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可行性路径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j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的发展对高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迎合社会发展需要,各高校必须对人才培养做出精准定位。本文论述了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概述了当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电子信息 职业能力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13-01
  专业知识是前提,职业能力则是拓展,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性前提,也就谈不上职业能力的发展。正因如此,怎样切实增强广大学生群体的职业能力,已然发展为当下各高等院校进行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和基本情况
  1.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首先,能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其次,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熟练各种专业仪器的使用方式,使其具备自主处理问题、技术创新和基础的实践能力,深化对其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该领域范围内新的技术性突破和发展,开阔眼界,培养思维能力。最后,有利于培育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缜密的工作作风、灵敏的科研意识、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2.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现行机制仍惯用以往的实验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传统模式下,教学目的过于单一,仅仅是为了检验其所学理论知识以及了解基础的实验技能,缺少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性不足;其次,混淆了教学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再次,教学方式过于死板,缺少自我更新能力,无法和生活生产实践相链接,无法表现出该领域内的新兴技术手段、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新的发展方向。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广大学生群体的生产实践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各高等院校必须革新传统教学手段,使其更加规范化,体系化,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具体改革方案。
  二、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1.合理规划教学方针
  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基本的教学方针,具体应具备下面几点特性:(1)课程安排与区域经济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统一;(2)以向基层输出更多从事于生产、管理、服务的一线高级实用型人才作為基本教学目标;(3)基于职业岗位的基本特征,合理规划知识能力网络架构;(4)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合理规划课程安排与课程内容;(5)基础性课程要综合考虑专业需求,按照课程需要掌握的程度“精通、熟练”安排教学计划;(6)以成熟技术以及管理规范作为其课程安排的基本教学内容,重点侧重于实用性、针对性等。
  2.增强实训基地建设
  完备的实训基地是切实增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前提条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基地建设必须具备可以进行各式职业能力培训的硬件设施,场地建设必须足够宽广,可以同时接纳一个班级的学生,以便于组织安排各种教学活动。比如说建设基础设施完備的实训与实习基地,在此基地中学生能够学习深造机械、数控等技能。同时基地选址可在校园内部,也可以与学校外部工厂进行合作。
  3.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授课教师可以说是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教师,爱岗敬业是其需要具备的基本品德,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拥有一定的讲授经验以及组织管理能力,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帮助其实现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目前,多数高校的任课教师具备相关领域的国家级资格证书,这也为双师型教育队伍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4.提高技能鉴定水平
  技能鉴定,即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阶段性认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各高等院校必须不断完善其鉴定方式,积极沟通各有关机构,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水平鉴定,并及时申请成立职业能力鉴定基站,把培训内容和鉴定标准相连接。
  5.增强对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组织管理力度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双证书教育应运而生。高校管理人员不断优化管理体系建设,逐渐形成以院系领导人员、任课教师等为主要参与者的双证书教学领导队伍,其内容主要是对该教学模式下产生的各种问题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完善管理体系,例如在该模式下的教学规划、管理机制、考评标准等,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等教育改革进程,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改革路径,根据当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丛迎九; 曲桂东; 姜荣.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例[J].职教通讯,2012(17).
  [2]黄璟; 周步新. 职业能力层次性与高职创新能力层次化培养——以电子信息专业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其他文献
【摘要】《食品营养与健康》是针对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向学生讲授营养科学知识,介绍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本文介绍了课程任务和背景,并对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运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健康 通识课 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251-02  1.引言  合理的营养是人类智力、身体潜能和社
期刊
【摘要】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无论是从教学体系安排还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较为注重对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讲解,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实际解决那个设计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节奏,滞后的教学模式,导致了高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无法立即适应企业对设计人才的真正需求。因此,在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急需构建一种多维的、立体的教学模式来完善当下薄弱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多维的
期刊
【摘要】PBL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该方式同案例教学法间的结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在本文中,将就PBL教学方法在传染病学临床见习带教中应用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PBL教学方法 传染病学 临床见习带教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244-01  1.引言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人类在传染病防治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与CBL教学法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以我校2014级大专护理A班共50人为实验组,B班共50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与CBL教学法联合应用,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应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教学,比较2组的学习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考试的优良情况、成绩构成、平均成绩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B
期刊
【摘要】本文以讲解《几何画板》为例,说明高校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几何画板  【课题项目】本文是北方民族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编号:2016JY0808)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240-02  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著名的教学思想,这是
期刊
【摘要】分析现有实验进行情况,提出实验过程的不足,通过改进设备,建立模拟仿真实验平台,采用CDIO实验教学模式及多样化实验考核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思维及创新设计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CDIO 教学模式 考核模式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247-02  一、前言  为适应新的人才培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对学生来说,学好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更有助于提高其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实操能力,为其以后的社会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探究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项目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高职会计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与进步,成果导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要将其充分应用在高职会计类课程中,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内部普遍关注的焦点性问题。成果导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升了高职会计教学课程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针对成果导向的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展开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士的参考。  【关键词】成果导向 信息化教学模式 高职会计教学 策略  【中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行业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秘书学是关于秘书工作以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秘书学也是服务于领导工作的学问,从目前我国的发展来看,还没有对秘书学科概念体系有一个很完整的构建,那么秘书专业到底包括了哪些内容,秘书又要学什么知识才算合格呢,这就是秘书学科体系建立的根本,本文就对新时期秘书学科概念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能为以后该方面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方面人才更为稀少,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中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型技能人才,建设工业机器人专业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生力军。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构建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机器人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