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宽度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毅“女人花”
  
   2007年9月的一个夜晚,我们拍摄的电视专题片《女法官的故事》在重庆电视台《红岩本色》栏目播出后二十分钟,我接到栏目制片人熊英打来的电话。她告诉我有一位深圳女士,看了该片后被女主人公不怕病魔、乐观向上的事迹深深打动,在打给栏目组的电话里为女法官陈敏加油。
  能使观众与我产生共鸣,我很欣慰。我想,观众看懂了我讲述的这个故事,他们明白了我想告诉他们什么。不过,我总觉得,我用镜头所表达出的,还远远不够,甚至不到我所想要表达的东西的千分之一,镜头语言的局限就在于此。因为这种似有憾焉的心情,我提笔写下了当时心情的点滴。
  乳腺癌,这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字眼,通常代表着悲剧,女人会因此不再美丽,不再鲜活。有人说,女人是花,而在这个字眼面前,花是脆弱的。年轻漂亮的陈敏是不幸的,她患上了乳腺癌。
  老实说,专题片的创作者们是很无情的,在创作欲望驱使下,我们常常不假思索地拿起镜头拍摄别人的痛苦和伤痕,甚至为了自己表现手法上的高明而雀跃。如果我们是慈悲的,我们将不想把镜头对准这个风华正茂就面临死亡威胁的美丽女人。然而我们不是慈悲的,或者无法慈悲,因为我们总想把那些美丽的、震撼的乃至痛苦的记载下来,来完成我们对生命的探索过程,来完成我们对人生意义的思索或叩问。所以,最后我们还是给陈敏打了电话,提出采访要求。
  她同意了。一个女人,愿意展示自己那突如其来的不幸和不断对抗病魔的历程,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的达观。
  
  泪为谁流
  
  陈敏从小就有一个当法官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她来到綦江县东溪镇法院工作,最终通过严格的司法考试,成为一名审判员,更以公平公正、一丝不苟的作风赢得了周围人的高度评价。
  我们跟着陈敏来到位于綦江县赶水镇十多公里的一个偏远山村。虽说已是几年前的事情了,陈敏对这里的山路仍然很熟悉。迎着青山绿水,她轻快地走在前头,一边做着手势,一边介绍当时处理案子的情况。
  “离婚案,女方执意离婚,家庭面临破裂。他们的儿女,一个七岁,一个五岁,可怜得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上山调查取证,陈敏认为,男女双方的分歧来源于误会,感情并没有破裂,为两个小孩着想,应对他们进行调解。但女方去意已决,无论陈敏如何劝解,就是不愿接受调解。最后,陈敏让这家七岁的女儿给她的妈妈写了一封真情流露的信,并在法庭上当众宣读。女儿的真情,终于挽回母亲的心,夫妻破镜重圆。而“七岁女儿当庭挽回父母心”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在陈敏的讲述中,我们来到这个陈敏挽救过的家庭。当年的小女孩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见到陈敏十分亲热。在我们的要求下,女孩从箱子最底层翻出那张已经发黄的信纸,再现了当时法庭上感人的情景。在女孩朗读那封信时,陈敏正襟危坐,禁不住流出了晶莹的泪水。这是我们跟拍她以来第一次见她流泪,但我知道她的泪是为别人而流。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在赶水、东溪、丁山等镇采访几个案件的当事人,只要说起陈敏,他们都会赞不绝口。陈敏是一个认真而又有责任心的法官,并且深深爱着自己的职业。这是身为法官最重要的品质,这些注定了陈敏能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法官。
  
