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和是一种养生之道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jp16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老年朋友,常常用旧观念、老眼光观察分析问题,因此常有一些看不惯、不顺心的事情烦扰自己。这種心不爽、气不顺的心理状态,对老年人养生防病极为不利。俗话说,“境由心造”,老年人要想顺入老境,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主要是心胸豁达,遇事随和。
  很多尽享天年的老人以他们亲身体验告诉我们:随和平顺是养生长寿之本,而随和之心,来源于“三放”。
  一是放下。首先要放下架子,即使离退休前你不是什么“官”,但长期的工作也会使人养成一種职业习惯,说话办事习惯于以往的思维定势。但现实却是,过去在岗时能办到的事,现在不一定能办到了。过去感觉顺理成章的事,现在看上去似乎有些别扭了。为此,老年朋友要尽快走出过去的影子,淡化名利,回归自然,忘掉小我,主动步入老年生活。
  二是放开。就是思想要放开。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新情况,老年朋友要自觉改改脾气,特别是一些性格刚烈、耿直的老同志。也许这些过去被人称道的优点,进入老年后,容易被人看成固执己见,思想僵化。为此,老年朋友要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物,加强品德修养。努力把自己修炼得更达观一点,大度一点,宽容一点,平和一点。这样的品格和胸怀,将会化解和容纳一切“不平”之事。
  三是放任。随和处事也含有顺其自然、放任自流的意思。大部分老年朋友严谨、规矩了大半辈子,现在离休退休,已无太多的大是大非可言,也就该让心情散淡一点,随便一点了。凡事不必“过分理论”,而应听其自然,随心所欲,不越常规常理就行。这種顺应环境、随遇而安的做法,可使情绪保持平和。心平气和的心境,正是老年朋友健康养生和长寿的最佳心理状态。
  (编辑 林妙)
其他文献
冰心老人曾说过,人老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老。生命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而一个成熟的老人最重要的是保持精神年轻,即时时保持一颗童心,童心是老年人焕发青春之源。  一些童心未泯的老年人常被称为“老小孩”、“老顽童”,他们不仅精神愉快,生活充满乐趣,像孔夫子说的那样“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而且身体非常健康,不少人是长寿之星。科学泰斗爱因斯坦就是童心常存的人,他在誉满世界后,仍饶有兴味地经常与小学生通信。
腰眼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中医认为,腰眼位于“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之中,为肾脏所在部位。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腰眼处,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用掌搓腰眼和尾间,不仅可以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这对于中老年男性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中年过后,肾气多有不足。但多数人补肾的方法是食补,而忽略了一些按摩手法,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按摩腰腹部也能起到健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