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诚信吗?”
如果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会如何回答?
或许你会认为,这既没有前后的语境,也没有具体的事件,如此突兀问这样一个问题,有些莫名其妙,叫我怎么回答呀。
那暂且不作回答,而是扪心自问:“我诚信吗?”
何谓“诚信”?古人有云:“真实无妄,始终不息,表里不杂,谓之诚;徇物无违,四端百行,必以其实,谓之信。”许慎《说文解字》:“所谓诚者信也,信者诚也。”班固《白虎通义·性情·论五性六情》:“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诚就是信,信就是诚,诚与信二字互作解释,二者是相通的。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贤圣哲都对诚与信有过诸多论述,如“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之言,信而有规,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儒有不宝金石,而忠信以为宝”、“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大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等,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和洗礼。
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人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不朽的丰碑商鞅南门立木深得民心,季布一诺千金广得佳友,韩信千金予漂母以报恩,关公秉烛独坐通霄达旦读《春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等等不胜枚举的诚信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曾子杀猪”的故事家喻户晓。曾子因为要兑现妻子对孩子说的赶集回来便杀猪吃的承诺,执意要将猪杀掉,而不是当做儿戏。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小孩子是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他们首先从父母那里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如果父母欺骗孩子,那么孩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父母。要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言行一致。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时刻谨记心中,鞭策自己,继承和发扬诚信这一传统美德。
诚信,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道德准则。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部署和新的要求,特别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与爱国,敬业、友善共同作为公民个人层面在树立基本价值追求和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而提出的要求,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个方面。《大学生诚信守则》指出,“立身诚为本,处世信为基”,开门见山地道出了诚信是立身处世的高尚道德准则,作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标准。
一个人如果他是一个有诚信的人,那他的人生将是不平凡的,因为诚信的信念会支撑着他正视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享受快乐并努力克服困难。四川泸州“诚信女孩”黄冬梅,打工4年替父还债兑现6年前的一个承诺:“诚信老爹”吴乃宜,子债父还,天灾人亡信用不灭;普通农妇蒋引娣,10年艰苦还债,用实际行动诠释诚信的内涵;药柜员工彭妹娥把病人当朋友、视顾客为亲人,只拿对的药、不拿贵的药,守护药品安全底线……无论是“长大了一定还!”的承诺,或是“人死债不烂,我儿子的欠条我都认,我一定会想办法还钱!”的执着,还是“做人一定要有诚信”的信念,更是“无论经营什么,诚信最重要。没有诚信,人与人、心与心就缺了一座桥梁。我们应该架设这座桥”的感悟,我们都感受到诚信的独特魅力,看到了诚信之根深植大地、诚信之花灿烂绽放、诚信之树枝繁叶茂,结下丰硕的诚信之果。
诚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习主席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全国人民共同的“中国梦”,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这些愿望是美好的,是全国人民所期待、所向往、所追求的。这些愿望的实现需要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努力奋进、开拓创新,也依赖于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一个以诚信为本的环境。试想如果,我们的社会抛弃了诚信,那将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呢?到处都是谎言欺骗,到处都是假冒伪劣,人与人之间将会产生不可修复的隔阂。那我们现在所希望实现好的教育、工作、收入、服务的承诺无疑是一纸空谈。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今天诚信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人们的冷漠。随着社会在发展进步,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满足,与此同时衍生出来一种价值衡量标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再是这个人是否有诚信,或是有多么高尚的道德、优秀的才能,而是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或是当了多么大的官。富裕的人就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而且还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人追捧,高级领导更是被人们所敬仰,趋之若骛。在这种西方文化物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冲击侵袭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投机取巧、背信弃义反而变为一种时尚,人人变成了物质的奴隶,每天的目标就是为了多赚点钱,提高生活水平和物质享受。毒米、毒奶、毒豆芽,假烟、假酒、假阿胶,假账、假证、假发票等等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国人民需要锻铸新时代的精神,用诚信做基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铺路搭桥。诚信决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用诚信待人、交友、经营,让更多的人回归诚信,让全社会充满诚信。就个人而言,应树立诚信为人的信念,使诚信成为立身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就企业而言,应把诚信经营理念提高到新的高度,明确诚信是内强企业素质外树企业形象的基石,就社会而言,营造诚信的良好氛围,使诚信之花开遍大地;就国家而言,为诚信道德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对见利忘信、造假欺骗等行为进行惩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时代的先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他们有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激情澎湃的理想抱负、勇敢闯拼的无所畏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人生的朝阳时期,是人生中至真、至善、至美的时期,也是重要的奠基时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强健的体魄,坚定的意志,刻苦的习惯,进取的精神,无疑都为人生增添了诸多的闪光点,照亮前景的方向,而锻铸诚信的品格将直接影响着将来人生道路的选择,也决定了人生的谱写是否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青少年时期便要培养诚信的品格,在内心竖起一面诚信的旗帜,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在学习实践中将这种诚信的美德体现在行动中,以诚信的理念指导人生的道路,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做一个诚信的新时代青少年。
“我诚信吗?”将不再是一个疑问,也不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而是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我诚信!”
