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晶心影戏研究方法及其理论贡献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41294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佟晶心是民国时期戏曲研究领域颇有学术个性的大家。他解构影戏特质、探微影戏源流、开启影戏田野考察之风,突破传统戏曲文学研究的视角。他提倡新旧影戏艺术要兼容并包,提升当时戏曲理论思想的新高度,对后世影戏艺术的传承创新具有广泛的借鑒意义。
  关键词: 佟晶心 影戏 研究方法 理论贡献
  佟晶心早年为歌剧演员,继而习戏曲,工皮黄、青衣和小生。二十多岁远渡重洋专攻西洋戏曲理论,负笈归来后在北平专事戏曲研究,与京沪戏曲、文艺界名流颇有交往,是当时颇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深厚的戏曲学术素养,加上天资聪颖,成就了他戏曲界“天才艺术家”的美誉。佟氏戏曲理论自成一体,特别对流传中国千余年的特殊戏曲——中国影戏作了深入的研究,相关论著堪称发覆之作。关于佟晶心戏曲领域研究成果,前辈学者已基本述及[1],笔者仅就其在戏曲研究的一个领域——影戏研究进行深入探析,旨在探讨佟氏影戏的研究方法与特色,阐释其对当代中国戏曲发展的特殊意义,希望对今后学界影戏理论研究有所助益。
  一、佟晶心影戏理论研究方法与特点探析
  影戏,又称“影子戏”,是集绘画、雕刻、音乐、歌唱、表演于一体的戏曲艺术,自古以来在中国源远流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长期以来,影戏属于“不入流”的艺术,缺乏专业著述,影戏艺术的传承多是父子、师徒之间私相授受。民国以降西风东渐,借鉴西式理论“整理国故”一时成为潮流。具有深厚西学素养和丰富舞台实践的佟氏,在影戏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上作出开创性贡献,便成为可能。1926年,佟氏推出《新旧戏曲之研究》,在这本被后世学者誉为“革命式的书”[2]中,作者首提影戏理论研究要旨。三十年代中期,从欧洲游学归来的佟氏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撰写了关于影戏研究的专文——《中国影戏考》,开创了影戏研究的崭新范式,被称为系统研究中国影戏的开山之作[3]。细考佟氏三十年代著述种种,笔者认为,他对于影戏理论的贡献,首先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笔者仅举其荦荦大者:
  (一)解构影戏要素。佟晶心对于影戏的研究的一大特点是,于戏曲文献、戏曲文学研究之外,更关注舞台性、注重影戏特质的解构。《中国影戏考》除了对“影戏的定义”、“中国文献中有关影戏的记载”及“外国对于影戏的传说”等方面进行文献进行考辑整理外,特别对构成影戏的基本要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总结性阐述。文中他对“影戏人的制作”、“影戏戏台”、“影戏的脚本”、“影戏的腔调”、“影戏的音乐”等影戏要素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解构。特别是关于影戏人的制作,他对制作要素和过程进行了原则性解构,共分为六部:头部,帽子和胡须连在一块儿,自然还有特别精致的影戏人帽子是另外安上去的;胸部一块;胸部之上端有擘二,肘二,手二相连;腹部一;腿部连足二——靴、鞋或小脚在内;颈部一以备耍弄。长期以来,中国影戏的受众,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草民,对影戏的理解仅停留在纸影、皮影等简单表象上,佟晶心的解构法普及了影戏艺术的一般特质,使大众对影戏的特质、舞台角色构造及其用途一目了然,影戏从业者亦可由此发端快速步入影戏舞台。
  (二)开启影戏田野考察之风。民国以来,影戏研究虽然步入学术殿堂,但囿于研究者自身的从业阅历、理论眼界,不少研究者沿用传统学术研究方式,习惯于从故纸堆中搜集一鳞半爪的资料加以佐证。无论是最早在学术视野中对影戏予以关注的李脱尘[4],还是稍后的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凡涉影戏理论,皆未打破这一传统。实际上,影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文本研究结论往往以偏概全,不足之处显而易见。1930年,从欧洲游学归来的佟晶心,将学术旨趣聚焦于民间戏曲。游学期间西方学术界田野研究方法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他認为,中国影戏艺术的理论革新,必须从民间舞台上汲取营养。在此后的几年中,他特别注重实地考察。其时影戏艺术风靡城乡,佟氏流寓各地,特别留意观察、总结各地影戏的声腔、特色,积累第一手影戏资料,实现材料的原始性和舞台实证性的统一,为后世的影戏研究提供了可信的依据。
  (三)探微影戏源流。佟晶心认为,注重缘起是戏曲研究的前置条件。佟氏根据对各地影戏特点的观察,总结出影戏的起源“多少是由于影子的游戏而生由来的”,认为影戏的起源和明代的“宝卷”有很大关系,并判断“影戏的发明似不出亚洲的回族、汉族和蒙古族”。关于影戏的词,他的结论是“影戏还存留着原来说评话说的遗形”,“尤其不同于其他通俗戏文的是全段以上句作为住头,这是与弹词和皮黄等最大的分别”[3]。佟晶心的注重源流的戏曲研究方法和相关结论,对后人学术思路的拓展有很大启发意义。不过,现代学者认为,宝卷之形制,滥觞于明代成化年间[5],影戏起源甚早,最晚至宋代已经成熟,并形成演出规模。而从佟晶心的理论看,他主张影戏大约形成于明代,时间判断上有失当之处。然而学术研究总是推陈出新的,我们不能用今人的眼光苛求佟氏,而应该看到,佟氏特色鲜明的学术研究方法和主张,给后世提供了继续探讨的原动力。
  二、佟晶心影戏理论研究的价值与贡献
  与王国维等学者不同的是,佟晶心是将戏曲研究作为自己毕生研究领域的学者。术业有专攻,影戏研究方面,佟氏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和成就。以下略论其影戏研究学术价值与贡献。
  (一)系统总结了影戏研究范围,确立了影戏研究架构。建立了影戏研究系统,是佟氏关于影戏研究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早在《新旧戏曲之研究》一书中,佟氏就开辟章节,专门论述“影剧”。他认为,所谓影剧即是影戏,其内容包括“中国影戏之来源”、“影戏之表演法”、“影子之改造法”,肯定影戏的文学与艺术价值,内容简约,结构完整。《中国影戏考》数年磨一剑,堪称经典。在文中他对影戏从整体上进行了研究与介绍,从十七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影戏;中国文献中的记载;外国对于影戏的传说;现在影伶对于影戏起源的传说;影戏人的制作;影戏的戏台;影戏脚本的研究;影戏的腔调;影戏的音乐;影戏团的组织;影戏的演出;影戏的戏箱;影戏人的欣赏;影戏的观众;影戏的将来;影戏的戏目;结论。构建专业领域研究系统,确立研究框架,是许多学者终极追求。佟氏《中国戏剧考》关于影戏的十七章节系统,为后世学者深入研究影戏艺术提供了可循范例。   (二)较早将学术视野投向民间艺术,极大提升了影戏的学术地位。影戏作为一种优秀的民间文化,自两宋以来,便一直活跃在我国大江南北的民间,又尤以農村地区为甚。盖因其不登大雅之堂,极少有文人学士进行专门研究,因此历代关于影戏的文献记载文字极少,相关理论著述更是几经绝迹。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影戏艺术才稍稍受到文人关注,影戏艺术的处境得到转机。而佟氏顺应时代潮流,开启影戏田野考察之风,融入西方理论著书立说,使之登堂入室,成为民族文化瑰宝。
