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概述]
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纪元。然而,国内外反动势力不甘心失败,进行各种破坏活动,阴谋颠覆新中国政权。党和人民采取了果断措施:促成西藏和平解放,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争取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红色中国岿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能力提升]
1 共同纲领的地位和作用。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文献的制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规定了国家的施政方针和基本原则,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属性和人民的基本权利。由于当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还不够成熟,无法组成制定宪法的正式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以,共同纲领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之前,一直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 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入朝作战。当时,中国饱经战争磨难,百废待兴,急需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但新中国领导人最终还是选择了人朝参战。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同时也维护了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1953年7月,美帝国主义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典例解析]
例1《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
A 《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B 《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 《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
D 《迎接新世界的曙光》
解析: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B项发表于“文化大革命”时期;C项发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项发表于2000年。
参考答案:A
例2“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的人物是( )
A 聂耳
B 冼星海
C 邱少云
D 王进喜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决不暴露目标”、“为了中朝人民”等信息,由此可知题干涉及的人物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邱少云。
参考答案:C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 老照片是历史的重要载体。右边的照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北平和平解放
B 西藏和平解放
C 西藏土地改革,
D 青藏公路建成通车
3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段材料主要论述了( )
A 辛亥革命的成就
B 抗日战争的意义
C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D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4 下列历史事件中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是( )
①鸦片战争②五四运动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5 右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与这一事件相对应的词语应该是( )
A 开天辟地
B 星火燎原
C 当家作主
D 改革开放
6,当前,我们习惯称在本职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为“最美××”,如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司机、最美乡村医生等。建国初期,我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被称作“最可爱的人”,他们是( )
A 中国人民解放军
B 中国人民志愿军
C 社会主义劳动者
D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7 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 渡江战役,决战江南
D 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8 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建国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
A 百团大战
B 辽沈战役
C 抗美援朝战争
D 渡江战役
9 土地改革是我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以后,在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不包括( )
①农民从此不再受剥削②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③农民踊跃把土地、牲畜交给农业生产合作社④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③④
10 右图反映的是四川金堂县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当地农民分到土地最直接的依据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11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有关土地改革意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②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2 比较同一时期进行的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
C 掌握了经济命脉
D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请回答:
(1)“三年以来”,指的是哪场战争?请你列举一位这一时期的英雄人物。
(2)“三十年以来”,指的是哪一历史时期?请你列举这一时期为国捐躯的两位英雄人物。
(3)“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反映了我国哪段历史的开始?这一悲惨历史到什么时候才得以结束?
14 探究题。
材料一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1950年11月《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材料二帝国主义百年来在东方海岸线上架起一尊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的时代过去了。
——彭德怀
(1)以上材料涉及哪一战争?这一战争的结果如何?
(2)列举两位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3)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三
当地时间2013年8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说,他将就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寻求国会授权。奥巴马在讲话中说,发生在叙利亚的“化学武器袭击”对美国安全、盟友利益和防扩散努力构成了直接威胁,美国应就此作出反应,对叙利亚目标发动军事打击。
(4)同6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一样,美国又要发动叙利亚战争,这体现出美国坚持什么政策?
(5)对美国恣意干涉别国内政、入侵主权国家的行为,我们应持什么样的立场?