(编辑 孙腾飞)
如果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会如何回答?
或许你会认为,这既没有前后的语境,也没有具体的事件,如此突兀问这样一个问题,有些莫名其妙,叫我怎么回答呀。
那暂且不作回答,而是扪心自问:“我诚信吗?”
何谓“诚信”?古人有云:“真实无妄,始终不息,表里不杂,谓之诚;徇物无违,四端百行,必以其实,谓之信。”许慎《说文解字》:“所谓诚者信也,信者诚也。”班固《白虎通义·性情·论五性六情》:“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诚就是信,信就是诚,诚与信二字互作解释,二者是相通的。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贤圣哲都对诚与信有过诸多论述,如“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之言,信而有规,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儒有不宝金石,而忠信以为宝”、“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大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等,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和洗礼。
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人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不朽的丰碑商鞅南门立木深得民心,季布一诺千金广得佳友,韩信千金予漂母以报恩,关公秉烛独坐通霄达旦读《春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等等不胜枚举的诚信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曾子杀猪”的故事家喻户晓。曾子因为要兑现妻子对孩子说的赶集回来便杀猪吃的承诺,执意要将猪杀掉,而不是当做儿戏。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小孩子是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他们首先从父母那里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如果父母欺骗孩子,那么孩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父母。要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言行一致。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时刻谨记心中,鞭策自己,继承和发扬诚信这一传统美德。
诚信,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道德准则。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部署和新的要求,特别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与爱国,敬业、友善共同作为公民个人层面在树立基本价值追求和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而提出的要求,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个方面。《大学生诚信守则》指出,“立身诚为本,处世信为基”,开门见山地道出了诚信是立身处世的高尚道德准则,作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标准。
一个人如果他是一个有诚信的人,那他的人生将是不平凡的,因为诚信的信念会支撑着他正视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享受快乐并努力克服困难。四川泸州“诚信女孩”黄冬梅,打工4年替父还债兑现6年前的一个承诺:“诚信老爹”吴乃宜,子债父还,天灾人亡信用不灭;普通农妇蒋引娣,10年艰苦还债,用实际行动诠释诚信的内涵;药柜员工彭妹娥把病人当朋友、视顾客为亲人,只拿对的药、不拿贵的药,守护药品安全底线……无论是“长大了一定还!”的承诺,或是“人死债不烂,我儿子的欠条我都认,我一定会想办法还钱!”的执着,还是“做人一定要有诚信”的信念,更是“无论经营什么,诚信最重要。没有诚信,人与人、心与心就缺了一座桥梁。我们应该架设这座桥”的感悟,我们都感受到诚信的独特魅力,看到了诚信之根深植大地、诚信之花灿烂绽放、诚信之树枝繁叶茂,结下丰硕的诚信之果。
诚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习主席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全国人民共同的“中国梦”,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这些愿望是美好的,是全国人民所期待、所向往、所追求的。这些愿望的实现需要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努力奋进、开拓创新,也依赖于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一个以诚信为本的环境。试想如果,我们的社会抛弃了诚信,那将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呢?到处都是谎言欺骗,到处都是假冒伪劣,人与人之间将会产生不可修复的隔阂。那我们现在所希望实现好的教育、工作、收入、服务的承诺无疑是一纸空谈。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今天诚信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人们的冷漠。随着社会在发展进步,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满足,与此同时衍生出来一种价值衡量标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再是这个人是否有诚信,或是有多么高尚的道德、优秀的才能,而是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或是当了多么大的官。富裕的人就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而且还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人追捧,高级领导更是被人们所敬仰,趋之若骛。在这种西方文化物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冲击侵袭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投机取巧、背信弃义反而变为一种时尚,人人变成了物质的奴隶,每天的目标就是为了多赚点钱,提高生活水平和物质享受。毒米、毒奶、毒豆芽,假烟、假酒、假阿胶,假账、假证、假发票等等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国人民需要锻铸新时代的精神,用诚信做基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铺路搭桥。诚信决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用诚信待人、交友、经营,让更多的人回归诚信,让全社会充满诚信。就个人而言,应树立诚信为人的信念,使诚信成为立身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就企业而言,应把诚信经营理念提高到新的高度,明确诚信是内强企业素质外树企业形象的基石,就社会而言,营造诚信的良好氛围,使诚信之花开遍大地;就国家而言,为诚信道德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对见利忘信、造假欺骗等行为进行惩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时代的先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他们有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激情澎湃的理想抱负、勇敢闯拼的无所畏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人生的朝阳时期,是人生中至真、至善、至美的时期,也是重要的奠基时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强健的体魄,坚定的意志,刻苦的习惯,进取的精神,无疑都为人生增添了诸多的闪光点,照亮前景的方向,而锻铸诚信的品格将直接影响着将来人生道路的选择,也决定了人生的谱写是否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青少年时期便要培养诚信的品格,在内心竖起一面诚信的旗帜,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在学习实践中将这种诚信的美德体现在行动中,以诚信的理念指导人生的道路,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做一个诚信的新时代青少年。
“我诚信吗?”将不再是一个疑问,也不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而是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我诚信!”
(编辑 孙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