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及思考

来源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正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开展,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学生对上网也是越来越感兴趣,由于网络的无限开放性,再加上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的不成熟,好奇心大,意志力差,对各种诱惑的东西缺乏判断力,他们就很容易就沉迷于游戏、聊天,甚至光顾一些不良网站,浏览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因此,如何让青少年从网络中解脱出来,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好帮手,也成了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应用技术、网络德育、素质教育、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311-01
  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据近年来统计,全世界的因特网用户约有几亿人之多,其中中学生占相当的比例,且有上升趋势,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关网络的利弊之说实是太多,本人谈一谈个人的观点。
  一、网络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为学生开启了一扇接触新知识的大门,网络内的海量数据比任何一个图书馆内的资料都丰富。据了解,六成以上的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和信息网络应用技术。学生上网,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很多学生比成年人网络知识还要丰富、全面。同时,现代多媒体远程教学等开放式教育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开辟了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次,学生在网络世界,个性能得到适度的伸张,能够根据兴趣创作一些个性极度张扬的电子作品,这无疑会有益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个性培养。在计算机网络领域里,技术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标准,许多具有较多网络知识的学生乐意在网上、网下为他人解答各种技术问题,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以及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青少年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青少年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
  第四,许多中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中高考的形势及动态,调整自己复习的重点,课余时间利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世贸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人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二、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的影响
  首先,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在网络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于是,许多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也从网络上购买,这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现实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间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其次,上网时间过长,有损于青少年身体健康。相当一部分中学生自制能力差,上网无节制。长时间上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对身体健康伤害较大,尤其是对眼睛的危害,有关数据表明,我国中学生近视率达58%,而且有上升趋势,所以整天沉迷于网络是不可取的,要知道上网的快乐是以身体健康为代价的。
  第三,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对于网络,该如何正确引导
  以上谈了有关上网的利与弊,发挥网络对中学生的积极作用,抛弃糟粕吸其精华,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中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广大中学生首先应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合理使用网络,在时间上,自我约束,对网络上腐朽思想、色情、反动坚决抵制,要用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看待网上的东西,不要光沉迷于虚拟世界,现实就是现实。
  2、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不少家长对子女上网表示担心,我们来看以下调查数据,20%的家长持赞成态度,反对的只有25%,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不少数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10%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27%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60%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另外,社会上普遍存在“网络有害论”,片面夸大中学生们在上网过程中的负面影响,过度渲染网上有害信息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因此许多家长不敢给孩子买电脑,更不敢让他们上网“冲浪”,消极地对待上网行为。特别是在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计算机考试正式纳入中考范围,原不想给孩子买电脑的家长更是矛盾极了,事情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
  3、学校要加强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教会他们如何在网上搜寻有价值的东西,学校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计算机制作作品比赛,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逐步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因此,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全社会要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让互联网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调查显示,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建议当地文化部门加强管理监督力度,一旦查实有招揽中小学生上网吧的,并有不健康上网活动,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受到相应处罚。另一方面,学校政教处会同班主任、家长学校领导,对学校周边一些网吧进行明查暗访,发现有在校学生上网吧,学校政教处立即把学生带回学校进行教育,并报告文化管理部门,责令其停业整改,保证今后不再收留在校中小学生进网吧。
  总之,只有帮助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伤害,这样才能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这需要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联合起来,努力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可靠、丰富多彩的网络环境。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麻醉,并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进行比较,观察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要求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F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R组)。观察SBP、DBP、ECG、SpO2、HR。麻醉效果、苏醒情况和检查中并发症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暂停、体动、呛咳、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方式均能达到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仿真技术在各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现代职业院校数控加工专业中计算机仿真加工起到重要教学辅助作用。本文结合我院使用的计算机仿真软件——上海宇龙仿真软件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浅析仿真技术在数控教学中的一些应用特点、实践做法和应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软件 数控专业教 学数控加工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摘要】在建筑类的安装工程当中,有土木工程,也有机电工程。其中,机电工程比较精密,而且需要计算和整合的数据也比较多,因此在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施工管理当中,要格外的注意,一个不小心就很可能产生严重的事故。在全国范围内,因为机电工程中的安装施工管理不健全,导致施工过程当中屡屡出现事故,并且,对施工单位和员工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关键词】机电工程 安装施工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
【摘要】《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的相关实验需要对计算机进行分区、格式化等操作,对计算机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影响实验室其他实验的正常开设,导致本课程相应实验项目的开设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实验开设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虚拟实验方法。利用MicrosoftNetMeeting软件组建了多媒体教学网,设计以虚拟Pc机软件为核心的实验教学平台。教学实践表明方案切实可行,可在教学过程中推广和借鉴
【摘要】提出将PLC的理论知识分解到各教学模块中,应用西门子S7-200PLC的编程软件GTEP7-Micor/WlNVersion4.0)和仿真软件(Juan Lui sVillanueva),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指导思想开发精品课程教材实施教学,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校本教材;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TP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PBL是指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把教学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教育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中职学生素质,本文引入PBL教学模式,讨论PBL中问题的设计、教学组织等环节,对PBL模式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PBL 中职计算机 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T
【摘要】本文通过一个完整的实例操作,从教师端设置与学生端应用两个方面,详细讲解了活动向导的具体操作过程,图文并茂,易于学习。在教师端重点讲解【Introduction】设置、【Answer Network】设置和【Initial Network】设置,在学生端主要讲解如何正确使用评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