参考答案:
一、1B 2B 3C 4D 5C 6B 7A 8C 9D 10A 11D12D
二、13,(1)1946-1949年的解放战争。董存瑞等。(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佟麟阁、赵登禹、杨靖宇等。(3)中国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4 (1)抗美援朝战争。把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签订了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胜利。(2)黄继光、邱少云等。(3)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东亚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答出三点即可)(4)霸权主义政策。(5)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等。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单元概述]
新中国政权巩固以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最迫切任务,就是如何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二十多年的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新中国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同时,也出现了种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
[能力提升]
1 三大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1953—1956年,新中国发生了一次和平的、影响深远的革命——“三大改造”。它第一次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来,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次大会不仅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而且准确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但此后不久,党中央就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泛滥开来,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党和人民对当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认识不明确,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和任务。第二,我党只注重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以充分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但没有充分认识和尊重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第三,我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急于求成。 [典例解析]
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前中国农村人口与土地占有情况统计简表
材料二 1949——1962年我国粮食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解放前中国实行了怎样的土地制度?它对当时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史实,指出从1949年到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解析:对材料一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知,解放前绝大多数土地都掌握在地主、富农手中,广大农民缺少土地。根据材料二中的柱状图及设问中“1949年到1952年”的时间限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参考答案:(1)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束缚了农业的发展(不利于农业发展)。(2)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对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C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均衡发展
D 三大改造同时进行
2 右图反映的是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的情景,可谓盛况空前,万人空巷。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出现于( )
A 土地改革期间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
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
3 分析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以下表格,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较高
B 当时中国的农业生产比较落后
C 当时中国的工业生产比较落后
D 当时中国经济建设应以轻工业为重点
4 1953-1956年,中国实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根本目的是( )
A 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B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C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 实现人民群众同等富裕
5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列对联中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是( )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6 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A 政府没收资产
B 通过赎买的方式,转为公私合营
C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消灭一切形式的私有制
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某校九(3)班同学看到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的合影留念,纷纷推算这张照片距今的时间,准确的推断是( )
A 48年
B 54年
C 59年 D 64年
8 他的名字在20世纪60年代响彻中国大地,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他因公殉职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都热情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他就是( )
A 邓稼先
B 焦裕禄
C 王进喜
D 雷锋
9 三大改造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于这一变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消灭了剥削阶级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④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 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身上所体现的精神被称为“铁人”精神,其典型特征是( )
A 科学发展
B 与时俱进
C 艰苦拼搏
D 集体主义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我国制定1954年宪法的机构是什么?
(2)1954年宪法的地位如何?
(3)在1954年宪法制定之前,哪一文献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2 探究题。
1956年底,我国基本结束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却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可供借鉴的经验很少,我们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过程中,有成就,也有失误。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1)为什么中共八大被称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材料二 打油诗及漫画(见图)。
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
顿顿都有四盘菜,公社日子赛神仙。
(2)材料二中的打油诗和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它们产生了怎样的负面影响?
(3)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习了这段历史,你认为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C 5C 6B 7C 8D 9A 10C
二、11,(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2 (1)因为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党和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2)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脱离实际,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经济困难。(3)①要正确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②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建设不能急于求成。③要认识和尊重经济建设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④要积累建设经验,恰当地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等。(答出三点即可)
[单元概述]
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纪元。然而,国内外反动势力不甘心失败,进行各种破坏活动,阴谋颠覆新中国政权。党和人民采取了果断措施:促成西藏和平解放,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争取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红色中国岿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能力提升]
1 共同纲领的地位和作用。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文献的制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规定了国家的施政方针和基本原则,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属性和人民的基本权利。由于当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还不够成熟,无法组成制定宪法的正式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以,共同纲领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之前,一直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 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入朝作战。当时,中国饱经战争磨难,百废待兴,急需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但新中国领导人最终还是选择了人朝参战。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同时也维护了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1953年7月,美帝国主义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典例解析]
例1《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
A 《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B 《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 《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
D 《迎接新世界的曙光》
解析: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B项发表于“文化大革命”时期;C项发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项发表于2000年。
参考答案:A
例2“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的人物是( )
A 聂耳
B 冼星海
C 邱少云
D 王进喜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决不暴露目标”、“为了中朝人民”等信息,由此可知题干涉及的人物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邱少云。
参考答案:C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 老照片是历史的重要载体。右边的照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北平和平解放
B 西藏和平解放
C 西藏土地改革,
D 青藏公路建成通车
3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段材料主要论述了( )
A 辛亥革命的成就
B 抗日战争的意义
C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D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4 下列历史事件中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是( )
①鸦片战争②五四运动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5 右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与这一事件相对应的词语应该是( )
A 开天辟地
B 星火燎原
C 当家作主
D 改革开放
6,当前,我们习惯称在本职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为“最美××”,如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司机、最美乡村医生等。建国初期,我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被称作“最可爱的人”,他们是( )
A 中国人民解放军
B 中国人民志愿军
C 社会主义劳动者
D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7 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 渡江战役,决战江南
D 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8 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建国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
A 百团大战
B 辽沈战役
C 抗美援朝战争
D 渡江战役
9 土地改革是我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以后,在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不包括( )
①农民从此不再受剥削②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③农民踊跃把土地、牲畜交给农业生产合作社④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③④
10 右图反映的是四川金堂县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当地农民分到土地最直接的依据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11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有关土地改革意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②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2 比较同一时期进行的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
C 掌握了经济命脉
D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请回答:
(1)“三年以来”,指的是哪场战争?请你列举一位这一时期的英雄人物。
(2)“三十年以来”,指的是哪一历史时期?请你列举这一时期为国捐躯的两位英雄人物。
(3)“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反映了我国哪段历史的开始?这一悲惨历史到什么时候才得以结束?
