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ichol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常见问题有:朗读环节欠缺,朗读的时间不足;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不能实现感情朗读;方言影响朗读,“唱读”现象难以纠正;朗读的方式单调。为此可以采用下列对策:营造朗读氛围,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练,扭转方言“唱读”现象,实现感情朗读;激发朗读兴趣,阐明朗读意义,让学生热爱朗读;指导朗读方法,注重学生的朗读基本功训练,注重朗读评价,让学生学会朗读。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各学段目标中都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和意境,从而锻炼学生的理解、领悟、叙事、写景、状物、抒情、达意;同时,教师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和认知水平,但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往往存在下述问题。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环节欠缺,朗读的时间不足
  教师以讲代读。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环节缺失或者朗读时间极短,朗读流于形式。许多教师在学生还未彻底读完、读通的情形下,就匆匆进入下一教学环节,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在大部分学生还没读通课文的情况下,教师就开始满堂灌式的讲课,朗读仅仅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
  (二)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不能实现感情朗读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看到学生反复盲目读文,朗读缺乏层次,每次缺乏具体要求,朗读过程中缺乏教师指导,读后也没有评价反馈。这样的朗读往往不能达到理解课文和解决疑问的目的,学生没有入情入境,不能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更不能领悟课文主旨思想。
  (三)方言影响朗读,“唱读”现象难以纠正
  由于普通话语音环境的欠缺,不管是晨读还是课堂朗读,绝大多数学生方言夹杂普通话“唱读”课文或段落,“倒核桃”式的读文方法使学生得不到朗读水平的提高。朗读过程整体语速过快,思维缓冲时间太短,机械的“唱读”不利于对课文的掌握理解和朗读水平的提高。
  (四)朗读的指导方式单调
  老师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牵强别扭,朗读的引导和训练不能完美结合,不能熔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甚至干脆用方言上课,缺乏语音教学情境,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朗读流于形式,缺少内心体验;不注重朗读教学中的侧重点,常听到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重些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或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这些教师虽有指导学生朗读的愿望却实际效果不理想。
  二、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营造朗读氛围,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练,扭转方言“唱读”现象,实现感情朗读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有感情地读。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及时评价总结,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特别是自学性朗读,力求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趣味和意境,不能让单调古板的讲授占据学生的朗读感悟和理解。
  (二)激发朗读兴趣,阐明朗读意义,让学生热爱朗读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可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领读、指名读、接龙读、分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比赛朗读、配乐朗读、想象朗读、展示朗读等,让学生有兴趣读、争先恐后地读。教师积极正确的朗读评价鼓励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知道,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阅读的基础上积累运用,便有了自己的创作。朗读是积累运用的必要前提,文章中准确深刻、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朗读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对文意理解得深透并受到感染,真正入情入境。
  (三)指导朗读方法,注重学生的朗读基本功训练,注重朗读评价,让学生学会朗读
  1.老师范读引路,也可以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让其他学生模仿。尤其是低年级进行教学的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教学时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的朗读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为解决难点可范读一些重点句段,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2.教师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读文,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音,培养孩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其次要努力做到流利朗读,不读破句,不重复字句,这就要求学生不是看一个词读一个词、看一个句子读一个句子,而是逐步锻炼到一目几词、一目几行,并能在读文的过程中融入文中主人公角色,或者能以读者的身份有所感触,从而把感情色彩融入字里行间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最后是要用技巧有感情地读,在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后,正确地运用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来表情达意。
  总之,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更能积累学生的词汇量,有助于学生写作。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朗读环节欠缺、朗读的时间不足、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不能实现感情朗读、方言影响朗读、“唱读”现象难以纠正、朗读的方式单调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读、爱读,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入情入境地读,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一定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罗亮.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2010(4).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语文学科中光彩耀人、独树一帜。它以短小精悍、质朴典雅、韵律和谐、词句优美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学鉴赏性。然而,在博大精深的古诗词造诣上,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想把一首古诗词生动形象地讲解透彻,非一日之寒。古诗词教学现代化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本文就古诗词的现代化教学进行一番探究。  【关键词】古文新唱;艺术化学习;多媒体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为目的的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是发达国家政府近年来非常关注的重要领域。为此,它们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节能的政策和法规。也有着一些值得借鉴的措
目的 探讨提高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的方法,减轻病人痛苦.方法 将626例病人随机分成松拳法与握拳穿刺法进行对比,观察一次性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松拳法使穿刺静脉充盈,穿刺局部面积扩大,护士着力好,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结论 松拳法行手背静脉穿刺效果优于握拳静脉穿刺,值得临床推广。
<正>重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结点上,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在重庆布
目的探讨“0—1岁智护训练”是否能提高小儿运动发育。方法选定2011年1月至2月在我院出生的足月儿2004例,随机分两组,实验组(智护训练组,以下称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做智护训练组,以下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用^60Co源γ射线单次照射SD大鼠全肺,构建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激素治疗组和EGCG治疗组大
作为记叙文体,传记的整体阅读的三要素是人、事、理。探究表明,文言传记一类记叙文阅读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整体感知,把握要点,抓住人、事、理,举一反三,分析推断。