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g45y5465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尤其是爱上诵读经典诗词,可以让他们在诵读中积累大量的诗词,在诵读中感受经典诗文的语言美、音韵美、情怀美,在诵读中渗透道德修养的教育,再辅以各项活动,强调积累与感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
  【关键词】选材;学习;掌握;领略;积累;践行
  孔子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经典诗文语言凝练,传情言志,魅力无穷。学生常吟经典诗文,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感受语言和韵律之美,从而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道德修养和爱国情操。我们学校在开展“诵读经典诗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是从以下五方面进行的:
  一、认真选材,引领方向
  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学生从小沐浴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中,领略长江黄河的气魄与胸襟,感悟唐诗宋词元曲的柔媚与豪迈,品味清明的雨纷纷、端午粽子的飘香、春节的旧桃换新符……还能感受经典诗文语言的魅力,积累优美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效果,为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厚实的基础。虽然我们的教科书里增加了不少古诗词,可还是不够的。我们祖国的古诗词浩如烟海,其中还有一些不适合小学阶段学生诵读的,选哪些?又怎样教学生?这些难题都一一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们学校地处讲方言的山区,全社会的阅读氛围差,学生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有限,能诵读经典诗文,读出经典诗文的韵味就更困难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国学底蕴也单薄,不会诵读,就难上加难了。如何解决这一大难题?通过努力查找,我们找到了由赵敏俐、徐顺建主编的《中华经典诵读》读本,它不仅涵盖了语文教材的古诗词,还包含了蒙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和“四书”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及《诗经(选篇)》。这本书除了内容丰富,涵盖范围大之外,还有诵读、吟咏的吟诵音频和吟诵谱,而且图文并茂,大大地解决了教师和学生的困境。
  另外,我们还根据校情编写了《校本教材》作为补充读物,里面不仅补充了一些唐诗宋词,还补充了地方传统文化,有地方特色建筑——汶塘大屋,地方特色文化——南豐山歌、菩萨出游,地方名人——嘉庆皇帝的老师钱鸿施、岭南第一位状元莫宣卿及地方特色美食——“座粉糍”等。
  二、组织学习,掌握诵读技巧
  有了好教材,还得会使用,才是正道。拿到《中华经典诵读》,我们第一时间就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帮助教师掌握诵读技巧。首先让教师掌握“平声”“仄声”,所谓平声,就是一声和二声。所谓仄声,就是三声和四声。接着掌握“平长仄短”的一般诵读方法,懂得有格律的诗词(如五绝七绝七律,还有词和曲),吟诵时,入声的字要读短,韵字要拖长。二四六位置的字,如果是平声就读低而长,如果是仄声就读高而短。一三五位置的字都读短,高低则跟后面的偶位字看齐;然后认识“吟诵谱”,明白吟诵谱上下两行表示音调的相对高低。每个字后面点的数量表示长短。入声字没有点,所以最短。韵字是三个点,最长。吟诵谱是参考,每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读法和旋律。且外,要求教师们认真备好课,通过书本中的吟诵音频快速掌握要教内容的诵读、吟咏方法,以便能正确指导、点拨学生,熟练指导学生开展诵读活动。我们的教师通过自己的诵读来引领学生的诵读,教师声情并茂的引领示范更好地唤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诵读欲望。
  另外,我们邀请专家到校指导,课题组开展诵读经典研讨课,主持人多次开设有关诵读讲座,就这样通过多形式的交流活动使教师们快速掌握诵读的技巧,诵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利用教学平台,领略经典诗文之美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经典诗文含有的独特的画面美、人文美、音韵美怎样才能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呢?当然是“教学平台”这一小助手了。随着我们国家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学校每一间课室基本上都配有一台多媒体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它,不仅可以带领学生诵读好每一首诗词,感受诗词独特的音韵美,领略诗词中的优美画面,还能提供有关音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生活经历及创作背景,从而使他们走进作者,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共鸣。如教学《咏柳》一诗,上课伊始先播放视频动画,随即一幅春意盎然,杨柳依依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随着悠扬的琴声来到小河边,看到一条条柳枝长出了嫩嫩的柳叶,翠绿翠绿的,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多美的画面啊!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课文的意境中。接着播放《咏柳》的音频朗诵,让学生听读、跟读,最后教师指导、点播,这样学生一方面从视觉、听觉方面感受了柳树的美,更重要的是从内心里体会到了柳树的美,春天的美,体会到了诗人贺知章对柳树、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四、营造诵读氛围,积累提高
  每天学生的课程都安排得满满的,还有什么时间诵读经典诗词呢?鲁迅说:“时间如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首先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思想观,让学生明确目的,提升语文素养,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资源,在课内指导学习方法,课外挤时间诵读。其次,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诗文诵读课,教师利用这一节课指导学生诵读,交给诵读方法,检查诵读效果,布置新的诵读内容。再次,利用课前三分钟诵读展演,早读、午读抽五分钟诵读经典诗文。最后,借助学校宣传栏,教室走廊粘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诗词宣传画,并在教室黑板一角挂上一首诗词,每日一读,每周一诗。在教室的“学习园地”展示学生抄写的经典诗词,每学期进行一次抄经比赛或诵读比赛。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爱上诵读,积累诗词,提高诵读能力,锻炼了胆量,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知行合一,以文化人