  把一天当一月
  
  然而,正当陈敏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不幸从天而降,风华正茂的她瞬间被病魔宣判了“死刑”。“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比大多数普通人更脆弱些,当时,我哭得天昏地暗,我绝望得想去死。”我们找到她当时入住的医院,再现了她那时的心路历程。她躺在雪白的病床上,脸色跟床单一样苍白,红桃般的眼睛木然地盯着吊瓶中一滴一滴下落的液体。然而就在病床上,她依然还在惦记着手中那些没办完的案子。
  在她的同意下,我们走进了她的家庭,抱着求实的态度,用摄像机记录下了一家人有说有笑、一起品茶聊天的温馨镜头。而背着陈敏时,母亲忍不住老泪纵横,她颤声说:从医院回来,她表面上很自然,但我们知道她天天晚上都在哭,一哭就是大半夜,我们全家人都装作不知道。
  陈敏在思想上是如何迈过这道坎的呢?她告诉我们,在医院里,她就想,在未来有限的日子里,自己该做些什么?坐等死亡,是件很可怕的事。她不想最后的生命暗淡无光,既然来日无多,为什么不抓住最后的时光,做些以前想做不敢做、或没有做的事呢?“把一天当成一个月过,每一秒,都不要留下空白。”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设问: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一天,你会做什么?对这个问题,我们这些生命尚有无数天的人是无法想象的。我们想象出的答案,其实都很幼稚。那种随时准备着与周围人永别的心境,是健康的人无法模拟的。而陈敏在这一刻,轻而易举地得出了答案:把一天当一个月度过。出院后,陈敏没有休息几天,再次站上了工作岗位。
  