  (三)以拯救民间文化为旨趣,传承弘扬了民族文化。佟晶心虽身处乱世,但对中国文化命运抱以深深的担忧。佟氏深感意识形态遭到侵蚀的可怕后果,于是发出呼吁:“我们不能因为外国人已经研究了,我们就放弃了这一道由他们外国人研究我们去。至少我们应当追上前去,在文化合作的一点上,以友谊的态度,监督他们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了解。”[6]他反对“文化侵略”,表现出一位优秀学者的责任。“本国人的戏,须有本国原有的色彩,而住在这中国精神里面”[7]。诸如此类的认识,充满着复兴民族文化的担当,值得思考探究。他在研究影戏时,曾感慨:“中国舞台的空间艺术都用时间艺术给代替了。”“唐宋社会的浪漫似非今日所能梦想出来的。”[8]这种浓烈的怀旧意识,其实更包含着对包括影戏在内的戏曲文化复兴的深切期盼。
  抗战以来,国事日艰,京沪学人流离失所,佟晶心影戏研究似乎就此止步,其既往学术成果渐渐淡出学界视野,其人也渐渐湮没无闻,直到近年来才被重新提起,这显然有失公允。实际上,综观佟晶心影戏研究生涯,其为人称道处,并不止于学术价值与贡献,其优良学术研究之风亦为后人楷模。受“五四”时期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研究之风的熏陶,他视学问为天下之公器,对于搜集到的材料,他从不据为己有,作为抬高个人身价的砝码。他认为若将采集到的文献视为枕中秘籍,秘不示人,材料再珍贵也无异于“一摊烂纸”。他将自己历尽千辛实地考察所得材料公之于众,为中国戏曲学术进步、发展无私奉献。这种精神即使在今天,亦难能可贵。
  三、结语
  作为近代较早对传统影戏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佟晶心突破了传统戏曲文学研究的视角,在研究方法上注重解構影戏特质、开启影戏田野考察之风、探索影戏源流,使影戏艺术从民间走向殿堂,为中国影戏艺术的传承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瑕不掩瑜,佟氏在关于影戏起源等方面的一些论述有待商榷,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在影戏研究史上的地位,其人道德文章,堪为后世楷模。
  参考文献:
  [1]赵兴勤,赵韡.佟晶心戏曲研究的学术取径与创新意义——民国时期戏曲研究学谱之十八[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3).
  [2]舒又谦.新旧戏曲之研究[A].佟晶心.新旧戏曲之研究(上册)[C].台湾:东方文化书局,1972.
  [3]佟晶心.中国影戏考[J].剧学月刊,1934(3).
  [4]李跃忠.影戏研究者李脱尘生平著述考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7(4).
  [5]齐森华.中国曲学大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69.
  [6]佟晶心.采集时调的回想[J].剧学月刊,1934.3(5).
  [7]荣慧清.读了这本书的批评[A].佟晶心.新旧戏曲之研究(下册)[C].台湾:东方文化书局,1972.
  [8]佟晶心.中国舞台装饰与绘画[J].剧学月刊,1935,4(12).
  项目基金:“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汉语方言与文化科技融合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其他文献
检察权的人民性久已被遗忘,这是导致宪法解释明显偏离文本文字的重要原因,也是公诉权核心论产生的解释学根源。宪法和法律文本文字不是机械的语言学与语义学追随,即使是自由
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叫人际沟通。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经常进行信息沟通,有着重要意义。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视,技工学校应当积极深入探究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使其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往的课程教学标准已经落后,只有对其进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技工院校学生培养质量,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工作之中。本文通过对导购员技能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与教学资源建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在农村,就是让广大农民当家作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农村的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加强农村的基层
摘 要: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育领域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发挥现代学徒制的关键作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特色,使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人才需求相适应。为了将高职院校建设成为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聚集体,要全面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建设,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凸显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价值。本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技术技能积累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关键
大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是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在阐述了大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