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学生的错误,多给予一些鼓励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are2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入教师队伍不久的我就碰到了一个恶作剧。一个调皮的孩子在我上初三年级课的第一天就送给我一份“惊喜”的礼物:当我上课写字拿粉笔盒时,所有粉笔从盒底掉了出来,满地都是。显然是有人故意恶作剧,从其他学生的反应来看,嫌疑集中在王同学身上。为了继续上课,我平静了一下情绪说:“粉笔想展示一下,有点迫不及待了。”然后,拿起一支开始上课了。课后,我找到了王同学,他有些吃惊,也不承认是他做的,谈话进入了僵局。一个念头突然在我脑中闪过,“和他谈谈对此事的看法,评论一下那位恶作剧的学生”。谈话中,他的愧疚感慢慢显露出来了,可我并没有直接点破,直到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行为。我对他自我反省及对事件的认识表示了认同,而且赞扬了他敢承认错误的勇气。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并且从平时课堂反应来看,他不再对我有敌对态度,学习态度也认真了许多。经过一次次的努力,加上对他的鼓励,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他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
  其实,现在大家对幼輩寄予的期望往往高得近乎苛刻。正如眼睛容不下丁点沙子一样,人们也不允许尚未成熟的孩子有半点瑕疵,一旦出现小毛病便如临大敌。雨果曾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免不了犯错误。”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来说,言行失当或恶作剧自娱,都不足为奇,大可不必过急去纠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自恶意,就不应该惩罚他。”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有错,内心都会有赎罪的渴望,这是一种心理需要,假如别人不加追究,负罪感往往令其不安和愧疚;为了摆脱这一折磨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往往会主动认错或求助于人,愿意承担责任。此时,倘若能充分理解其感受,相信他认错并改错的决心,满足其愿望,他是会乐于接受惩罚的,即使不予惩戒也同样能达到改过匡正的目的。所以,孩子犯了错误,恰恰是进行教育的良机,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让他刻骨铭心,受益终生。
  一个认识和改正了错误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希望得到成人明确的认同和诚挚的赞许。不管施以处罚还是待其自省,在他们改正了错误或取得了进步时,都需要给予激励。看到犯错的学生取得了一点进步,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也要多给予一些鼓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港中学)
其他文献
推动其他部门向教育行政部门“权力让渡”。推进“放管服”改革,相关权力部门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当务之急要按照教育规律,把相应的管理权归还给教育的基本单位。编办、人社、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应该是宏观管理,而非微观调配;应该是高位统筹,而非具体操作。应出台权力清单,厘清各自权力界限,各尽职责,各守本分,让各项权力准确归位,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还要建立问责机制加以保障,让违
期刊
去过新疆戈壁腹地的人,没有不知道死亡之海“罗布泊”的,那里人迹罕至,一片荒芜。周义朋,这位地质教育工作者,离家万里,扎根新疆戈壁15载,默默耕耘,只因那地下的战略资源——被誉为“军工基石、核能粮仓”的铀矿。  现如今,在我国砂岩铀矿地浸行业,周义朋已有一定的名气。但他初心不变,仍坚守荒漠十余载,不仅突破道道科技关,还为我国铀矿地浸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才已经成长为行业的科技创新骨干。  为“核
期刊
每每总能听说身边发生的溺水事故,这些无不令人痛心。在学校、家庭的再三教育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孩子对生命的敬畏感缺失,这不得不反思我们的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家庭、学校、社会都需在“堵”与“疏”中各司其职,才能让学生理智游玩、学会生存,面對危机时能自救自护。  一、家庭教育的“堵”与“疏”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防溺水教育,家长首先要学会“堵”。家长要结合孩子性
期刊
作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经常有不同的老师通过各种方式向我表达同样的焦虑:“有的学生听课很不专注”“我一转身板书孩子就在做小动作”“道理都懂,有的学生学习就是缺乏动力”……  同为人师,对此我也有切实的感受。该如何去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我还是先讲个故事吧。  有一天师傅把三个徒弟叫到了身边:“假如一块地里长满了草,你们有什么办法把那些草弄干净,让那地以后不再长草呢?”  大徒弟说:“那很容易啊,用锄
期刊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被简称为“双减”的方案落地有声,不折不扣,全面施行,意在猛药去疴,彻底扭转“课上减课下补、面上减私下补”的现象,把学生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双减”不失为一项务实、亲民之举,体现了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坚决防止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坚强决心,引发社会各界好评。
期刊
今年5月28日上午,九江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现场会在九江市双峰小学濂溪校区举行,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九江市双峰小学濂溪校区劳动教育特色成果展”,学生现场擀皮包饺子、烘焙蛋挞、制作水果拼盘、编绳结等。会上,双峰小学作了题为《多元融合劳育资源 多维实施劳动教育》的发言,介绍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做法。  双峰小学创办于1873年,其前身为儒励女中附属小学,是一所文化积淀深厚的品牌学校。学校一校两区,
期刊
我的杏坛生涯将近30年,因何我的心态却历久弥新?盖有文艺长期相伴。然而我对文艺的热爱,却非以参加工作为始,还要追溯到更早……  文学——照亮人生的一道光  文学,是照亮我人生的第一道光。总觉得一个人当教师,总有些渊源,就我来说,非常明显:我家几代人都是教师。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即使在我童年那个物质、文化普遍不丰裕的时代,我还是能见到书籍,在酷爱文学的家人陪伴下长大。  那天,父亲从他学校的图书馆借来
期刊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龚全珍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  坚定信念,服务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好老师必须像龚全珍一样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以德立教,以身施教,把传道之“道”蕴含于
期刊
春寒料峭,我们的车行驶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车窗外的风肆虐地刮着。  年后家访,陈老师开车载着我们几个老师前往泰和县苏区精准扶贫最偏远的村落——富足,那里有我们学校的几个学生,也有我的扶贫对象家庭。欧阳勇鹏的家长早早地就在分岔路口等候,热情地迎接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先去了曾飞家。曾飞的父亲老来得子,对儿子甚是宠爱。曾飞站在家门口,笑得很灿烂,挥着手和我们打招呼:“老师们新年好!欢迎你们来我家!”
期刊
上课时分,一小学教室门边上,一把扫帚一个簸箕倒在地上,孩子们陆续走进来。他们对此会有何反应呢?  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好几个孩子从扫帚、簸箕前经过:有的直接无视,径直走过;有的绕过去放下水杯,再绕回去;有的踮起脚小心翼翼地迈过;有的直接阔步跨越;有的踩到扫帚、碰到簸箕,依然只顾自己放书包、回座位;有的把扫帚、簸箕随意踢到一边,看都不看一眼……好在,最后有一个男孩蹦蹦跳跳地跑进教室,见到扫帚和簸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