  经典诗词情感丰富,内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渗透着具体的道德素养。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同时,根据每一首诗词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文明行为教育。学生也会通过诵读经典,感悟诗情,对比反省,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和遵守习惯。例如,在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更改着学校中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内,教师也在主动将多媒体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利用让学生取得优秀的学习质量。但是,在多媒体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仍需注意多媒体在课堂运行过程中的利弊,通过不同维度优化和更新环节,促进学生发展,通过教师的指引,让学生掌握有效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利弊。  【关键词
【摘要】自《实施意见》出台后,高考考试内容开始改革,试题的命制要在保持稳定和基础的前提下实现平稳过渡,因此2014-2019年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探索与转型时期。物理函数图像类选择题信息丰富、综合性强、是考查考生能力和高频考点,高考考试内容在改革这一题型必然有所体现,本文对比2017-2019年和2014-2016高考物理函数图像类选择题,分析其变化趋势、共性探讨教学优化的方向。  【关键词】试题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目前小学思政课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旨在对小学思政课的有效性进行探索,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的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思政课;有效性  一、小学思政课目前存在的现状  (一)教师忽视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形式单一、枯燥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以升学率为目标,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个
【摘要】“生态语文”是语文课程的“主体论”与“环境论”的结合。生态语文强调以语文学科为载体,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独立的思考,让学生能在自然、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中与老师、同学甚至是家长进行语文对话,从而获得更真实、丰富的语文学习体验与感悟,逐渐提升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谈笔者在生态语文教学上的一些策略探索。  【关键词】生态语文;学习环境;以生为本;主体价值  说起“生态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打开科学世界的第一扇门。要提高科学教学的学习效率,最重要是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兴趣  任何学科都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持久兴趣。由于科学课程少,师生接触时间不够,课外有大量的科技观察和实验小论文、制作和作业,学生对科学课没有浓厚的兴趣而继续下去,不可能自觉主动地去完成,所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学
【摘要】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個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缩小学生数学水平的差距。经过近几年的数学课改,笔者觉得运用对子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子教学;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在《前言》中这样论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
【摘要】随着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化,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对于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上至学生的海量快速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下至读写的基础能力,无一不比从前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通过使用自然拼读法(phonics)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渗透,在自拼教学中,充分利用视觉词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本文刍论自然拼读教学
【摘要】疫情特殊情况加快了线上教学模式的普及,催化了教育变革。线上教学依托于信息技术平台,具有诸多传统课堂不具备的优势,尤其是在创设情境氛围层面,增强了趣味性,实现了内容形式多样化呈现,能够打造高效的课堂。在小学语文线上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学环境融合情境氛围。其次,可以通过丰富多种感官信息创设情境。此外,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游戏创设情境。再有,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共同打造一个高效的
【摘要】本文探讨积木主题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找准数学学习在建构游戏中渗透的切入点,通过发现积木建构游戏中的数学元素,有意识营造良好的建构环境,把握建构游戏中提升幼儿数学能力的契机,促进幼儿建构游戏的技能以及数学能力的提升,帮助幼儿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和有用。  【关键词】主题建构游戏;数学能力;指导策略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建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的真实情景中学会做人。如果我们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把生活有效地融合到教学环节中,就能使学生既放飞心灵,又养成良好的品德。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莞邑文化;生活积累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的真实情景中学会做人。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身边的人和事就是最常见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快乐的,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