  用宽度丈量生命
  
  第一次见到陈敏,是在县法院办公室。年轻漂亮的她,清澈的大眼里充满自信,穿着一身得体的法官制服,英姿飒爽,谈笑风生。我们怎么也无法把她与“身患绝症”这样的词语联系起来。在采访时,她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我在用有限生命丈量人生的宽度。”是啊,所剩无多的生命,是她丈量人生宽度的原料。同时,她何尝不是在用宽度丈量着自己的生命?当这生命已经不堪用长度来衡量,她便积极地把它拓宽。乐观,热情,对弱势者寄予同情,对困难者给予帮助,每一分钟都在积累回忆,不断地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为宽广。我们把陈敏说的话,作为该片的核心主题。
  我们专门采访了綦江县人民法院的领导,他们说:“大家都照顾她是个病人,但她没当自己是个病人,什么事都抢着做,抢不到她反倒要伤心失落。她比健康人做的还要好。”
  2006年的春节前夕,县法院筹备迎春文艺晚会,要求每个部门都要出一个节目。陈敏自告奋勇地报名要为大家跳孔雀舞。她白天上班,晚上便在母亲和姐姐的陪伴下练舞蹈。她专门买来音像光盘,还亲手为自己的舞蹈设计了舞步和服装,每天晚上,她都在翩翩起舞。我们得到了那场文艺演出的录像,陈敏精彩的演出既让我们惊叹又让我们感动,便将这一段剪辑下来,放在我们专题片的最后:画面上的陈敏就像一只美丽的孔雀,随着优美的音乐,她柔软的腰肢像柳枝一样轻盈灵活地起伏摆荡,蹁跹飞舞,自由翱翔。那骄傲欣悦的脸庞上,荡漾着自信明朗的微笑;那明亮照人的眼睛里,闪烁着乐观向上的光辉。而台下,掌声如潮……
  看着她动人的舞姿,我们眼前开始模糊。这不是一段普通的舞蹈,分明是陈敏对生存的渴望,以及对生命的深情。
  (作者为重庆市綦江县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干部)
其他文献
“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乡派出所响起。值班民警老杨抄起电话:“喂,乡派出所。”“我要报案。我们村主任正聚众赌博呢。”“你是谁?哪个村的?”“我叫赵喜柱,前进村的。”“你等着,我马上过去。”  到了前进村村头,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汉子老远就跑了过来:“哎呀,警官你快跟我走吧,再晚就抓不到现行了。”不用问,这人一定就是赵喜柱。跟着他,老杨几乎一路小跑来到村主任洪建军家。也没叫门,二人径直闯了进去。 
期刊
“舜世升平,咸向圣朝沾雨露;帝业灿烂,应从史册绍渊源。”湖南省株洲市作为“五帝”之一的帝尧陶唐氏诞生之地,历经岁月沧桑,风物自成一格,为华夏文明增添了无数亮色。今天,株洲市攸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村入户工程的稳步推进,又为这三湘大地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农情信息的“高速路”    基层远程教育站点的建立使广大农村的党员群众开阔了眼界,有了近距离接触科技知识的机会。但是随
期刊
我们常常讲,电教干部首先是组工干部。而我们有些同志对这个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两眼只盯着政治,只盯着概念,忽视了艺术手段的运用;要么,两眼只盯着摄像机、编辑机,远离了生活,远离了现实,停留在技术层面,对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关注程度不够,对党建和组织工作熟悉程度不够。虽然满腔工作热情,但头脑空空,谈起制片头头是道,谈起党建和组织工作所知无几,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题材把握不准、驾驭不了。
期刊
他淡泊而充实,温和而坚定。师者的责任让他诲人不倦。他用知识传递力量,直到苦读的学子成就学业张开幸福的双臂;他凭真诚汇聚希望,直到追梦的少年冲破严冬感到春天的气息。  这位耕耘在教坛沃土上的园丁就是安徽省宣城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副校长、高级教师任大宝。  每一次,当他的学生遇到困境,任大宝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奉献热情与关爱,抚慰失落的心灵。  2005届电子专业学生汪婷在对口高考中发挥失常,以几分之
期刊
绵延百余公里的唐布拉大草原犹如一席绿毯舒展于伊犁河谷,无数白色的毡房星罗棋布,点缀其间。在这广袤的碧野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身背摄像机的青年,骑着马辗转于一道道山梁、一座座毡房,为时代记录影像,为牧民传播科技。他就是新疆尼勒克县委组织部电教办主任李胜武。    何妨从零开始    工作七年来,李胜武走过了三个单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已经习惯了从头做起。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通一行”,也是曾经
期刊
辽宁省在2005年被确定为远程教育全国第二批试点单位,是全国12个扩大试点省区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央交给的试点任务,省委常委会多次专题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组织机构、人员队伍、资金支持等重要保障问题,并就远程教育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工作验收等重大问题认真研究、科学决策,保证了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三年来,各地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扎实工作,积极探索,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
期刊
“敖特尔党校”  产生的历史背景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赤峰市东北部,土地面积1.44万平方公里,生活着蒙、汉、回等各族群众近30万人,牧民党员3155名,占全旗党员总数的 21%,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地区。由于广大牧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每到夏季牧民逐水草而居,还保留着远走“敖特尔”(蒙语“流动”的意思)的习惯,仅靠集中培训、基地示范、电化教育等传统培训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党员教育培
期刊
透视巨变觅根源    《王家村的“民情日记”》在青岛电视台播出后,反响热烈,一些朋友纷纷打电话祝贺我。一部工作类专题能这么受欢迎,我没有料到。  创作这部片子的起因其实很简单:2006年初,我们对青岛市城阳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部分典型进行了调研,发现只有170户、501口人的王家村社区,集体资产竟突破了6000万元,可支配财力达500万元,是十里八乡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而在十年前,这里还是贫困户的大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向城市,为城镇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电视纪录片《价值》中的主人公黄建国是千百万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党员电教工作者把镜头对准他,是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因为黄建国不仅是一名有知识、有文化、有追求、有能力的新型农民,他还是一名在党培养下的年青党员。难能可贵的是他流动到他乡仍不忘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在自己和自家发展的同时,为当地、为家乡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黄建国高考落榜回到家乡从
期刊
某地有个村依托远程教育搞了个周末剧院,观众寥寥。村干部觉得好冤枉,花了大力气搞个新名堂,却无人喝彩。有人就建议村干部,现在电视上讲究“作秀”,你得学习学习,把节目名称好好设计一下,字大一点,放到人多的地方去宣传一下。村干部听了不以为然,“作秀”?那不就是玩“虚”的?远程教育是严肃的政治活动,这样搞哪能行?  非独这位村干部如此,当前我们远程教育干部中有不少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觉得把党的建设和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