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与欲的交错——解读《透明的红萝卜》的隐喻色彩

来源 :美与时代:学术(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uinthe3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明的红萝卜》是典型的隐喻式小说,字里行间充斥着"欲望"的影子。黑孩的欲望源于"吃""亲情"与"性"三方面的缺失,一方面将"吃"的来源与"土地"功能联结;另一方面是亲情的"移置",期望通过亲情建立与外在世界的对话交流以破解内心的孤独感。此外,小说深刻地展现了儿童视角下的"性"欲望,并借火、水与食物等意象纾解欲望。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欲望"是精神内部主要的无意识结构中的本能能量或动力。但是,莫言小说描写的"欲望"概念并非简单地再现弗洛伊德学说,即不仅仅指向身体的欲望本能,而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渴望,将生存、繁衍、交流等三大人类精神的终极追求分别隐喻于"吃、性、亲情"三方面的表层欲望之中。
其他文献
朱淑真,我国南宋著名女诗人,其诗以"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著称,历来多被视为抒情性作品,少有人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其予以解读。后经典叙事学理论提倡对抒情诗进行叙事学分析,认为
从吴宓先生在《吴宓日记续编》中对建国初十七年间(1949-1966)西南师范学院文史系科中教育制度和规范的观察、记录和评论可以看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学盲目仿效苏联教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