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表现功能在肖邦小说中的渗透——以其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为例

来源 :大舞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inJav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特·肖邦(Kate Chopin),19世纪的美国南方女作家,《一个小时的故事》(The Story of an Hour)是其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作者运用表现功能展示人物的内心状态及心理感受,充分展示了真实的人性,揭示了人物的命运。
其他文献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渗透在智育、体育和美育当中。音乐教育作为
期刊
临摹是国画学习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如何体味临摹在技术与艺术、历史与人文、继承与发展中的不同深度,是目前学术界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就中国画临摹的技法与传承这一方
在这个张扬个性,凸显人性的时代,诸多文学艺术作品都被剧作家打上了人性思考的深深烙印,而戏剧作品中像《董生与李氏》《典妻》这样探究人性的优秀作品也层出不穷。一直以演出农
失去了眼睛,对于一个摄影师意味着什么?是否就意味着将要永远放弃镜头中的世界?来自英国的摄影师艾莉森却说盲人一样可以感知景色,一样可以捕捉镜头中美丽的瞬间。  失明初期蒙上眼睛练习捕镜头  12岁是很多女孩子开始“臭美”的年纪,就在同龄人开始喜欢打扮的时候,艾莉森却爱上了摄影。她回忆道:“12岁那年,我拥有了人生的第一台相机,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爱上了摄影,尤其喜欢拍野生动物。”之后,小艾莉森的课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