网上公开决裂也还有四年。从世俗意
编辑 翁倩 rwzkhouchuang@126.com  除夕是在芹芹的二哥家里过的,芹在汉的兄弟姐妹都到齐,大小两桌,热闹无比。大年初一想到患重症住院的同学王君,可能寂寞,决定去看他。去前曾有过一丝犹豫——他会不会不在医院?家人会将他接回家吗?一番考虑后,挑选了几样适合王君吃的东西,用袋装好,还是骑上自行车,奔市中医院。  12天前戴立章告知王君得病住院的消息后,曾与四同学一起去看过他一次。高中
从丹东看对岸朝鲜新义州 图/鸭绿江美术馆提供Tips:  每年8月底9月初是丹东桃子的成熟收获期,初秋时前往可品尝到当地汁嫩鲜美的桃子。  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会有大量候鸟飞抵东港的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充食物,涨潮时欣赏鸟浪最佳。有意观鸟者可关注丹东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丹东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丹东市摄影家协会每年发布的最佳观鸟时间。  丹东是个奇怪的城市。在这里,本地人与
租房,是个极易卷入情绪的话题。  几乎每一个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轻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曲折烦琐的租房故事。不同于故乡的家,出租屋像一个百味杂陈的储物罐,记录着成年后独自闯荡的意气风发与落魄坎坷;又像是一条狭长的时间通道,伴你完成对新的城市、周遭、人生际遇的认知迭进。它代表着不确定性,却又给予你无可取代的安稳与踏实。  在习惯了房价高企的当下,对于很多人,租房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直到这份安稳被骤然打
大婆走了。  破落四合院里挤挤挨挨地住了十几户人家,堂屋后面,一块石板的距离,又是一排木头门,被多年的雨水浸透了,木头泛着棕黑色的黯淡光泽。邻里之间,亲密里夹着点淡漠,凑个牌搭子,八卦家长里短,交情说深不深,说浅不浅。  我的外婆住在这里。小学加上初中,整整九年,我和表姐顶着小城明艳艳或昏沉沉的天色,跨进这院子。  大婆是外婆面对面的邻居。院子小,右边的一排,一半是拐角那户人家的地方,一半住着我们
5月20日,韩国大财团LG集团会长具本茂去世,终年73岁。  具本茂执掌LG的23年里,不但让LG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在韩国财阀中独树一帜,LG因此在朴槿惠的贪腐事件中得以保全。  具本茂是财阀的第三代,他的爷爷具仁会是LG集团的创始人,父亲具滋暻是第二任会长。出身这样的家庭,具本茂的人生是不容自由发挥的。  和其他财阀的后代一样,他先在韩国读了大学,然后到美国留学,留学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