14 探究题。
材料一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1950年11月《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材料二帝国主义百年来在东方海岸线上架起一尊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的时代过去了。
——彭德怀
(1)以上材料涉及哪一战争?这一战争的结果如何?
(2)列举两位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3)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三
当地时间2013年8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说,他将就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寻求国会授权。奥巴马在讲话中说,发生在叙利亚的“化学武器袭击”对美国安全、盟友利益和防扩散努力构成了直接威胁,美国应就此作出反应,对叙利亚目标发动军事打击。
(4)同6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一样,美国又要发动叙利亚战争,这体现出美国坚持什么政策?
(5)对美国恣意干涉别国内政、入侵主权国家的行为,我们应持什么样的立场?
参考答案:
一、1B 2B 3C 4D 5C 6B 7A 8C 9D 10A 11D12D
二、13,(1)1946-1949年的解放战争。董存瑞等。(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佟麟阁、赵登禹、杨靖宇等。(3)中国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4 (1)抗美援朝战争。把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签订了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胜利。(2)黄继光、邱少云等。(3)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东亚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答出三点即可)(4)霸权主义政策。(5)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等。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单元概述]
新中国政权巩固以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最迫切任务,就是如何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二十多年的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新中国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同时,也出现了种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
[能力提升]
1 三大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1953—1956年,新中国发生了一次和平的、影响深远的革命——“三大改造”。它第一次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来,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次大会不仅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而且准确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但此后不久,党中央就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泛滥开来,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党和人民对当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认识不明确,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和任务。第二,我党只注重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以充分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但没有充分认识和尊重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第三,我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急于求成。 [典例解析]
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前中国农村人口与土地占有情况统计简表
材料二 1949——1962年我国粮食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解放前中国实行了怎样的土地制度?它对当时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史实,指出从1949年到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解析:对材料一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知,解放前绝大多数土地都掌握在地主、富农手中,广大农民缺少土地。根据材料二中的柱状图及设问中“1949年到1952年”的时间限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参考答案:(1)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束缚了农业的发展(不利于农业发展)。(2)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对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C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均衡发展
D 三大改造同时进行
2 右图反映的是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的情景,可谓盛况空前,万人空巷。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出现于( )
A 土地改革期间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
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
3 分析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以下表格,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较高
B 当时中国的农业生产比较落后
C 当时中国的工业生产比较落后
D 当时中国经济建设应以轻工业为重点
4 1953-1956年,中国实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根本目的是( )
A 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B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C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 实现人民群众同等富裕
5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列对联中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是( )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6 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A 政府没收资产
B 通过赎买的方式,转为公私合营
C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消灭一切形式的私有制
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某校九(3)班同学看到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的合影留念,纷纷推算这张照片距今的时间,准确的推断是( )
A 48年
B 54年
C 59年 D 64年
8 他的名字在20世纪60年代响彻中国大地,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他因公殉职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都热情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他就是( )
A 邓稼先
B 焦裕禄
C 王进喜
D 雷锋
9 三大改造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于这一变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消灭了剥削阶级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④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 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身上所体现的精神被称为“铁人”精神,其典型特征是( )
A 科学发展
B 与时俱进
C 艰苦拼搏
D 集体主义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我国制定1954年宪法的机构是什么?
(2)1954年宪法的地位如何?
(3)在1954年宪法制定之前,哪一文献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2 探究题。
1956年底,我国基本结束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却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可供借鉴的经验很少,我们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过程中,有成就,也有失误。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1)为什么中共八大被称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材料二 打油诗及漫画(见图)。
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
顿顿都有四盘菜,公社日子赛神仙。
(2)材料二中的打油诗和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它们产生了怎样的负面影响?
(3)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习了这段历史,你认为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C 5C 6B 7C 8D 9A 10C
二、11,(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2 (1)因为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党和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2)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脱离实际,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经济困难。(3)①要正确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②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建设不能急于求成。③要认识和尊重经济建设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④要积累建设经验,恰当地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等。(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